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昆虫共生真菌单细胞分离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560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昆虫共生真菌单细胞分离培养的微流控芯片,涉及微流控芯片技术领域,由上至下分为三层结构,依次为第一层PDMS板、第二层PDMS膜和第三层PDMS板,第一层PDMS板上设有总进样口、总出样口、微腔室出样口和装载有微腔室的培养液通道,每个微腔室包括一直形的微腔室主通道、一半圆形的微腔室侧通道和一微腔室出样通道;第三层PDMS板上设有用于通断微腔室出样通道的外气阀组和用于通断微腔室侧通道的内气阀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款可用于昆虫共生真菌单细胞分离培养的微流控芯片,集单细胞筛选、培养、分离、变温调控、便于对比实验等功能为一体,能够实现昆虫共生真菌的单细胞培养,过程快速便捷,可实时调控。可实时调控。可实时调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昆虫共生真菌单细胞分离培养的微流控芯片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微流控芯片
,具体应用于昆虫共生真菌单细胞分离培养。

技术介绍

[0002]昆虫体内存在大量的共生真菌,这些共生真菌不但种类多样,同时在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营养代谢、抗性变异以及免疫功能等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鉴定昆虫共生菌及其功能是研究共生菌与昆虫共生关系的关键。但由于技术局限性和昆虫共生真菌离体培养易污染的特性,进行研究工作需耗费大量人力、技术成本。
[0003]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又称其为芯片实验室或微流控芯片技术。是把生物、化学、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由于它在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的巨大潜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等学科交叉的崭新研究领域。由于微米级的结构,流体在微流控芯片中显示和产生了与宏观尺度不同的特殊性能,因此发展出独特的分析性能。同时还有着体积轻巧、使用样品及试剂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昆虫共生真菌单细胞分离培养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分为三层结构,依次为第一层PDMS板(1)、第二层PDMS膜(2)和第三层PDMS板(3),所述第一层PDMS板(1)和第三层PDMS板(3)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板,第二层PDMS膜(2)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薄膜,相邻两层结构之间上下粘合且边缘重叠形成密封状态;所述第一层PDMS板(1)上设有一总进样口(4)、一总出样口(7)、若干微腔室出样口(5)和若干条装载有微腔室(A)的培养液通道(6),若干条培养液通道(6)的一端均与总进样口(4)连接,另一端均与总出样口(7)连接,每条培养液通道(6)上均设有若干串联的微腔室(A);每个微腔室(A)包括一直形的微腔室主通道(14)、一半圆形的微腔室侧通道(15)和一微腔室出样通道(17),所述侧通道(15)的两端均与对应主通道(14)连接,主通道(14)上由进液侧往出液侧方向依次设有捕获通道(16)、捕获腔(18)和拦截通道(19),所述捕获通道(16)、捕获腔(18)和拦截通道(19)均位于侧通道(15)和主通道(14)的两个连接处之间,所述拦截通道(19)的内径小于捕获通道(16)的内径,所述微腔室出样通道(17)一端与捕获腔(18)相连,另一端与一微腔室出样口(5)相连;每条培养液通道(6)上相邻两个微腔室(A)的主通道(14)依次串联,头部微腔室(A)的主通道(14)另一端与总进样口(4)相连,尾部微腔室(A)的主通道(14)另一端与总出样口(7)相连;所述第三层PDMS板(3)上设有若干用于通断微腔室出样通道(17)的外气阀组(10),所述外气阀组(10)与培养液通道(6)一一对应,外气阀组(10)可通断对应培养液通道(6)上的所有微腔室出样通道(17),当外气阀组(10)内通气时,第二层PDMS膜(2)受外气阀组(10)充气膨胀挤压第一层PDMS板(1)内的微腔室出样通道(17),对应第一层PDMS板(1)上的微腔室出样通道(17)被切断;当外气阀组(10)内未通气时,对应第一层PDMS板(1)上的微腔室出样通道(17)开启,第三层PDMS板(3)上设有供外气阀组(10)内气体进出的外气阀组进气口(8)和外气阀组出气口(11),第一层PDMS板(1)和第二层PDMS膜(2)上均设有与外气阀组进气口(8)位置对应的进气连接孔以及与外气阀组出气口(11)位置对应的出气连接孔;所述第三层PDMS板(3)上设有若干用于通断微腔室侧通道(15)的内气阀组(13),所述内气阀组(13)与培养液通道(6)一一对应,内气阀组(13)可通断对应培养液通道(6)上的所有微腔室侧通道(15),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帅梦溪赖城玲庞琨陈强俞晓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计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