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7023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其中,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螺旋电极包括内电极、绝缘层以及碳纤维电极,内电极适于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碳纤维电极适于接地;催化剂电极与螺旋电极的间距为L,L≤5mm,催化剂电极适于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的催化剂电极既能够作为直流电极起到扩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净化范围,吸附颗粒物的作用,又能够起到去除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的作用,能够扩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净化范围,提高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效果。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便于实施推广应用。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住宅室内装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规模装修材料和建筑材料的使用,使得室内空气中甲醛、TVOC等污染物的浓度超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影响。目前,室内空气污染的净化方法有通风法、植物净化法、微生物法、物理化学吸附法和等离子体法等。
[0003]由于低温等离子体中存在高能电子、激发态粒子及活性基团等,利用等离子体放电可有效地催化降解有害气体,因此,其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空气净化等领域。等离子体放电包括电晕放电和辉光放电,由于辉光放电放电面积较大,等离子体密度较高,因此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的。在一般情况下,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多在低气压或稀有气体环境下生成。
[0004]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及空气净化器,其中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棒状螺旋电极和高压电极,其中棒状螺旋电极和高压电极之间的距离是1cm至10cm,高压电极的作用是提供定向的外加直流电场,使螺旋棒状电极产生的带电粒子在空间中定向移动,产生离子风,而放电还是在棒状螺旋电极表面,放电面积小,等离子体密度较小,因此对空气的净化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只能在电极表明产生等离子体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在一定空间内实现辉光放电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和空气净化器,能够扩大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净化范围。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螺旋电极,包括内电极、包裹在内电极外的绝缘层以及螺旋缠绕在绝缘层外的碳纤维电极,内电极适于与交流电源相连接,碳纤维电极适于接地;
[0007]催化剂电极,设在螺旋电极的一侧或环绕螺旋电极设置,催化剂电极与螺旋电极的间距为L,L≤5mm,催化剂电极适于与直流电源相连接,催化剂电极包括除臭氧催化剂。
[0008]进一步地,催化剂电极包括铝电极和涂覆在铝电极上的Mn、Ni、Co、Cu单一或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层。
[0009]进一步地,催化剂电极上形成有通孔。
[0010]进一步地,铝电极为由铝丝编织形成的铝网,铝网设置在螺旋电极的一侧;
[0011]或者,铝电极为由铝丝编织形成的筒状电极,筒状电极环绕螺旋电极设置。
[0012]进一步地,螺旋电极还包括压制线,其螺旋缠绕在绝缘层上且压在碳纤维电极上,压制线与碳纤维电极的螺旋方向相反。
[0013]进一步地,压制线由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
[0014]进一步地,碳纤维电极包括n根碳纤维丝,20≤n≤1500。
[0015]进一步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还包括与内电极相串联的第一限流电阻;和/或,
[0016]与催化剂电极相串联的第二限流电阻。
[0017]进一步地,内电极为镀银铜丝。
[0018]进一步地,绝缘层的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0019]进一步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多个发生单元组,每个发生单元组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发生单元,每个发生单元包括一个螺旋电极和环绕螺旋电极设置的催化剂电极。
[0020]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发生单元组交错设置。
[0021]进一步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发生单元,每个发生单元包括一个螺旋电极组和设置在螺旋电极组的一侧的一个催化剂电极,每个螺旋电极组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螺旋电极。
[0022]进一步地,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发生单元,每个发生单元包括一个催化剂电极和对应设置的一个螺旋电极组,每个螺旋电极组包括多个并排且间隔设置的螺旋电极。
[0023]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发生单元的螺旋电极组交错设置。
[0024]本技术第二方面涉及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所提供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
[0025]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6]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在螺旋电极的一侧增设了催化剂电极,且催化剂电极与螺旋电极的距离被设置为小于5mm。其中,螺旋电极的表面能够产生均匀的辉光放电,催化剂电极接直流电源,能够将螺旋电极表面形成的电压向催化剂电极引出,从而在较低电压下在螺旋电极与催化剂电极之间形成空间上的辉光放电,增大了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放电面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螺旋电极表面的放电程度。由于催化剂电极与螺旋电极之间形成了电场,当气流进入到催化剂电极与螺旋电极之间时,气流中携带的杂质在通过放电区域时可以带电,之后在电场的作用下附着于催化剂电极表面,这进一步提升了本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效果。通孔能够有利于在空间中形成电场,促使螺旋电极能够与催化剂电极产生均匀的辉光放电。同时,催化剂电极能够用于去除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进一步提高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效果,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等离子体能够保证催化剂电极上的催化剂的活性,延长催化剂电极的使用寿命。
[0027]因此,本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中的催化剂电极既能够作为直流电极起到扩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净化范围,吸附颗粒物的作用,又能够起到去除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的作用,能够扩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净化范围,提高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效果。另外,本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0028]2、本技术第二方面的空气净化器包括或使用了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因此其具有本技术第一方面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技术效果,即能够在螺旋电极和催化剂电极之间产生辉光放电,使平面上的辉光放电转化成空间上的辉光放
电,能够不增加空气净化器内的电极数量的情况下有效扩大等空气净化器的净化范围。同时,催化剂电极能够起到去除辉光放电过程中产生的臭氧的作用,能够扩大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净化范围,提高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空气净化效果。另外,本技术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安全可靠,便于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此时催化剂电极为筒状的;
[0031]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并示意性地显示了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发生单元组;
[0032]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1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的螺旋电极;
[0033]图4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电极(1),包括内电极(11)、包裹在所述内电极(11)外的绝缘层(13)以及螺旋缠绕在所述绝缘层(13)外的碳纤维电极(12),所述内电极(11)适于与交流电源相连接,所述碳纤维电极(12)适于接地;催化剂电极,设在所述螺旋电极(1)的一侧或环绕所述螺旋电极(1)设置,所述催化剂电极与所述螺旋电极(1)的间距为L,L≤5mm,所述催化剂电极适于与直流电源相连接,所述催化剂电极包括除臭氧催化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电极包括铝电极和涂覆在所述铝电极上的Mn、Ni、Co、Cu单一或复合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电极上形成有通孔(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电极为由铝丝编织形成的铝网(2),所述铝网(2)设置在所述螺旋电极(1)的一侧;或者,所述铝电极为由铝丝编织形成的筒状电极(4),所述筒状电极(4)环绕所述螺旋电极(1)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电极(1)还包括压制线(101),其螺旋缠绕在所述绝缘层(13)上且压在所述碳纤维电极(12)上,所述压制线(101)与所述碳纤维电极(12)的螺旋方向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等离子体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制线(101)由聚四氟乙烯纤维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等离子体发生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帅刘文正肖德玲汪春节封宗瑜罗汉兵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