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及叶轮动平衡试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486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及叶轮动平衡试验方法,包括底座、导杆、限位座、滚花圆柱头螺钉、整流窗、活节螺栓、Ⅰ型六角螺母、圆柱销、上卡箍、固定块、下卡箍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整流窗置于涡壳内,整流窗的一个端面上设置有导流片,从而形成导流通道,导流通道排出的气体垂直于叶轮叶片的切向,从而驱动叶轮叶片旋转,涡壳通过底座、导杆、限位座、上卡箍、下卡箍与动平衡机平台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吹风对称、均匀、平稳地传递给叶轮转子,让叶轮转子达到动平衡试验的要求转速,避免出现驱动不平稳问题,更接近叶轮转子的实际工况。更接近叶轮转子的实际工况。更接近叶轮转子的实际工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及叶轮动平衡试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叶轮转子动平衡试验的装置和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确保飞机上风机动平衡试验要求的驱动装置和试验方法,特别是要用吹风驱动叶轮转速达到4000
±
100rpm,且风机叶轮的剩余不平衡量不大于0.005g
·
m。

技术介绍

[0002]风机作为旋转运动零部件,在理想的情况下叶轮旋转与不旋转时对轴承产生的压力是一样的,这样的旋转运动部件是理想的平衡回转体,但由于材质不均匀或毛坯缺陷,又或者是加工及装配时产生的误差,甚至是设计时就具有的非对称几何因素,使得其某个微小质点产生的离心惯性力不能互相抵消,造成轴承加速磨损,缩短机械寿命。故风机产品在使用前,需对叶轮转子进行平衡试验,使其达到要求的平衡精度等级。
[0003]现有动平衡驱动装置有电机驱动和吹风驱动两种形式,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吹风驱动装置结构,以往的吹风驱动主要是单侧吹风驱动或多侧导管吹风驱动,但无论单侧或多侧驱动,均存在驱动不平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及叶轮动平衡试验方法,用吹风驱动实现风机叶轮转速稳定达到4000
±
100rpm的试验要求,且在实现叶轮试验转速过程中,吹风驱动装置将吹风对称、均匀、平稳的传递给叶轮转子。
[0005]本专利技术区别于现有叶轮吹风驱动的核心在于:以模拟产品装配的形式,设计了动平衡驱动装置,驱动装置沿圆周吹风均匀吹动转子平稳运转。将叶轮与涡壳、整流窗整合在一起进行动平衡,一方面模拟叶轮实际工作状态,使得试验结果更接近风机产品的工作环境,试验结果更准确、真实,另一方面,又通过结构设计(限位座、导杆等)避免了涡壳、整流窗对叶轮动平衡试验结果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试验思路更容易扩展到同类涡轮结构产品中。
[0006]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用于动平衡试验中涡壳内叶轮叶片的吹风驱动,包括,
[0007]整流窗,所述整流窗置于涡壳中且与叶轮同轴线,整流窗的一个端面上均匀布置有多块导流片,相邻的导流片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多个导流通道的进气口位于第一圆周上,多个导流通道的排气口位于第二圆周上,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共面且同心,第一圆周的外径大于第二圆周的外径且小于涡壳环形气道的外径,第二圆周的外径大于叶轮叶片的外径,导流通道的进气口与涡壳的环形气道连通,气流经导流通道的排气口流出后垂直于叶轮叶片的切线方向;
[0008]底座,所述底座与动平衡机工作台连接;
[0009]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位于涡壳外,限位座上包括限位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限位块与涡壳插接,第一通孔贯穿限位块且与涡壳中叶轮同轴线,第二通孔贯穿限位座且垂直于涡壳中叶轮轴线;
[0010]导杆,所述导杆垂直于涡壳中叶轮的轴线,导杆的第一端与底座连接,第二端插接
在限位座的第二通孔中;
[0011]卡箍,所述卡箍位于限位块与涡壳的插接处,且卡箍同时包裹住涡壳表面和限位块表面。
[0012]进一步,所述导流通道的数量等于叶轮叶片的数量。
[0013]进一步,所述底座通过固定块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动平衡机工作台连接,所述固定块垂直于内六角圆柱头螺钉轴线方向的截面呈平行四边形。
[0014]进一步,所述导杆有两根,两根导杆平行间隔设置。
[0015]进一步,所述限位座表面还开有紧固孔,所述紧固孔与第二通孔垂直相交,紧固孔中螺纹连接着滚花圆柱头螺钉。
[0016]进一步,所述限位块包括插入涡壳中的插入部,以及位于涡壳外且与限位座相连的连接部。
[0017]进一步,所述卡箍包括上卡箍和下卡箍,上卡箍的第一端和下卡箍的第一端铰接,上卡箍的第二端和下卡箍的第二端通过螺栓连接,上卡箍和下卡箍之间形成了紧固涡壳和限位块的包裹表面。卡箍包裹在涡壳排(出)气管嘴结构的外表面。
[0018]一种采用前述对称吹风驱动装置的叶轮动平衡试验方法,包括,
[0019]步骤一,将底座通过固定块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与动平衡机工作台连接;
[0020]步骤二,将导杆与底座相连;
[0021]步骤三,将限位座安装并固定在导杆上,将卡箍套接在限位块上;
[0022]步骤四,将整流窗安装到涡壳内;
[0023]步骤五,将涡壳与限位块插接,然后调整整流窗与涡壳的相对位置,使得整流窗上的导流通道的排气口对准叶轮叶片,紧固卡箍;
[0024]步骤六,接通与涡壳进气口连接的气源,气流驱动叶轮叶片旋转直到符合要求的转速,检测叶轮的剩余不平衡量。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优势:
[0026]1、叶轮(转子)转速按试验要求能够平稳地达到4000
±
100rpm。
[0027]2、吹风沿叶轮圆周对称、均匀吹动转子,转子运转平稳,满足动平衡试验性能要求,工况稳定可靠。
[0028]3、装配、制造相对简单,能够模拟叶轮真实工况下工作情况,使得试验数据更接近实际情况,试验过程中涡壳和整流窗对叶轮的动平衡无影响。
[0029]4、能够确保叶轮动平衡试验顺利进行,同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30]图1和图2为吹风驱动装置结构装配图;
[0031]图3为吹风驱动装置卡箍处的剖面示意图;
[0032]图4和图5为固定块结构图;
[0033]图6为底座结构图;
[0034]图7为图6纵向剖面图;
[0035]图8为图6中A

A截面示意图;
[0036]图9为整流窗结构图;
[0037]图10为图9中A

A截面示意图;
[0038]图11为导杆结构图;
[0039]图12为限位座结构图;
[0040]图13是图12中A

A截面示意图;
[0041]图14是图12中B

B截面示意图;
[0042]图15是图12的左视图;
[0043]图16为上卡箍结构图;
[0044]图17为图16中A

A截面示意图;
[0045]图18为图16的俯视图;
[0046]图19为下卡箍结构图;
[0047]图20为图19中A

A截面示意图;
[0048]图21为图19的俯视图;
[0049]图22为吹风驱动原理图;
[0050]图中:1

底座、2

导杆、3

限位座、4

滚花圆柱头螺钉、5

整流窗、6

活节螺栓、7
‑Ⅰ
型六角螺母、8

圆柱销、9

上卡箍、10

下卡箍、11

固定块、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用于动平衡试验中涡壳(13)内叶轮叶片的吹风驱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窗(5),所述整流窗(5)置于涡壳(13)中且与叶轮同轴线,整流窗(5)的一个端面上均匀布置有多块导流片,相邻的导流片之间形成导流通道,多个导流通道的进气口位于第一圆周上,多个导流通道的排气口位于第二圆周上,第一圆周与第二圆周共面且同心,第一圆周的外径大于第二圆周的外径且小于涡壳(13)环形气道的外径,第二圆周的外径大于叶轮叶片的外径,导流通道的进气口与涡壳(13)的环形气道连通,气流(14)经导流通道的排气口流出后垂直于叶轮叶片的切线方向;底座(1),所述底座(1)与动平衡机工作台连接;限位座(3),所述限位座(3)位于涡壳(13)外,限位座(3)上包括限位块、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限位块与涡壳(13)插接,第一通孔贯穿限位块且与涡壳中叶轮同轴线,第二通孔贯穿限位座(3)且垂直于涡壳(13)中叶轮轴线;导杆(2),所述导杆(2)垂直于涡壳(13)中叶轮的轴线,导杆(1)的第一端与底座(1)连接,第二端插接在限位座(3)的第二通孔中;卡箍,所述卡箍位于限位块与涡壳(13)的插接处,且卡箍同时包裹住涡壳(13)表面和限位块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数量等于叶轮叶片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称吹风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通过固定块(11)和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2)与动平衡机工作台连接,所述固定块(11)垂直于内六角圆柱头螺钉(12)轴线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祥唐诚江谢灵娟刘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