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侧岛礁陆域植食性匍匐贝类微生态养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贝类养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外侧岛礁陆域植食性匍匐贝类微生态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长期以来,我国的食物供需一直处于“紧平衡态势”,尤其是动物蛋白质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如猪肉已占到全球30%左右。从全球来看,畜禽在提供18%卡路里和37%蛋白质的同时,排放了60%农业温室气体,还造成了土地和水资源过度利用、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目前,我国进口农产品约需6000万公顷耕地生产,约占总面积40%,食品供应对外总依赖度达30%。
[0003]植食性匍甸贝类螺类,下同,种类繁多、遍布我国沿海各地,具有很高的食药用价值。匍匍贝类肉丰股细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多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许多本草文献记载有植食性匍匍贝类药用价值,如《唐朝本草》记载蝶螺具有清热利湿、清热化痰、平肝潜阳、解毒消疮功效,如《寿世补元》记载马蹄螺具肝补益肝肾、平肝潜阳功效,等等。近年来,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侧岛礁陆域植食性匍匐贝类微生态养殖装置,包括储电盒(1)、太阳能板(2)和控制器,所述储电盒(1)内设有蓄电池,太阳能板(2)设置在储电盒(1)的顶部,所述控制器设置在储电盒(1)内,且控制器与蓄电池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三个养殖水槽(3)、饵料投入机构(4)和水泵(5),所述养殖水槽(3)的顶部设有能够拆卸且用于封闭养殖水槽(3)顶部的盖板(6),所述盖板(6)上设有若干通风孔(61)和用于调节通风孔(61)大小的调节机构(7),所述养殖水槽(3)的侧壁上设有进水管(31),所述养殖水槽(3)的内底壁设有便于水体流淌的斜面(35),且相邻的两个养殖水槽(3)内的斜面(35)呈相反设置,所述养殖水槽(3)内设有若干个能够拆卸的贝类栖息机构,所述养殖水槽(3)的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养殖水槽(3)内底壁的低端处,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水管连接头(32),所述水管连接头(32)内设有过滤网(33),所述水管连接头(32)上连接有通水管(34),所述养殖水槽(3)的内底壁上还设有用于避免过滤网(33)堵塞的防堵机构(9),所有养殖水槽(3)呈梯田式分布,相邻的两个养殖水槽(3)通过通水管(34)连通,所述饵料投入机构(4)固定连接在位于顶端的养殖水槽(3)侧壁上,所述水泵(5)固定连接在位于顶端的养殖水槽(3)的进水管(31)上,所述饵料投入机构(4)、水泵(5)、调节机构(7)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侧岛礁陆域植食性匍匐贝类微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饵料投入机构(4)包括底板(41)、压力传感器(42)、饵料投料斗(43)和螺旋输送机(44),所述底板(41)的顶部设有四个呈矩形分布的导向杆(45),所述饵料投料斗(43)的外壁上设有四个与导向杆(45)配合的导向座(46),四个导向座(46)的底部设有抵压板(47),所述抵压板(47)设有四个供导向杆(45)穿过的穿孔,所述饵料投料斗(43)的顶部设有封盖(48),所述饵料投料斗(43)的底部设有波纹出料管(49),所述压力传感器(42)设置在四个导向杆(45)之间,四个导向座(46)滑动设置在四个导向杆(45)上,所述抵压板(47)的底部抵触在压力传感器(42)上,所述螺旋输送机(44)呈水平设置在顶端的养殖水槽(3)侧壁上,且螺旋输送机(44)的进料口与波纹出料管(4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侧岛礁陆域植食性匍匐贝类微生态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7)包括调节板(71)、调节电机(72)和驱动板(73),所述调节板(71)上设有若干调节孔(711),所有调节孔(711)与所有通风孔(61)一一对应,所述调节板(71)的一端侧壁上设有联动板(712),所述联动板(712)的顶部设有与其垂直设置的联动杆(71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