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62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煲体和电动气体交换装置。电动气体交换装置包括电驱动单元、传动装置、气流发生装置和进出气阀装置。传动装置可做往复运动,传动装置包括偏心轮和偏心连接件,偏心轮上设置有偏心轴,偏心连接件连接至偏心轴。气流发生装置与偏心连接件连接,气流发生装置具有柔性腔,在传动装置的往复运动作用下,柔性腔在被挤压状态和被复原间状态之间切换。偏心连接件与偏心轴的连接位置位于柔性腔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上。上述方案可为烹饪空间提供气体交换,从而可防止烹饪空间内的汤汁上冲溢出,并且还可防止柔性腔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性腔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性腔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更具体地,本技术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0002]已知的烹饪器具(例如电饭煲)为了提高烹饪速率,通常加热功率都很大,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食材被持续大火力加热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从而产生溢锅的问题。
[000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
[0006]盖体;
[0007]煲体,所述盖体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煲体上,当所述盖体盖合在所述煲体上时,所述盖体和所述煲体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
[0008]电动气体交换装置,所述电动气体交换装置设置在所述盖体或所述煲体中,其包括:
[0009]电驱动单元;
[0010]传动装置,与所述电驱动单元连接从而被后者驱动做往复运动,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偏心轮和偏心连接件,所述偏心轮上设置有偏心轴,所述偏心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偏心轴;
[0011]气流发生装置,与所述偏心连接件连接,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具有柔性腔,在所述传动装置的往复运动作用下,所述柔性腔在被挤压状态和被复原间状态之间切换,
[0012]进出气阀装置,所述进出气阀装置与所述柔性腔连接,所述进出气阀装置具有阀进气口和阀出气口,所述阀进气口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阀出气口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
[0013]其中,所述偏心连接件与所述偏心轴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柔性腔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上。
[0014]在烹饪过程中,当烹饪空间中的食物处于沸腾阶段时,电动气体交换装置能够通过阀进气口吸入气体,并且将气体通过阀出气口输送至烹饪空间中。通常所输送的气体与烹饪空间中的泡沫存在冷热温差,因此所输送的气体在进入烹饪空间接触烹饪空间堆积的泡沫后,能够使泡沫内的蒸汽液化和收缩而破碎,以防止溢锅。即使在大火力快速烹饪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溢锅。并且,本方案中,气流发生装置可以通过具有一定容积的柔性腔的压缩和拉伸实现气流的压力和速度变化,并可结合电驱动单元、进出气阀装置等实现气流的自动控制,从而为烹饪空间提供气体交换功能。该方案气流量大、工作噪音小、成本低。
[0015]此外,通过使得偏心连接件与偏心轴的连接位置位于柔性腔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上,可以使得偏心轴对柔性腔的施力点位于柔性腔的中轴线上,该方案可以避免柔性腔在压缩过程中出现偏移,并且也可以防止偏心连接件沿偏心轴滑动而与偏心轮碰撞产生噪音。该方案便于制造、方便装配、成本较低。
[0016]可选地,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柔性腔两端的封闭端和导气端,所述进出气阀装置连接至所述导气端,所述封闭端具有贯通孔,所述偏心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贯通孔中。该方案便于装配,操作方便。
[0017]可选地,所述偏心连接件包括轴套结构,所述轴套结构在所述贯通孔内部连接至所述封闭端,所述偏心轴连接至所述轴套结构。该方案便于装配,操作方便并且成本较低。
[0018]可选地,所述轴套结构包括外套部和内套部,所述内套部连接在所述外套部内部且从所述外套部的内周沿径向向内延伸,所述外套部的外周尺寸与所述贯通孔的内周尺寸配合,所述内套部设置有第一通过口,所述偏心轴延伸穿过所述第一通过口。该方案便于装配,操作方便并且成本较低。
[0019]可选地,所述内套部在所述偏心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尺寸小于所述外套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尺寸,且所述内套部在所述轴向方向上的中心位于所述柔性腔的中轴线上。该方案可以避免柔性腔在压缩过程中出现偏移,并且也可以防止偏心连接件沿偏心轴滑动而与偏心轮碰撞产生噪音。该方案便于制造、方便装配、成本较低。
[0020]可选地,所述第一通过口的直径φ3大于所述偏心轴的直径φ1,其中,0.01mm≤φ3

φ1≤0.1mm。该方案可以保证偏心轴与第一通过口之间具有较好的配合效果,并且不会出现由于两者配合太松而出现碰撞的噪音以及配合太紧而出现摩擦噪音的问题。
[0021]可选地,所述偏心连接件包括连杆结构,所述连杆结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置有第二通过口,所述偏心轴延伸穿过所述第二通过口,所述第二连杆延伸穿过所述贯通孔,所述第一连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连杆位于所述封闭端之外。该方案可以使得偏心轴对柔性腔的施力点位于柔性腔的中轴线正上方,从而可以减小柔性腔在压缩过程中出现偏离中轴线而产生碰撞噪音的问题。
[0022]可选地,所述第二通过口的直径φ4大于所述偏心轴的直径φ1,其中,0.01mm≤φ4

φ1≤0.1mm。该方案可以保证偏心轴与第二通过口之间具有较好的配合效果,并且不会出现由于两者配合太松而出现碰撞的噪音以及配合太紧而出现摩擦噪音的问题。
[0023]可选地,所述柔性腔的侧壁为至少包括一个波峰构造的波纹状结构。该方案通过将柔性腔的侧壁构造为波纹状结构,使得该柔性腔可以更容易被压缩和拉伸,并且不易折损,疲劳寿命可靠。
[0024]可选地,所述波纹状结构包括n个波峰构造,其中2≤n≤8。该方案可以在实现大气流量的情况下,使得柔性腔的结构更为紧凑。
[0025]可选地,所述盖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烹饪空间与所述烹饪器具外部的蒸汽通道,所述蒸汽通道通过设置在所述盖体上的蒸汽出口与所述烹饪器具外部连通;
[0026]所述盖体上还设置有盖进气口,所述盖进气口与所述阀进气口连通,所述蒸汽出口在所述盖体上的位置位于所述盖进气口的外周侧。
[0027]该方案中,由于蒸汽出口围绕盖进气口设置,因此,经由蒸汽出口排出的蒸汽会在
盖进气口周围以及上方形成在周向上连续或者封闭的蒸汽幕,以对吸入盖进气口的气体进行过滤,避免了油烟、灰尘等杂物吸入盖进气口中,从而避免了气体管路中留下油污或污垢甚至堵塞,也避免了影响食物的味道。
附图说明
[0028]本技术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技术的装置及原理。在附图中,
[0029]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的一部分的截面示意图;
[0030]图2为图1中所示的烹饪器具的盖体的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省略了面盖,以清楚地示出盖体内部的结构;
[0031]图3为图2中所示的盖体沿A

B

C方向所截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省略了盖体的部分结构;
[0032]图4为图2中所示的盖体沿M

N...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20);煲体(110),所述盖体(120)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煲体(110)上,当所述盖体(120)盖合在所述煲体(110)上时,所述盖体(120)和所述煲体(110)之间形成烹饪空间;以及电动气体交换装置(150),所述电动气体交换装置(150)设置在所述盖体(120)或所述煲体(110)中,其包括:电驱动单元(151);传动装置(160),与所述电驱动单元(151)连接从而被后者驱动做往复运动,所述传动装置(160)包括偏心轮(161)和偏心连接件,所述偏心轮上设置有偏心轴(161a),所述偏心连接件连接至所述偏心轴;气流发生装置(170),与所述偏心连接件连接,所述气流发生装置(170)具有柔性腔(171),在所述传动装置(160)的往复运动作用下,所述柔性腔(171)在被挤压状态和被复原间状态之间切换;进出气阀装置(180),所述进出气阀装置(180)与所述柔性腔(171)连接,所述进出气阀装置(180)具有阀进气口(181)和阀出气口(182),所述阀进气口(181)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阀出气口(182)与所述烹饪空间连通,其中,所述偏心连接件与所述偏心轴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柔性腔的中轴线的延长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170)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柔性腔(171)两端的封闭端(172)和导气端(173),所述进出气阀装置(180)连接至所述导气端(173),所述封闭端具有贯通孔(174),所述偏心连接件连接在所述贯通孔中。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连接件包括轴套结构(130),所述轴套结构在所述贯通孔(174)内部连接至所述封闭端(172),所述偏心轴(161a)连接至所述轴套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结构包括外套部(131)和内套部(133),所述内套部连接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鹏吕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苏泊尔家电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