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辊筒输送机构(2)机架的左端面上焊接有挡板(4),挡板(4)的右端面上固设有电磁铁I(5),所述工作台(1)的正上方设置有丝杆螺母副(6),丝杆螺母副(6)的螺母(21)的底表面上焊接有L板(7),L板(7)的水平板上固设有液压马达(8),液压马达(8)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板设置,且延伸端上焊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底表面上设置有CCD镜头(10),CCD镜头(10)设置于挡板(4)的右侧,安装板(9)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升降油缸I(11)和升降油缸II(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提高模板组件分类效率、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模板组件分类的
,特别是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屋的地基和房屋主梁的修建中均需要使用大量的钢制的模板组件,钢制模板组件尺寸各不相同。在使用时,采用多个钢制模板组件围成型腔,然后向型腔内浇筑混泥土,随后将模板组件拆开,从而修建出房屋的地基或房屋的主梁。当修建房屋结束后,由于模板组件的尺寸大小不同,因此需要将工地上的大量模板组件回收起来并进行分类,现有的分类方法主要是人工分类,即工人测量模板组件的外形尺寸,测量后再将模板组件装入到对应的料框内,但是这种人工分类方式效率太低。为了提高对不同尺寸模板组件的分类效率,工人将模板组件一个接一个的放入到辊筒输送机构上,当辊筒输送机构将模板组件输送到CCD镜头的正下方时,工人控制辊筒输送机构停止运动,此时CCD镜头测量模板组件的外形尺寸,并将数据传递给控制器的显示屏上,工人获知被检测的模板组件的外形尺寸后,工人控制六自由度机器人手臂动作,位于六自由度机器人手臂执行端上的电磁铁将模板组件吸附住,吸附后,六自由度机器人将被检测的模板组件转运到对应的料框内;如此重复操作,即可快速的将不尺寸的模板组件分别对应的放入到不同的料框内,从而最终实现了模板组件的分类。
[0003]然而,这种分类方法虽然能够实现对模板组件的分类,但是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I、为了分类还需要单独的配备一个六自由度机器人手臂,而六自由度机器人手臂的价格昂贵,无疑是增加了分类成本。2、有些时候,位于六自由度机器人手臂执行端上的电磁铁根本无法将模板组件吸附住,其主要原因是模板组件的两面上附着有水泥,因此电磁铁根本无法将模板组件的基体吸住,造成只能手动将无法吸住的模板组件单独取下并进行测量,这无疑是增加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进一步的降低了模板组件的分类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模板组件分类效率、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操作简单的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它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工作台和辊筒输送机构,所述工作台的台面上放置有多个料框,所述辊筒输送机构机架的左端面上焊接有挡板,挡板的右端面上固设有电磁铁I,所述工作台的正上方设置有丝杆螺母副,丝杆螺母副的螺母的底表面上焊接有L板,L板的水平板上固设有液压马达,液压马达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板设置,且延伸端上焊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底表面上设置有CCD镜头,CCD镜头设置于挡板的右侧,安装板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升降油缸I和升降油缸II,升降油缸I设置于CCD镜头的左侧,升降油缸I的活塞杆贯穿安装板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I,升降板I的底部固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
有砂轮,升降油缸II设置于CCD镜头的右侧,升降油缸II的活塞杆贯穿安装板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II,升降板II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铁II。
[0006]所述电磁铁I和电磁铁II的接线头均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
[0007]所述丝杆螺母副包括支架、伺服电机、丝杆和螺母,所述支架的顶部焊接有多根吊杆,每根吊杆均焊接于车间内的桁架上,所述丝杆水平设置,丝杆的左右端均旋转安装于支架上,螺母螺纹连接于丝杆上,伺服电机固设于支架上,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的一端经联轴器连接,所述支架内还固设有平行于丝杆设置的光杆,光杆贯穿螺母设置。
[0008]所述挡板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电磁铁I嵌入于凹槽内。
[0009]所述电磁铁II经螺钉固定于升降板II上。
[0010]所述砂轮的底表面与CCD镜头的底表面平齐,且砂轮设置于挡板的正上方。
[0011]该设备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辊筒输送机构、CCD镜头、驱动电机、伺服电机、升降油缸I的电磁阀、升降油缸II的电磁阀以及液压马达的电磁阀电连接。
[0012]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提高模板组件分类效率、减轻工人工作强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挡板的右侧示意图;
[0015]图3为打磨模板组件的示意图;
[0016]图4为安装板旋转180度的示意图;
[0017]图5为电磁铁II吸附住模板组件的示意图;
[0018]图6为将模板组件转运到料框A的正上方的示意图;
[0019]图中,1
‑
工作台,2
‑
辊筒输送机构,3
‑
料框,4
‑
挡板,5
‑
电磁铁I,6
‑
丝杆螺母副,7
‑
L板,8
‑
液压马达,9
‑
安装板,10
‑
CCD镜头,11
‑
升降油缸I,12
‑
升降油缸II,13
‑
升降板I,14
‑
驱动电机,15
‑
砂轮,17
‑
电磁铁II,18
‑
支架,19
‑
伺服电机,20
‑
丝杆,21
‑
螺母,22
‑
吊杆,23
‑
光杆,24
‑
滚筒,25
‑
模板组件,26
‑
料框A。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21]如图1~2所示,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它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工作台1和辊筒输送机构2,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上放置有多个料框3,所述辊筒输送机构2机架的左端面上焊接有挡板4,挡板4的右端面上固设有电磁铁I5,所述工作台1的正上方设置有丝杆螺母副6,丝杆螺母副6的螺母21的底表面上焊接有L板7,L板7的水平板上固设有液压马达8,液压马达8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板设置,且延伸端上焊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底表面上设置有CCD镜头10,CCD镜头10设置于挡板4的右侧,安装板9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升降油缸I11和升降油缸II12,升降油缸I11设置于CCD镜头10的左侧,升降油缸I11的活塞杆贯穿安装板9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I13,升降板I13的底部固设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砂轮15,所述砂轮15的底表面与CCD镜头10的底表面平齐,且砂轮15
设置于挡板4的正上方,升降油缸II12设置于CCD镜头10的右侧,升降油缸II12的活塞杆贯穿安装板9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II,升降板II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铁II17。所述电磁铁I5和电磁铁II17的接线头均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
[0022]所述丝杆螺母副6包括支架18、伺服电机19、丝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它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工作台(1)和辊筒输送机构(2),所述工作台(1)的台面上放置有多个料框(3),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输送机构(2)机架的左端面上焊接有挡板(4),挡板(4)的右端面上固设有电磁铁I(5),所述工作台(1)的正上方设置有丝杆螺母副(6),丝杆螺母副(6)的螺母(21)的底表面上焊接有L板(7),L板(7)的水平板上固设有液压马达(8),液压马达(8)的输出轴贯穿水平板设置,且延伸端上焊接有安装板(9),安装板(9)的底表面上设置有CCD镜头(10),CCD镜头(10)设置于挡板(4)的右侧,安装板(9)的顶表面上固设有升降油缸I(11)和升降油缸II(12),升降油缸I(11)设置于CCD镜头(10)的左侧,升降油缸I(11)的活塞杆贯穿安装板(9)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I(13),升降板I(13)的底部固设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砂轮(15),升降油缸II(12)设置于CCD镜头(10)的右侧,升降油缸II(12)的活塞杆贯穿安装板(9)设置,且延伸端上固设有升降板II,升降板II的底部设置有电磁铁II(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放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铁I(5)和电磁铁II(17)的接线头均通过开关与电源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模板组件自动分类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云波,李文焕,龙跃川,杨璇,唐鹤梦,龙鑫,覃焱灵,王洋斌,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西集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