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811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器本体及第一散热器,所述接触器本体顶面及第一散热器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隔热层,若干隔热层沿接触器本体顶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隔热层之间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接触器本体的顶面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第一散热器的底面接触,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设计,有效将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导出到高压直流接触器外的环境中,有效降低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升温,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命和应用范围。命和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0001]本技术涉及接触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技术介绍

[0002]直流接触器是指铁芯为直流控制的接触器,其负载可以是直流,也可以是交流。直流接触器的铁芯与交流接触器不同,它没有涡流的存在,因此一般用软钢或工业纯铁制成圆形。由于直流接触器的吸引线圈通以直流,所以没有冲击的启动电流,也不会产生铁芯猛烈撞击现象,因而它的寿命长,适用于频繁启停的场合。
[0003]直流接触器的线圈是实现直流接触器功能的核心组件。然而,随着直流接触器向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其负载体积比增大,高压直流接触器的电压巨大,导致其单位体积热负荷进一步的呈近指数式的增长,导致热量的产生急剧增加,其热量的增加与接触器本身相对较差的散热性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其线圈的过热,降低线圈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流接触器向小型化和高性能的方向发展,其负载体积比增大,高压直流接触的电压巨大,导致其单位体积热负荷进一步的呈近指数式的增长,导致热量的产生急剧增加,其热量的增加与接触器本身相对较差的散热性能之间的矛盾导致其线圈的过热,降低线圈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器本体及第一散热器,所述接触器本体顶面及第一散热器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隔热层,若干隔热层沿接触器本体顶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隔热层之间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和接触器本体的顶面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和第一散热器的底面接触,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设计,有效将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导出到高压直流接触器外的环境中,有效降低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升温,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通过第一散热器的布置,将半导体制冷片所吸收的热量散出,从而确保半导体制冷片的高效工作,通过隔热层的设计,避免相连两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热量相互传递而影响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
[0006]为了解决如何实现第一散热器安装,以及确保第一散热器高效为制冷片散热的问题,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散热器包括第一基板以及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翅片,所述第一基板顶面和第一散热翅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底面和半导体制冷片的热端接触,第一散热翅片位于远离接触器本体一端的第一基板端面上。
[0007]为了解决什么材质才能实现阻热、隔热的问题,进一步包括所述隔热层材质为聚氨酯泡沫。
[0008]为了解决直流接触器线圈产生的热量会向周向传递,散热接触器顶面为主热量集中区,但其两侧的热量也会对接触器产生影响的问题,进一步包括所述接触器本体左侧壁
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散热器,所述接触器本体右侧壁的底端设置有第三散热器,通过第二散热器和第三散热器的布置,提高接触器本体两侧的散热效果。
[0009]为了解决如何实现第二散热器安装的问题,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第二基板以及若干间隔分布在第二基板远离接触器本体的端面上的第二散热翅片,所述接触器本体左侧壁底端和第二基板接触。
[0010]为了解决如何实现第三散热器安装的问题,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三散热器包括第三基板以及若干间隔分布在第三基板远离接触器本体的端面上的第三散热翅片,所述接触器本体右侧壁底端和第三基板接触。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通过半导体制冷片的设计,有效将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导出到高压直流接触器外的环境中,有效降低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升温,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通过第一散热器的布置,将半导体制冷片所吸收的热量散出,从而确保半导体制冷片的高效工作,通过隔热层的设计,避免相连两个半导体制冷片之间的热量相互传递而影响半导体制冷片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接触器本体,2、第一散热器,21、第一基板,22、第一散热翅片,3、隔热层,4、半导体制冷片,5、第二散热器,51、第二基板,52、第二散热翅片,6、第三散热器,61、第三基板,62、第三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
[0016]如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包括接触器本体1及第一散热器2,所述接触器本体1顶面及第一散热器2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材质为聚氨酯泡沫,若干隔热层3沿接触器本体1顶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能够增加半导体制冷片4和接触器本体1的接触率,确保散热,相邻两个隔热层3之间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和接触器本体1的顶面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和第一散热器2的底面接触,通过半导体制冷片4的设计,有效将热量通过传导的方式导出到高压直流接触器外的环境中,有效降低高压直流接触器的升温,提高接触器的使用寿命和应用范围;通过第一散热器2的布置,将半导体制冷片4所吸收的热量散出,从而确保半导体制冷片4的高效工作,通过隔热层3的设计,避免相连两个半导体制冷片4之间的热量相互传递而影响半导体制冷片4的工作效率。
[0017]所述第一散热器2包括第一基板21以及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翅片22,所述第一基板21顶面和第一散热翅片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底面和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接触,第一散热翅片位于远离接触器本体一端的第一基板端面上。
[0018]所述接触器本体1左侧壁的底端设置有第二散热器5,所述接触器本体1右侧壁的
底端设置有第三散热器6,通过第二散热器5和第三散热器6的布置,提高接触器本体两侧的散热效果,且安装在其所在侧的侧壁底端,能够避免其影响半导体制冷片的运行。
[0019]所述第二散热器5包括第二基板51以及若干间隔分布在第二基板51远离接触器本体1的端面上的第二散热翅片52,所述接触器本体1左侧壁底端和第二基板51接触,能够为接触器本体1的左侧侧壁底端散热。
[0020]所述第三散热器6包括第三基板61以及若干间隔分布在第三基板61远离接触器本体1的端面上的第三散热翅片62,所述接触器本体1右侧壁底端和第三基板61接触,能够为接触器本体1的右侧侧壁底端散热。
[0021]使用时,半导体制冷片4持续为接触器本体1传递热量降温,第一散热器2为半导体制冷片传递热量降温,第二散热器5和第三散热器6持续为接触器本体1的两侧壁降温,散热翅片与其所接触接触面大而紧,传热性能良好、稳定,空气通过阻力小,达到冷却空气的作用。
[0022]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是,包括接触器本体(1)及第一散热器(2),所述接触器本体(1)顶面及第一散热器(2)底面之间设置有若干隔热层(3),若干隔热层(3)沿接触器本体(1)顶面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隔热层(3)之间均设有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冷端和接触器本体(1)的顶面接触,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和第一散热器(2)的底面接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2)包括第一基板(21)以及若干间隔分布的第一散热翅片(22),所述第一基板(21)顶面和第一散热翅片(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基板(21)底面和半导体制冷片(4)的热端接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散热的高压直流接触器,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士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吉士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