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643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研究表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十分显著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且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要优于阳性药利巴韦林;因此,将其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物或保健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物或保健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学
,具体涉及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副粘病毒科的一种包膜负链RNA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每年导致全世界300多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和20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相关的死亡。目前,抗病毒治疗是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重要选择。利巴韦林是FDA批准的治疗RS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是一种针对RNA转录和复制的核苷类似物。然而,过度使用这种药物导致了耐药菌株的出现。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替代抗病毒分子。
[0003]骆驼蓬子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骆驼蓬属植物骆驼蓬(Peganum harmala L.)的干燥成熟种子。骆驼蓬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等干旱草原和荒漠地区。骆驼蓬种子是用药历史悠久的名族药材,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它被广泛用作中药、维药和蒙药的传统药物,用于治疗关节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以前对骆驼蓬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表明,这种植物含有大量的生物碱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包括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活性等。但目前并未报道有从骆驼蓬子中分离得到的生物碱成分从未报道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活性。
[0004]此外,生物碱的结构和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结构的生物碱其抗病毒作用是完全不同的;如某种生物碱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但其不一定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即使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但不同结构的生物碱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效果也不一样的;尤其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强于利巴韦林的生物碱更是鲜有报道。因此,提供一种具有抗呼吸道病毒作用的生物碱,尤其是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强于利巴韦林的生物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所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十分优异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要强于利巴韦林。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其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
[0008][0009]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简写为PG),是一种全新的化合物;研究表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IC
50
为5.01
±
0.14μM;要显著小于阳性药利巴韦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IC
50
(8.71
±
0.95μM);这说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十分显著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且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要显著优于阳性药利巴韦林;该技术效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法预料的。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0011]由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因此,将其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0012]优选地,所述的产品为药物或保健品。
[0013]优选地,所述的药物或保健品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0014]优选地,所述的药物或保健品的剂型为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气雾剂或注射剂。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提取物,其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0016]优选地,提取物中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80%。
[0017]进一步优选地,提取物中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5%~50%。
[0018]进一步优选地,提取物中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为10%~30%。
[0019]优选地,所述的提取物为以骆驼蓬子为原料制备得到的提取物。
[0020]由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优异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预料含有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提取物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
[0022]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研究表明: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十分显著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且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要显著优于阳性药利巴韦林;此外,式I所示结构的生物碱类化合物的SI值达到了15.1,具有更大的安全范围。因此,将其作为活性成分用于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药物或保健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化合物PG化学结构式。
[0024]图2为化合物PG的分子编号。
[0025]图3为化合物PG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图;其中,图3A为化合物PG对HEp

2的细胞毒性作用;图3B和图3C为化合物PG和阳性对照药利巴韦林在不同浓度下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抑制作用;图3D为化合物PG在不同时间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增殖作用的影响;图3E为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化合物PG在不同浓度下对代表病毒的F蛋白表达的影响。
[0026]图4为化合物PG的高分辨质谱。
[0027]图5为化合物PG的紫外光谱(溶于甲醇)。
[0028]图6为化合物PG的外红光谱(KBr压片)。
[0029]图7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1H谱(600MHz,溶于DMSO)。
[0030]图8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
13
C谱(150MHz,溶于DMSO)。
[0031]图9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DEPT

135谱(150MHz,溶于DMSO)。
[0032]图10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1H
‑1H COSY谱(150MHz,溶于DMSO)。
[0033]图11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HSQC谱(150MHz,溶于DMSO)。
[0034]图12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HMBC谱(150MHz,溶于DMSO)。
[0035]图13为化合物PG的核磁共振NOESY谱(150MHz,溶于DMSO)。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现参照下列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而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各原始试剂材料均可商购获得,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为所属领域熟知的常规方法和常规条件,或按照仪器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
[0037]实施例1
[0038]将干燥的15.0kg骆驼蓬子药材粉碎,常温下用95%乙醇冷浸提取得总提取物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在制备具有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的产品中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品为药物或保健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或保健品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或保健品的剂型为散剂、丸剂、片剂、胶囊剂、口服液、气雾剂或注射剂。6.一种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式I所示的结构的生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南王国才张玉波陈能花李药兰唐庆占昭春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