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7324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分装胶膜分为三层结构,两层粘接层在外部,中间为高反射层,所述粘结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烯烃嵌段共聚物、低等无规共聚丙烯、三元乙烯类共聚物和五种助剂;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烯烃嵌段共聚物5%~3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三元乙烯类共聚物2%~20%,五种助剂1%~25%;所述高反射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钛白、低等无规共聚丙烯和五种助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封装胶膜利用聚烯烃共聚物和聚乙烯等物可以高温熔化回收,对环境污染小,同时钛白的特征,可见光反射率提高至80%以上,可以给组件背面提高发电效率,市场前景广阔。市场前景广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胶膜
,具体是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光伏组件所使用封装胶膜皆为热固性交联体系,优点是无需添加更多助剂来提高耐候性(热固特性—热固后自身的耐候性会非常好),缺点是无法让组件有效回收(1.不能被高温融化;2.不能被化学试剂溶解;3.无法降解,自然环境下存在时间超过30年)。热塑性是通过配方以及工艺的调整,常温下不具备与材料产生粘结性,高温融化后可与其表面接触物融合具有粘合效应。
[0003]目前市场上光伏领域所使用封装胶膜皆为热固性,热塑性胶膜具有开创性意义,使光伏组件实现100%回收利用,促进人类与材料的共同循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分装胶膜分为三层结构,两层粘接层在外部,中间为高反射层,所述粘结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烯烃嵌段共聚物、低等无规共聚丙烯、三元乙烯类共聚物和五种助剂;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烯烃嵌段共聚物5%~3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三元乙烯类共聚物2%~20%,五种助剂1%~25%;所述高反射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钛白、低等无规共聚丙烯和五种助剂,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钛白5%~2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五种助剂1%~25%。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接层的成分占比为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烯烃嵌段共聚物5%,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三元乙烯类共聚物10%,五种助剂10%;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钛白1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五种助剂15%。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接层的成分占比为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0%,烯烃嵌段共聚物5%,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三元乙烯类共聚物20%,五种助剂20%;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20%,钛白2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五种助剂15%。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接层的五种助剂分别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半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和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成分占比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5%,半受阻酚类抗氧剂0.2~5%,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0.2%~5%,三嗪类紫外吸收剂 0.2%~5%,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0.2%~5%。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反射层的五种助剂分别为亚磷酸酯类抗氧
剂、半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和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成分占比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5%,半受阻酚类抗氧剂0.2~5%,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0.2%~5%,三嗪类紫外吸收剂0.2%~5%,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0.2%~5%。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为全同力构丙烯的重复单体与无规分布的乙烯组成的共聚物。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钛白为硫酸法或氯化法制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本专利技术的封装胶膜利用聚烯烃共聚物和聚乙烯等物可以高温熔化回收,对环境污染小,同时钛白的特征,可见光反射率提高至80%以上,可以给组件背面提高发电效率,市场前景广阔。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5]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分装胶膜分为三层结构,两层粘接层在外部,中间为高反射层,所述粘结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烯烃嵌段共聚物、低等无规共聚丙烯、三元乙烯类共聚物和五种助剂;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烯烃嵌段共聚物5%~3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三元乙烯类共聚物2%~20%,五种助剂1%~25%;所述高反射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钛白、低等无规共聚丙烯和五种助剂,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钛白5%~2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五种助剂1%~25%。
[0016]实施例1,所述粘接层的成分占比为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烯烃嵌段共聚物5%,低等无规共聚丙烯 5%,三元乙烯类共聚物10%,五种助剂10%;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钛白1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五种助剂15%。利用烯烃嵌段共聚物的减少,线型低密度聚乙烯增多,使得本品抗张强度、抗撕裂强度、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耐低温性、耐热性和耐穿刺性尤为优越。
[0017]实施例2,所述粘接层的成分占比为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0%,烯烃嵌段共聚物5%,低等无规共聚丙烯 5%,三元乙烯类共聚物20%,五种助剂20%;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20%,钛白2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五种助剂15%。利用钛白的增多和五种助剂的增多,使得本品可见光反射率提高至80%以上,可以给组件背面提高发电效率。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粘接层的五种助剂分别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半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和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成分占比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5%,半受阻酚类抗氧剂0.2~5%,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0.2%~5%,三嗪类紫外吸收剂 0.2%~5%,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0.2%~5%。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反射层的五种助剂分别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半受阻酚类抗氧剂、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三嗪类紫外吸收剂和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成分占比为:亚磷酸酯类抗氧剂0.2~5%,半受阻酚类抗氧剂0.2~5%,受阻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0.2%~5%,三嗪类紫外吸收剂0.2%~5%,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0.2%~5%。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烯烃共聚物为全同力构丙烯的重复单体与无规分布的乙烯组成的共聚物。
[0021]本专利技术的封装胶膜利用聚烯烃共聚物和聚乙烯等物可以高温熔化回收,对环境污染小,同时钛白的特征,可见光反射率提高至80%以上,可以给组件背面提高发电效率,市场前景广阔。
[002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分装胶膜分为三层结构,两层粘接层在外部,中间为高反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烯烃嵌段共聚物、低等无规共聚丙烯、三元乙烯类共聚物和五种助剂;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烯烃嵌段共聚物5%~3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三元乙烯类共聚物2%~20%,五种助剂1%~25%;所述高反射层包括聚烯烃共聚物、线型低密度聚乙烯、钛白、低等无规共聚丙烯和五种助剂,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20%~7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5%~30%,钛白5%~2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0.5%~10%,五种助剂1%~2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成分占比为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烯烃嵌段共聚物5%,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三元乙烯类共聚物10%,五种助剂10%;所述高反射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30%,钛白10%,低等无规共聚丙烯5%,五种助剂1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用白色高反射热塑性共挤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层的成分占比为所述粘结层的成分占比为:聚烯烃共聚物4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10%,烯烃嵌段共聚物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继程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兰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