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651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6
本申请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领域,绿色节能建筑包括预埋至地下的沉淀箱、与沉淀箱连通的进水管道、设置在进水管道上的雨水篦子、设置在沉淀箱一侧的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与沉淀箱之间的回收管道和抽水泵、设置在回收管道上的过滤网、设置在沉淀箱内底壁上的清淤铲斗、设置在沉淀箱与清淤铲斗之间用于推动清淤铲斗沿沉淀箱内底壁水平移动的清淤机构、以及设置在沉淀箱上用于带动清淤铲斗向上移动至沉淀箱外侧的升降机构;所述沉淀箱靠近升降机构的一侧顶部开口,且所述沉淀箱的顶部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本申请具有剔除雨水中细小的杂质,便于雨水后续的充分利用,节能降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资源的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0001]本申请涉及雨水回收利用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技术介绍

[0002]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尤为重要,其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雨水的资源,那么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可将回收的雨水代替自来水去浇灌绿植、清洗交通工具、冲洗马桶、涮拖布等,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节能降耗,但是,雨水中掺杂有大量的石子、泥沙等杂质,通过雨水箅子的初步过滤后很难将细小的杂质进行剔除,将初步过滤后的雨水回收至储水箱后,若不将细小的杂质加以剔除容易影响雨水后续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剔除雨水中细小的杂质,便于雨水后续的充分利用,节能降耗,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
[0004]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包括预埋至地下的沉淀箱、与沉淀箱连通的进水管道、设置在进水管道上的雨水篦子、设置在沉淀箱一侧的储水箱、设置在储水箱与沉淀箱之间的回收管道和抽水泵、设置在回收管道上的过滤网、设置在沉淀箱内底壁上的清淤铲斗、设置在沉淀箱与清淤铲斗之间用于推动清淤铲斗沿沉淀箱内底壁水平移动的清淤机构、以及设置在沉淀箱上用于带动清淤铲斗向上移动至沉淀箱外侧的升降机构;所述沉淀箱靠近升降机构的一侧顶部开口,且所述沉淀箱的顶部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绿色节能建筑进行雨水回收利用时,首先将雨水汇集至进水管道一侧,接着雨水篦子将雨水中的石子、泥块等较大块杂质进行过滤,随后雨水进入沉淀箱内进行暂时存放,待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雨水中较为细小的杂质会沉积至沉淀箱的内底壁,工作人员通过抽水泵将沉淀箱内上层的清水通过回收管道进入储水箱内,同时回收管道上的过滤网防止细小杂质进入储水箱,进一步提高储水箱内水资源的纯净度,储水箱与附近居民家中部分用水设备连通,待居民进行绿植浇灌、清洗交通工具、冲洗马桶、涮拖布等活动时,使用回收的雨水代替自来水进行,从而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节能降耗;对于沉淀箱内底壁上沉积的淤泥杂质,工作人员需定期进行清理,进行清理淤泥时,首先启动清淤机构,清淤机构带动清淤铲斗将沉淀箱内底壁上粘附的淤泥铲至清淤铲斗内,并将清淤铲斗移动至升降机构一侧,接着升降机构与清淤铲斗连接并将清淤铲斗向上移动至沉淀箱外侧,随后工作人员将清淤铲斗内的杂质进行清除即可;待清淤铲斗内的杂质清除完毕后,通过升降机构和清淤机构将清淤铲斗移动至初始位置即可;工作人员通
过绿色节能建筑不仅实现了雨水的回收利用,而且剔除了雨水中细小的杂质,便于雨水后续的充分利用,使附近的居民可以利用回收的雨水代替自来水去浇灌绿植、清洗交通工具、冲洗马桶、涮拖布等,从而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节能降耗,同时通过清淤机构、清淤铲斗以及升降机构定期对沉淀箱内的杂质自动清理,提高了储水箱的储存空间。
[0006]可选的,所述清淤机构包括两个设置在沉淀箱内部的推动架、两个分别螺纹连接至推动架上的驱动螺杆、设置在两个驱动螺杆一端用于带动两个驱动螺杆同步转动的联动组件、设置在沉淀箱内部用于对两个推动架的移动起导向和限位作用的导向组件、以及设置在两个推动架之间用于使推动架在带动清淤铲斗移动时清淤铲斗和推动架两者不易分离的防脱件;两个所述驱动螺杆相互平行,且所述驱动螺杆的两端与沉淀箱转动连接。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清淤机构带动推动架移动时,首先工作人员启动联动组件,联动组件带动两个驱动螺杆同步转动,两个驱动螺杆即可在导向组件的导向作用下分别带动两个推动架移动,两个推动架结合防脱件带动清淤铲斗移动,从而清淤铲斗开口一侧即可将沉淀箱内底壁上的淤泥进行铲起并收集至铲斗内。
[0008]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两个分别套设在驱动螺杆端部的链轮、与两个链轮同时啮合的链条、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驱动螺杆一端的驱动电机;所述链轮与驱动螺杆固定连接。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联动组件带动两个驱动螺杆同步转动时,首先工作人员启动驱动电机,接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带动其中一个驱动螺杆转动,驱动螺杆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链轮转动,链轮通过链条带动另一个链轮转动,从而另一个链轮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驱动螺杆同步转动,进而实现两个驱动螺杆的同步运动;联动组件可控制两个驱动螺杆同步转动和停止,不仅使工作人员操作更加方便,而且两个推动架对清淤铲斗长度方向的两侧同步施力,从而使清淤铲斗不易发生偏斜,移动更稳定。
[0010]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固设在沉淀箱内顶壁上的支撑板、固设在两个推动架之间的连接板、以及固设在支撑板与沉淀箱内侧壁之间的导向杆;所述连接板与导向杆滑移连接且相互垂直,且所述连接板位于推动架远离驱动螺杆的一侧。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动架移动时会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连接板移动,连接板位于导向杆上滑移,同时连接板位于推动架远离驱动螺杆的一侧,从而使推动架上下受力较为均匀,不易发生偏斜,且使两个推动架的下方同步对清淤铲斗施力,提高清淤机构运行的稳定性。
[0012]可选的,所述防脱件为固设在两个推动架之间的防脱杆,所述清淤铲斗底壁开设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杆插接至防脱槽内。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淤铲斗向靠近或远离升降机构一侧移动时,防脱杆会对清淤铲斗施加一定的推力或拉力,使清淤铲斗不易脱离推动架,从而使清淤铲斗移动更加稳定。
[0014]可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沉淀箱两侧的驱动气缸、固设在驱动气缸活塞杆上的升降架、设置在升降架与清淤铲斗之间用于将两者连接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升降架与清淤铲斗开口一侧用于将清淤铲斗开口一侧进行封堵的封堵组件。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淤机构将清淤铲斗移动至升降机构一侧后,封堵组件
自动将清淤铲斗开口一侧进行封堵,同时通过连接组件将清淤铲斗与升降架进行连接,接着启动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时,带动升降架向上移动,升降架通过连接组件带动清淤铲斗向上移动,并由沉淀箱顶部的开口处移动至沉淀箱的外侧,随后通过封堵组件将清淤铲斗开口一侧打开,接着工作人员将清淤铲斗内的淤泥清除即可;待清淤铲斗内的淤泥清除后,通过升降机构将清淤铲斗下放至沉淀箱内,并解除连接组件的连接状态,随后通过清淤机构带动清淤铲斗移动至远离升降机构的一侧即可。
[0016]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设在升降架远离驱动气缸一端的连接座、平行且间隔设置在连接座上方的支撑座、以及多个固设在连接座上方的插接杆;所述支撑座与清淤铲斗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座上开设有多个与插接杆相适配的插接孔,所述插接杆可插接至插接孔内。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连接组件将升降架与清淤铲斗连接时,首先启动驱动气缸,接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向上移动,活塞杆带动升降架向上移动,升降架带动连接座向上移动,连接座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埋至地下的沉淀箱(1)、与沉淀箱(1)连通的进水管道(2)、设置在进水管道(2)上的雨水篦子、设置在沉淀箱(1)一侧的储水箱(3)、设置在储水箱(3)与沉淀箱(1)之间的回收管道(4)和抽水泵、设置在回收管道(4)上的过滤网、设置在沉淀箱(1)内底壁上的清淤铲斗(5)、设置在沉淀箱(1)与清淤铲斗(5)之间用于推动清淤铲斗(5)沿沉淀箱(1)内底壁水平移动的清淤机构(6)、以及设置在沉淀箱(1)上用于带动清淤铲斗(5)向上移动至沉淀箱(1)外侧的升降机构(7);所述沉淀箱(1)靠近升降机构(7)的一侧顶部开口,且所述沉淀箱(1)的顶部连通至市政排水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构(6)包括两个设置在沉淀箱(1)内部的推动架(61)、两个分别螺纹连接至推动架(61)上的驱动螺杆(62)、设置在两个驱动螺杆(62)一端用于带动两个驱动螺杆(62)同步转动的联动组件(63)、设置在沉淀箱(1)内部用于对两个推动架(61)的移动起导向和限位作用的导向组件(64)、以及设置在两个推动架(61)之间用于使推动架(61)在带动清淤铲斗(5)移动时清淤铲斗(5)和推动架(61)两者不易分离的防脱件;两个所述驱动螺杆(62)相互平行,且所述驱动螺杆(62)的两端与沉淀箱(1)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63)包括两个分别套设在驱动螺杆(62)端部的链轮(631)、与两个链轮(631)同时啮合的链条(632)、以及设置在其中一个驱动螺杆(62)一端的驱动电机(634);所述链轮(631)与驱动螺杆(62)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回收再利用的绿色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组件(64)包括固设在沉淀箱(1)内顶壁上的支撑板(641)、固设在两个推动架(61)之间的连接板(642)、以及固设在支撑板(641)与沉淀箱(1)内侧壁之间的导向杆(643);所述连接板(642)与导向杆(643)滑移连接且相互垂直,且所述连接板(642)位于推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云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景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