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67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及系统,所述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包括球囊、内管、成像组件和若干对电极对,所述内管贯穿球囊的内部,所述球囊的两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对位于内管的外表面,且通过导线与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电连接,每一所述电极对的两电极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与所述内管活动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与用于连接回拉驱动控制模块的弹簧管、光纤连接;所述球囊内填充导电液体;所述内管的表面设有若干显影环。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集成了OCT检测和冲击波治疗两种功能于一体,减少了手术医疗器械的使用,方便操作,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手术对病人的伤害,降低了多次手术带来的风险。降低了多次手术带来的风险。降低了多次手术带来的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血管内冲击波碎石(ISL)技术是近年来的新兴技术,在国外已经应用于临床。是通过导丝将冲击波球囊递送至血管钙化病变部位,然后对冲击波球囊进行低压扩张,然后启动血管内冲击波治疗仪向冲击波球囊释放高压电脉冲,使其产生冲击波,击碎血管腔浅表和深层的钙化斑块,使血管的管腔得到充分扩张,从而达到显著改善血管顺应性的目的。
[0003]在使用冲击波球囊进行血管钙化病变预处理前,首先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导管进行检测,获取目标血管的管腔内径等数据,然后根据血管的管腔数据,选择合适规格尺寸的冲击波球囊,以确保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最优。进行冲击波治疗后,再次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导管进行检测,检查钙化病变是否断裂、血管的管腔是否扩大、血管是否可以进行支架植入等。所以在使用冲击波球囊进行血管钙化病变处理之前和之后,均需要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导管的检测,需要多次手术完成,对患者的伤害较大,也增加了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及系统,集成了OCT检测和冲击波治疗两种重要功能于一体,可以在一次手术中进行OCT检测和冲击波治疗,缩短了治疗时间,减轻了手术对病人的伤害,降低了多次手术带来的风险。
[0005]对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包括球囊、内管、成像组件和若干对电极对,所述内管贯穿所述球囊的内部,所述球囊的两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对位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且通过导线与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电连接,每一所述电极对的两电极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与所述内管活动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与用于连接回拉驱动控制模块的弹簧管、光纤连接;所述球囊内填充导电液体;所述内管的表面设有若干显影环。
[0006]采用此技术方案,将光纤与OCT模块进行连接,导线与高压脉冲输出模块连接,弹簧管与回拉驱动控制模块连接,集成了OCT检测和冲击波治疗两种重要功能于一体。在冲击波治疗,通过高压脉冲输出模块输出高压脉冲给电极对,使电极对进行放电,高压脉冲击穿电极对处的导电液体,定向发射冲击波,对血管内的钙化组织进行破碎,实现冲击波治疗的效果。在冲击波治疗后,可以通过回拉驱动控制模块驱动弹簧管,带动成像组件以内管为轴心进行旋转运动以及回拉运动,根据成像组件的反馈信息,检查钙化病变是否断裂、血管的管腔是否扩大、血管是否可以进行支架植入等,将两次手术过程减为一次,缩短了治疗时
间,减轻了手术对患者的伤害。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成像探头和固定座,所述成像探头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内管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弹簧管固定连接。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管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固定座。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管套在内管外。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外侧与所述弹簧管通过激光焊接进行连接,连接稳固,可靠性高,更好的支持成像探头进行以内管为轴心的旋转运动和回拉运动。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座的表面设有限位槽,与成像探头连接的光纤位于所述限位槽内。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为凹槽或缺口。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在运动过程中对光纤进行限位,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凹槽内。采用此技术方案,导线可以隐藏在内管的表面凹槽内,减少内管的外部直径,也可以对导线进行适当的限位,并可更好地与所述球囊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为多层薄壁管。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管和所述导线外套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的壁厚为0.005

0.5mm。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固定管为热缩管或者薄壁管。采用此技术方案,可以对所述导线和所述内管进一步固定,避免检测过程中所述导线与所述内管相脱离。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簧管为单层或者多层结构,所述弹簧管套于所述固定管外,也就是位于内管、导线的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管从成像组件处到导管的近端,一直贯通这部分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内部。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极对为一对或多对,每对电极对分别通过导线与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电连接,多对电极对并联或者串联连接,且间隔分开设置。进一步的,所述电极对的数量为2,两对电极对并联或者串联连接。所述电极对固定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用导线与高压脉冲输出模块连接,所述导线依附于所述内管的表面,贯穿所述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内部。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显影环的数量为2,两个显影环分别位于两对电极对的两侧。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液体为生理盐水、造影剂或生理盐水和造影剂的混合溶液。
[0017]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其包括:高压脉冲输出模块、OCT光源模块、OCT图像采集和处理模块、回拉驱动控制模块和上任一项所述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冲击波球囊导管,所述电极对通过导线与所述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电连接,所述成像组件通过光纤与所述OCT光源模块连接,所述弹簧管与回拉驱动控制模块连接;所述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用于释放高压电脉冲;所述OCT光源模块用于给所述成像模块提供光源,所述OCT图像采集和处理模块对所述成像组件传输过来的图像进行处理,并可视化输出;所述回拉驱动控制模块用于驱动成像组件以所述内管为轴心进行旋转运动以及
回拉运动。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的输出电压范围为500V

5000V,脉冲脉宽为1

100微秒。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突破了传统冲击波球囊导管的单一功能,创新性的加入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组件,将两者成功集成于一体,在一次手术中既可以对病变血管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也可以进行冲击波治疗,减少了手术医疗器械的使用,显著地简化了冲击波治疗的手术流程,方便操作,缩短了患者治疗时间,减轻了手术对患者的伤害,也降低了多次手术的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进一步造福了广大患者。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成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包括:1

球囊,2

内管,3

显影环,4

第一电极,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球囊、内管、成像组件和若干对电极对,所述内管贯穿所述球囊的内部,所述球囊的两端与所述内管固定连接;所述电极对位于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且通过导线与高压脉冲输出模块电连接,每一所述电极对的两电极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成像组件与所述内管活动连接,所述成像组件与用于连接回拉驱动控制模块的弹簧管、光纤连接;所述球囊内填充导电液体;所述内管的表面设有若干显影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组件包括:成像探头和固定座,所述成像探头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内管活动连接,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弹簧管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管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通孔,所述内管通过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固定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的表面设有限位槽,所述光纤位于所述限位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表面设有凹槽,所述导线位于所述凹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的冲击波球囊导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亮亮白晓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英美达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