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90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该技术方案对将三级过滤组件在结构上进行了整合,同时优化了整体装配结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底座和壳体构建了半封闭式的安装结构,在此安装结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初效滤膜、中效滤芯以及高效滤芯,其中初效滤膜搭载于侧端带有通孔的内嵌管中,由于内嵌管外部设有内支撑片,因此既不增加流体阻力又对初效滤膜起到内支撑作用,从而确保了初效滤膜在过滤压力下保持结构稳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级嵌套结构完全内置于壳体中,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安装较为方便,同时,三级过滤在一套设备上得到整合,因而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膜分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根据孔径大小可以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采用错流过滤或死端过滤方式。膜分离技术是一种以分离膜为核心,进行分离、浓缩和提纯物质的一门新兴技术。该技术是一种使用半透膜的分离方法,由于膜分离操作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被分离物质能保持原来的性质。
[0003]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为白色不定形粉末,易溶于水,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不溶于氯仿。绿茶中茶多酚含量较高,占其质量的15%~30%,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为:黄烷酮类,花色素类,黄酮醇类和花白素类和酚酸及缩酚酸类6类化合物。其中以黄烷酮类(主要是儿茶素类化合物)最为重要,占茶多酚总量的60%~80%,其次是黄酮类,其他酚类物质含量比较少。在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中,末端环节需要进行膜分离处理,从而去除大分子杂质。现有技术中,可用于分离茶多酚的滤材已经相对成熟,但过滤组件的装配相对繁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以解决常规过滤组件装配繁琐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如何拓展过滤组件的可选构型。
[0006]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包括底座,槽体,支撑柱,内嵌管,通孔,内支撑片,初效滤膜,顶座,凹槽,中效滤芯,高效滤芯,排液管,壳体,进液通道,出液通道,其中,在底座的上端具有槽体,在槽体中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在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嵌管,在内嵌管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在内嵌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片,在内支撑片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初效滤膜,在内嵌管的顶端具有顶座,在顶座的顶端具有凹槽,在凹槽上固定连接有中效滤芯,中效滤芯的两端分别与高效滤芯和内嵌管相连通,在高效滤芯的顶端具有排液管,在底座上固定连接有壳体,在壳体的侧端具有进液通道,在壳体的顶端具有出液通道,出液通道与排液管相接续。
[0008]作为优选,在壳体的顶部具有封头,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均位于所述封头上。
[0009]作为优选,壳体与底座之间保持密封。
[0010]作为优选,壳体、中效滤芯、高效滤芯三者的轴线相互重合。
[0011]作为优选,在壳体与初效滤膜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呈环形。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该技术方案对将三级过滤组件
在结构上进行了整合,同时优化了整体装配结构。具体来看,本技术以底座和壳体构建了半封闭式的安装结构,在此安装结构内部,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初效滤膜、中效滤芯以及高效滤芯,其中初效滤膜搭载于侧端带有通孔的内嵌管中,由于内嵌管外部设有内支撑片,因此既不增加流体阻力又对初效滤膜起到内支撑作用,从而确保了初效滤膜在过滤压力下保持结构稳定。本技术的三级嵌套结构完全内置于壳体中,不仅结构紧凑,而且安装较为方便,同时,三级过滤在一套设备上得到整合,因而具有更高的分离效率。本技术结构合理,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外部结构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图;
[0015]图3是本技术下部的局部结构图;
[0016]图中:
[0017]1、底座
ꢀꢀꢀꢀꢀꢀꢀꢀꢀꢀ
2、槽体
ꢀꢀꢀꢀꢀꢀꢀꢀꢀꢀ
3、支撑柱
ꢀꢀꢀꢀꢀꢀꢀꢀ
4、内嵌管
[0018]5、通孔
ꢀꢀꢀꢀꢀꢀꢀꢀꢀꢀ
6、内支撑片
ꢀꢀꢀꢀꢀꢀ
7、初效滤膜
ꢀꢀꢀꢀꢀꢀ
8、顶座
[0019]9、凹槽
ꢀꢀꢀꢀꢀꢀꢀꢀꢀꢀ
10、中效滤芯
ꢀꢀꢀꢀꢀ
11、高效滤芯
ꢀꢀꢀꢀꢀ
12、排液管
[0020]13、壳体
ꢀꢀꢀꢀꢀꢀꢀꢀꢀ
14、进液通道
ꢀꢀꢀꢀꢀ
15、出液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槽体2,支撑柱3,内嵌管4,通孔5,内支撑片6,初效滤膜7,顶座8,凹槽9,中效滤芯10,高效滤芯11,排液管12,壳体13,进液通道14,出液通道15,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具有槽体2,在槽体2中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在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嵌管4,在内嵌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5,在内嵌管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片6,在内支撑片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初效滤膜7,在内嵌管4的顶端具有顶座8,在顶座8的顶端具有凹槽9,在凹槽9上固定连接有中效滤芯10,中效滤芯10的两端分别与高效滤芯11和内嵌管4相连通,在高效滤芯11的顶端具有排液管12,在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壳体13,在壳体13的侧端具有进液通道14,在壳体13的顶端具有出液通道15,出液通道15与排液管12相接续。
[0024]实施例2
[0025]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底座1,槽体2,支撑柱3,内嵌管4,通孔5,内支撑片6,初效滤膜7,顶座8,凹槽9,中效滤芯10,高效滤芯11,排液管12,壳体13,进液通道14,出液通道15,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具有槽体2,在槽体2中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在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嵌管4,在内嵌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5,在内嵌管4的
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片6,在内支撑片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初效滤膜7,在内嵌管4的顶端具有顶座8,在顶座8的顶端具有凹槽9,在凹槽9上固定连接有中效滤芯10,中效滤芯10的两端分别与高效滤芯11和内嵌管4相连通,在高效滤芯11的顶端具有排液管12,在底座1上固定连接有壳体13,在壳体13的侧端具有进液通道14,在壳体13的顶端具有出液通道15,出液通道15与排液管12相接续。其中,在壳体13的顶部具有封头,进液通道14和出液通道15均位于所述封头上。壳体13与底座1之间保持密封。壳体13、中效滤芯10、高效滤芯11三者的轴线相互重合。在壳体13与初效滤膜7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间隙呈环形。
[0026]以上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茶多酚的膜分离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槽体(2),支撑柱(3),内嵌管(4),通孔(5),内支撑片(6),初效滤膜(7),顶座(8),凹槽(9),中效滤芯(10),高效滤芯(11),排液管(12),壳体(13),进液通道(14),出液通道(15),其中,在底座(1)的上端具有槽体(2),在槽体(2)中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在支撑柱(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内嵌管(4),在内嵌管(4)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5),在内嵌管(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内支撑片(6),在内支撑片(6)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初效滤膜(7),在内嵌管(4)的顶端具有顶座(8),在顶座(8)的顶端具有凹槽(9),在凹槽(9)上固定连接有中效滤芯(10),中效滤芯(10)的两端分别与高效滤芯(11)和内嵌管(4)相连通,在高效滤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汇邦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