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89079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2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方法,天然海水经沙滤井抽提至砂层过滤池处理,随后经紫外线消毒、生物球处理池处理、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养殖池用于养殖东风螺;所述生物球处理池内接种硝化菌和芽胞杆菌;所述海葡萄处理池内接种弧菌菌克;换水时,将所述养殖池内的部分养殖用水作为尾水排放,剩余的部分养殖用水经处理后再次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半循环水养殖模式可用于方斑东风螺和泥东风螺两种东风螺的养殖,能有效改良水质及减少排污。污。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东风螺的养殖。

技术介绍

[0002]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和泥东风螺Babylonia lutosa(Lamarck)均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新腹足目(Nerobranchia)、蛾螺科(Buccinidae)。两者具有养殖周期短、设施简单及抗病力强、可高密度养殖等优点,成为南方养殖的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品种。但近几年,随着养殖规模增大和养殖密度提高,养殖病害日益严重。同时环境保护要求减少养殖排污量。因此,还有必要对目前的东风螺养殖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半循环水养殖模式,可用于两种东风螺的养殖,有效改良水质及减少排污。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方法,包括:天然海水经沙滤井抽提至砂层过滤池处理,随后经紫外线消毒、生物球处理池处理、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养殖池用于养殖东风螺;所述生物球处理池内接种硝化菌和芽胞杆菌;所述海葡萄处理池内接种弧菌菌克;换水时,将所述养殖池内的部分养殖用水作为尾水排放,剩余的部分养殖用水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后,再次进入所述砂层过滤池与天然海水混合,并经紫外线消毒、所述生物球处理池处理、所述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所述养殖池,实现天然海水和剩余养殖用水共同进行的半循环式养殖。
[0006]一实施例中,所述东风螺包括方斑东风螺或泥东风螺。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东风螺的苗种为壳长3.5~4.5mm的稚贝。
[0008]优选地,所述东风螺在所述养殖池内的养殖密度为780~820粒/平方米。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东风螺的养殖方式为流水养殖,流水量控制为每天3~5个流程(循环)。
[0010]进一步地,所述东风螺的饵料的投喂量为东风螺体重的6~8%,饵料例如为白鱿鱼。
[0011]优选地,所述换水的时间为每日上午投喂饵料后进行,换水量为不露出砂层即可。
[0012]优选地,换水时,将所述养殖池内的养殖用水的一半作为尾水排放,剩余的一半养殖用水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后,再次进入所述砂层过滤池与天然海水混合,并经紫外线消毒、所述生物球处理池处理、所述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所述养殖池。
[0013]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设备、试剂、工艺、参数等,除有特别说明外,均为常规设备、试剂、工艺、参数等,不再作实施例。
[0014]本专利技术所列举的所有范围包括该范围内的所有点值。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大约”、“约”或“左右”等指的是所述范围或数值的
±
10%范围内。
[0016]本技术方案与
技术介绍
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0017](1)除砂滤、紫外线消毒外,本专利技术使用微生物、海葡萄处理进入养殖池的海水,保持养殖水体的健康微生物环境,杀灭对贝类养殖有害的致病弧菌,预防养殖病害的爆发;
[0018](2)部分养殖用水经蛋白分离器、微生物、海葡萄处理后重新进入养殖水体循环,一方面减少养殖尾水的污染排放,另一方面维持养殖水体菌群的稳定,减少外海海水变化给养殖系统带来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试验池水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本实施例的试验在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科研基地进行。试验时间为2021年7月20日到10月28日。养殖物种为泥东风螺。
[0022]一、材料和方法
[0023]1.试验设施
[0024]1.1养殖设施
[0025]试验采用5米
×
5米
×
1米的室内水泥池8个作为养殖池。其中1~6号作为试验池,7~8号作为对照池。
[0026]1.2水处理设施:
[0027]1.2.1对照组海水处理方法:
[0028]天然海水经沙滤井抽提至砂层过滤池后进入养殖池,养殖过程中全程流水,控制养殖池水位深度在0.4~0.5m左右,每日上午投喂饵料后换水,将池中养殖用水全部作为尾水排放,再补充新水至控制水位。
[0029]1.2.2试验组水处理方法:
[0030]如图1所示:外海天然海水经沙滤井抽提至砂层过滤池,经紫外线消毒后进入生物球处理池,然后经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养殖池。其中生物球处理池内接种硝化菌和芽胞杆菌,海葡萄处理池内接种弧菌菌克。试验池每日上午投喂饵料后换水,将一半养殖用水作为尾水处理后排放;未作为尾水排放的剩余一半养殖用水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后,再次经过砂层过滤池与天然海水混合,并经紫外线消毒、生物球处理池、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待水清后补充进水至养殖池控制水位,实现天然海水和剩余养殖用水共同进行部分循环水养殖。
[0031]2.泥东风螺苗种
[0032]苗种来源于本基地培育的亲螺,经产卵、幼体培育、标粗后规格为壳长4mm的稚贝。
[0033]3.泥东风螺螺养殖管理
[0034]3.1养殖密度
[0035]每池养殖密度均为800粒/平方米。
[0036]3.2投喂
[0037]试验期间全程投喂小的白鱿鱼,投喂量约占泥东风螺体重的7%,以投喂后20分钟内饵料无剩即可。
[0038]3.3水量控制
[0039]投饵后30分钟换水,换水量为不露出砂层即可。然后进行流水养殖,流水量控制在每天4个流程左右。
[0040]4.弧菌含量和细菌总量检测
[0041]主要检测养殖池排水口处靠近砂层的水检测弧菌和细菌含量。弧菌数量测定用TCBS培养法,现场取水样分别用无菌海水做梯度稀释至1、10
‑1、10
‑2,各梯度取100μL涂布TCBS琼脂平板,每个梯度做3个平行。接种后的平板28℃恒温培养48h,选取平均菌落数在30~300以内为有效菌落,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数目。细菌总数参照国家标准GB 17378.7

2007《海洋监测规范》第7部分,采用平板计数法,用2216E琼脂培养基,现场取水样梯度稀释至1、10
‑1、10
‑2,各梯度取100μL涂布平板,每个梯度做3个平行。接种后的平板25℃恒温培养7d,以平均菌落数在30~300为有效菌落,计数CFU数目。
[0042]5.生度速度测量
[0043]2021年7月15日放苗,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测量两组,每组随机测量30粒泥东风螺,取平均值。
[0044]二、试验结果
[0045]1、生长速度
[0046]表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生长速度
[0047][00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东风螺半循环式工厂化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然海水经沙滤井抽提至砂层过滤池处理,随后经紫外线消毒、生物球处理池处理、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养殖池用于养殖东风螺;所述生物球处理池内接种硝化菌和芽胞杆菌;所述海葡萄处理池内接种弧菌菌克;换水时,将所述养殖池内的部分养殖用水作为尾水排放,剩余的部分养殖用水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后,再次进入所述砂层过滤池与天然海水混合,并经紫外线消毒、所述生物球处理池处理、所述海葡萄处理池处理后进入所述养殖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东风螺包括方斑东风螺或泥东风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东风螺的苗种为壳长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福夏光远李丙顺刘玉山汪坤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