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及其变型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814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2
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及其变型结构,复合隔间装置括多个物品单元区、多层矩形框架和牵引物。多层矩形框架垂直方向设有多层结构,每层均可放置多个物品单元区;物品单元区与多层矩形框架连接但不固定。上下两层的物品单元区之间通过牵引物固接,单元区可水平方向自由滑动。第一种变型装置为将多层矩形框架水平放置,前后两层物品单元区通过牵引物固接。第二种变型装置为将复合隔间装置与半自动开合结构组合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隔间装置能够解决在垂直方向不同分层设立隔间后,各储物空间相互遮挡,无法进行操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提高空间利用率,增加的半自动开合功能能有效防止小型养殖生物逃逸,增加装置的适用范围。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及其变型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空间利用率的设备,提供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变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海胆,鲍鱼属名贵海珍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水分、矿物质、纤维质、维生素等物质,不仅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而且对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具很好的药用作用。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极大的促进了其产业的发展。常规养殖方式有工厂化养殖,海上筏式养殖,底播增殖等。其中工厂化养殖相对于其他养殖的方式而言,具有可控性高,便于人工管理等特点,日益受到重视。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海珍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通过一段时期的强化养殖,海胆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能极大的提高了经济价值。工厂化养殖因其所具有的优点,成为海珍品上市前强化养殖的一条重要途径。现有的工厂化养殖设施主要为塑料纱网缝制的向上开口网箱。该网箱长宽约为0.8

1.5m,深0.3

0.4m,表面具有2

5mm的孔径。在养殖过程中生物直接放在网箱内上,进行足量投喂饵料。部分工厂化养殖设施为扇贝笼等吊笼。在养殖过程中,日常投饵和海胆尸体清理需要将吊笼提出水面,操作完后再放回去。
[0003]目前养殖设施存在以下问题:
[0004]1)水体利用率低,占地面积大;水体各层之间无法较好的形成独立空间,游动能力较弱的养殖生物只能养殖在距离水面较近的网框内,垂直方向水体很难加以利用。
[0005]2)部分吊笼虽能利用到更多的水体空间,但随着养殖生物量的增多。几乎无法进行日常管理,不具备抗风险能力。
[0006]另外,除了水产领域,其他以空间利用率为基础的行业也无法很好的由外向内的形成多层独立的储物空间,且由于各层相互遮挡很难对内部独立空间操作。比如储物柜、大型商用冰柜等。在“传统抽屉式”储物柜中,每个储物单元都需要向外拉出很大一部分空间才能操作,空间利用率较低,在空间有限的地方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并给出该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的变型装置和一种高空间利用的立体式隔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上三种设计分别适用于大型商用冰柜、遮光式储物柜和水产养殖设施。复合隔间装置能将整个空间沿垂直方向形成独立空间,通过移动顶部空间,使在垂直方向原本互相遮挡的各个空间相互不遮挡;用滑动摩擦力代替重力做功,极大地节省人工。复合隔间装置的变型装置将整个空间沿纵深方向形成独立空间,通过移动最外层空间,使在纵深方向原本互相遮挡的各个空间相互不遮挡;各空间进行一定的排列后具有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功能。立体式隔间装置在复合隔间装置的基础上实现了内部各空间封闭的功能,在养殖生物的过程中可以防止生物逃逸,实用性更广。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所述复合隔间装置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物品单元区1、多层矩形框架2和牵引物3。所述的多层矩形框架2垂直方向设有多层结构,每层均可放置多个物品单元区1。所述物品单元区1为箱体结构,其上表面设有单元区开口4,物品单元区1置于多层矩形框架2的不同层的框架上,物品单元区1与多层矩形框架2连接但不固定。上下两层的物品单元区1之间通过牵引物3固定连接,拉动牵引物3提供的牵引力可带动单元区1沿多层矩形框架2的横梁水平方向自由滑动。纵深方向各物品单元区1与牵引物3组合为一列单元区组5,每个多层矩形框架2可以放置多列单元区组5。所述物品单元区1所受到的重力作用于矩形框架2,多层矩形框架2能支撑所有物品单元区1的总重量且不发生形变。所述多层矩形框架2中放置多列单元区组5时,每层需预留用于后续操作的空间。
[0010]上述装置使用时:初始时,单列单元区5中的上一层物品单元区1在垂直方向会遮挡下一物品单元区1的单元区开口4。由于上下相邻两层的物品单元区1之间通过牵引物连接,当第一层物品单元区1开始移动后,一定距离内牵引物3形状发生改变,但不会对第二层物品单元区1产生牵引力;当牵引物3形状不发生改变且第一层物品单元区1继续朝同一方向移动时,牵引物3拉动第二层物品单元区1移动,此时第一层物品单元区1不再遮挡本列单元区组5中第二层品单元区1的单元区开口4。最后,继续施加同一方向的力,通过牵引物3拉动第二层物品单元区1移动,该列单元区组5中第三层品单元区1的单元区开口4不再遮挡,其他层操作步骤相同。
[0011]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的变型装置,所述变型装置由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和半自动开合结构组成,构成高空间利用的立体式隔间装置。包括物品单元区1、多层矩形框架2、牵引物3、交叉环6、滑杆7、轻质圆环8、柔性网9、受力绳10和受力环11。所述的多层矩形框架2垂直方向设有多层结构,每层均可放置多个物品单元区1。所述物品单元区1外部框架为矩形结构,顶部开口,其余方向密封,且物品单元区1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杆7,物品单元区1上方四个边框中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均套有交叉环6和轻质圆环8,且滑杆7的两端套接在交叉环6上(即交叉环6同时穿过物品单元区1的上边框和滑杆7)。所述受力环11穿在多层矩形框架2的每层横梁上,受力环11能在多层矩形框架2上做水平滑动,受力绳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物品单元区1的上边框和受力环11上。所述的牵引物3一端固定连接在物品单元区1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交叉环6上,牵引物3拉动交叉环6可带动滑杆7沿物品单元区1上边框水平方向移动。所述的柔性网9为柔性网状材质,其中两端固定于轻质圆环8上,另外两端分别固定于物品单元区1的上边框和滑杆7。
[0012]上述装置使用时:初始时,单列单元区5中的上一层物品单元区1在垂直方向会遮挡下一物品单元区1的单元区开口4。当上层物品单元区1向水平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后,牵引物3拉紧并带动交叉环6在下层物品单元区1穿过的边框上沿水平方向运动;此时交叉环6带动滑杆7沿同一方向移动;滑杆7运动中,柔性网9不断收缩并带动部分轻质圆环8移动,在下层物品单元区1顶部形成开口;继续对上层物品单元区1施加同一方向的力,滑杆7运动一定距离后不再移动,牵引物3带动整个下层物品单元区1继续移动。当上层物品单元区1在水平方向反方向移动,下层物品单元区1顶部开口被关闭,然后整个下层物品单元区1被牵引物3带动向反方向移动。
[0013]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的变型装置,所述的变型装置包括物品单元区1、
多层矩形框架2和牵引物3。
[0014]所述的多层矩形框架2水平放置,设有多个位于同一水平面的区间。所述物品单元区1为箱体结构,其上表面设有单元区开口4,物品单元区1置于多层矩形框架2的不同区间中,物品单元区1与多层矩形框架2连接但不固定。所述物品单元区1能在多层矩形框架2上沿水平方向自由移动;水平方向前后两层的物品单元区1之间通过牵引物3固定连接。每个区间中,水平方向各物品单元区1与牵引物3组合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隔间装置包括多个结构相同的物品单元区(1)、多层矩形框架(2)和牵引物(3);所述的多层矩形框架(2)垂直方向设有多层结构,每层均可放置多个物品单元区(1);所述物品单元区(1)为箱体结构,其上表面设有单元区开口(4),物品单元区(1)置于多层矩形框架(2)的不同层的框架上,物品单元区(1)与多层矩形框架(2)之间的连接不固定;上下两层的物品单元区(1)之间通过牵引物(3)固定连接,拉动牵引物(3)提供的牵引力可带动物品单元区(1)沿多层矩形框架(2)的横梁水平方向自由滑动;纵深方向各物品单元区(1)与牵引物(3)组合为一列单元区组(5),每个多层矩形框架(2)可以放置多列单元区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品单元区(1)与多层矩形框架(2)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不限于悬挂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物(3)为柔性材料,牵引物(3)可连接在物品单元区(1)任意密封面的任意位置,长度随位置改变而变。4.一种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的变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间利用的复合隔间装置和半自动开合结构,所述的半自动开合结构包括交叉环(6)、滑杆(7)、轻质圆环(8)、柔性网(9)、受力绳(10)和受力环(11);所述物品单元区(1)外部框架为矩形结构,顶部开口,其余方向密封,且物品单元区(1)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有滑杆(7),物品单元区(1)上方四个边框中相对的两个边框上均套有交叉环(6)和轻质圆环(8),且滑杆(7)的两端套接在交叉环(6)上;所述受力环(11)穿在多层矩形框架(2)的每层横梁上,受力环(11)能在多层矩形框架(2)上做水平滑动,受力绳(10)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物品单元区(1)的上边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冲罗嘉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