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二次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45716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在集流体单侧或双侧的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LFP和粘结剂,LFP的表面包覆有碳层;所述活性材料层中,LFP表面包覆碳含量的占比C,粘结剂含量的占比A,以及LFP的粒径D90、D50和D10满足:0.05≤C/A/[(D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二次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领域,涉及一种正极极片,尤其涉及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0002]在储能领域,LFP(磷酸铁锂)电池一直以低成本和长循环的优势获得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碳酸锂等原材料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造成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不断提升。现阶段在保证磷酸铁锂电池原有的倍率性能、高温存储、长循环性能的提前下,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生产成为了现在的研究方向。通常情况,可以从以下维度进行改善:(1)材料设计:通过低成本生产工艺路线,制备低成本的正负极主材及辅料;(2)配方优化:通过改变正负极体系导电剂、粘结剂占比,实现每GWh所需辅料用量下降;(3)高效制程工艺:通过缩短匀浆、制程、化成分容等工序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低成本。
[0003]CN 114171725A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浆料的制备方法,采用湿法不制胶工艺将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以及大部分NMP预混均匀,然后将混合物料与PVDF粉料以及余量的NMP混合,避免了制胶步骤;虽然该工艺避免了纯干法工艺可能的电流过载的问题,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电芯生产成本,然而在量产过程中湿法不制胶工艺易出现因PVDF分子量批次不稳定,带来的PVDF未能完全溶解的现象,还会导致过筛问题和K值不良的问题。
[0004]基于以上研究,需要提供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片的成本低,能保证电芯良好的倍率性能、高温存储和长循环性能等性能,此外,还避免了单一维度带来的电芯质量稳定性问题。
专利技术内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极极片及其制备方法与二次电池,所述正极极片从材料设计和配方优化的角度降低电池的成本,通过合理搭配活性材料、粘接剂添加量和活性材料的粒径分布宽度,提升了电池的充放电性能、高温存储和高温长循环性能,同时克服了仅考虑单一因素造成的电池质量稳定性的问题。
[0006]为达到此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正极极片,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在集流体单侧或双侧的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LFP和粘结剂,LFP的表面包覆有碳层;
[0008]所述活性材料层中,LFP表面包覆碳含量的占比C,粘结剂含量的占比A,以及LFP的粒径D90、D50和D10满足:0.05≤C/A/[(D90

D10)/D50]≤0.9。
[0009]本专利技术通过考虑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活性材料LFP中溶出、液相扩散并嵌入负极活性材料层间,电子能从LFP表面包覆碳的导电介质中传递到集流体,并通过外电路传递到负极中;锂离子电池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材料层间溶出、液相扩散并嵌入LFP晶格中,电子从导电介质传递到集流体,并通过外电路传递到正极LFP中;可见锂离子电池的这种“摇椅理论”只需要保证锂离子和电子两者充分的传输通道,即可实现储能电芯的小
倍率充放电、高温存储和长循环等性能。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考虑LFP包覆碳含量、LFP粒径分布和粘结剂用量会影响锂离子传输路径和导电网络,对电池电性能起到的协同作用,将上述特征满足特定关系式,保证了锂离子和电子两者充分的传输通道,因而保证了磷酸铁锂电池良好的1C倍率性能、高温存储和高温长循环性能,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
[0011]所述C/A/[(D90

D10)/D50]为0.05

0.9,例如可以是0.05、0.1、0.15、0.2、0.25、0.3、0.35、0.4、0.45、0.5、0.55、0.6、0.65、0.7、0.75、0.8、0.85或0.9,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2]本专利技术所述D10是活性材料层中的LFP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1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所述D50是活性材料层中的LFP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所述D90是活性材料层中的LFP累计体积百分数达到90%时所对应的粒径,单位为μm。
[0013]优选地,所述活性材料层设置在集流体的两侧。
[0014]优选地,所述正极极片中不包括导电剂。
[0015]传统锂电池正极体系常采用导电炭黑、CNT或石墨烯等一元或多元导电剂来保证电子传输轨道,而本专利技术所述正极极片中无需添加额外的导电剂,通过LFP表面的碳层及粘结剂的搭配,即可在正极极片中实现完整的导电网络,因此不需要担心导电剂与正极主材间的分散问题,使得正极浆料的分散时间大幅缩短,降低了正极极片的生产成本,并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6]优选地,LFP的粒径D90、D50和D10满足:1.5≤(D90

D10)/D50≤5.0,例如可以是1.5、2.0、2.5、3.0、3.5、4.0、4.5或5.0,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LFP粒径在特定范围内,由于LFP的粒径分布将影响其表面包覆碳的空间架构完整度,是决定极片电阻的主要因素之一,还影响正极极片中孔隙率的分布,决定了锂离子传输路径,因此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LFP包覆碳搭建为电子传输轨道,需要将LFP粒径和LFP包覆碳的量满足特定范围,才能保证小倍率充放电时电子的正常传输。
[0018]优选地,所述LFP的粒径D90为2.0

6.0μm,例如可以是2.0μm、2.5μm、3.0μm、3.5μm、4.0μm、4.5μm、5.0μm、5.5μm或6.0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19]优选地,所述LFP的粒径D50为0.8

1.5μm,例如可以是0.8μm、0.9μm、1.0μm、1.1μm、1.2μm、1.3μm、1.4μm或1.5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0]优选地,所述LFP的粒径D10为0.3

0.6μm,例如可以是0.3μm、0.35μm、0.4μm、0.45μm、0.5μm或0.6μm,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1]优选地,所述活性材料层中,LFP表面包覆碳含量的占比C为0.8

2.0wt%,例如可以是0.8wt%、0.9wt%、1.0wt%、1.2wt%、1.3wt%、1.4wt%、1.5wt%、1.6wt%、1.7wt%、1.8wt%、1.9wt%或2.0wt%,但不限于所列举的数值,数值范围内其它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0022]本专利技术利用LFP包覆碳搭建了电子传输轨道,证明了特定LFP包覆碳的量也可保证小倍率充放电时电子的正常传输。
[0023]优选地,所述活性材料层中,粘结剂含量的占比A为1.5

3wt%,例如可以是1.5wt%、1.7wt%、1.9wt%、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包括集流体,以及设置在集流体单侧或双侧的活性材料层,所述活性材料层包括LFP和粘结剂,LFP的表面包覆有碳层;所述活性材料层中,LFP表面包覆碳含量的占比C,粘结剂含量的占比A,以及LFP的粒径D90、D50和D10满足:0.05≤C/A/[(D90

D10)/D50]≤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极片中不包括导电剂。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LFP的粒径D90、D50和D10满足:1.5≤(D90

D10)/D50≤5.0。4.根据权利要求1

3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LFP的粒径D90为2.0

6.0μm;优选地,所述LFP的粒径D50为0.8

1.5μm;优选地,所述LFP的粒径D10为0.3

0.6μm。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项所述的正极极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伦周志行张欢刘范芬张林苑丁丁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