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及使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636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服务器、监控识别终端及AI面部识别系统,监控识别终端通过通讯网络与监控服务器间建立数据连接,其中监控识别终端包括导向柱、承载架、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接线端子、导线、控制电路及驱动蓄电池。其使用方法包括系统预设,监控连接及同步监控等三个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系统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系统组网、拓展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多种通讯设备同步配套使用的需要,并可有效适应多种使用环境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精确实现对使用者的状态及环境进行监控,并实现根据使用者状态进行及时告警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使用者状态监控、提醒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精度。提醒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精度。提醒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及使用方法,属信息通讯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工作和学习中,尤其是当前由于疫情等影响需要开展在线学习中,往往需要借助通过平板电脑、手机、台式电脑等设备进行工作学习,因此导致在工作学习中,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另一方面显示器等设备及环境光的刺激易造成使用者眼部疲劳,从而导致使用者极易出现因外部因素干扰、眼部疲劳等情况造成的分神、疲劳等情况,从而导致了工作学习效率低下,而针对这一问题,当前虽然也开发了一些监控系统,如专利申请号为“2018108305881”的“基于面部表情识别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系统”等监控系统,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满足使用的需要,但监控系统结构相对复杂,往往仅能满足特定使用场合环境下运行的需要,使用灵活性较差,难以有效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0003]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环视监控系统及使用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及方法。
[0005]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服务器、监控识别终端及AI面部识别系统,监控识别终端通过通讯网络与监控服务器间建立数据连接,其中监控识别终端包括导向柱、承载架、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接线端子、导线、控制电路及驱动蓄电池,承载架为“凵”字形槽状结构,且承载架至少两个,各承载架后端面均包覆在导向柱外并与导向柱间滑动连接,承载架槽底设承载腔,且每个承载腔内均设一个控制电路和至少一个驱动蓄电池,承载腔对应的承载架侧表面设接线端子,接线端子分别与控制电路及驱动蓄电池电气连接,相邻两个承载架间的接线端子间通过导线电气连接,承载架上端面设一个监控摄像头,前端面设一个亮度传感器,监控摄像头和亮度传感器光轴与承载架前端面垂直分布,并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且AI面部识别系统嵌于监控服务器和控制电路内,并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建立数据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架中,相邻两个承载架间通过两条连接弹簧连接,且连接弹簧对称分布在导向柱两侧,并于导向柱轴线平行分布。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架包括承载底板、调节板、导向套、定位销、拉簧、滑槽、弹性垫块,所述承载底板、调节板均为“L”型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底板槽底设与槽底平行分布的滑槽,并通过滑槽与调节板槽底外表面滑动连接,且调节板槽底端面与滑槽底部间另通过拉簧连接,承载底板、调节板间相互连接并构成“凵”字形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通过铰链与导向套外表面连接,且导向套轴线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平行分布,并进行0
°
—360
°
范围旋转,所述导向套为空心管状结构,包覆在导向柱外并与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上另均设一个定位销并通过定位销与导向柱连接,且所述定位销轴线与导向套轴
线垂直分布,所述弹性垫块若干,分别与承载底板、调节板槽壁及槽底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底板槽底内设承载腔,承载腔对应的承载底板侧壁设接线端子,所述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另通过棘轮与辅助支撑板连接,其中辅助支撑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棘轮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铰接,并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呈0
°
—90
°
夹角,且辅助支撑板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铰接轴与导向柱平行分布,并位于导向柱上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电路为基于FPGA芯片为基础的电路系统,且控制电路另设数据存储模块、串口数据通讯模块、无线数据通讯模块及充放电控制电路。
[0010]进一步的,所述监控服务器为基于大数据计算机云计算共用为基础的服务器系统,且监控服务器内另设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系统。
[0011]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系统预设,首先对构成监控识别终端的导向柱、承载架、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接线端子、导线、控制电路及驱动蓄电池进行组装装配,并将监控识别终端通过接线端子与监控服务器建立数据连接,且监控服务器与若干监控识别终端连接,各监控识别终端间并联,然后通过通讯网络将AI面部识别系统下载至监控识别终端的控制电路内保存,并同步对驱动蓄电池充电备用;S2,监控连接,将S1步骤装配好的监控识别终端通过承载架与第三方通讯设备连接,然后一方面将第三方通讯设备通过导线与监控识别终端个承载架中其中任意一个的接线端子电气连接;另一方面从监控识别终端通中下载AI面部识别系统并在第三方通讯设备中安装,并使第三方通讯设备与监控识别终端间建立数据通讯连接;S3, 同步监控,完成S2步骤后,使用者首先通过第三方通讯设备启动AI面部识别系统及监控识别终端,然后使用者直接利用第三方通讯设备开展正常作业,在使用者利用第三方通讯设备作业的同时,通过监控识别终端的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一方面对使用者的面板表情、眼球运动进行追踪识别;另一方面对当前第三方通讯设备运行环境采光调节进行监控,将采集的使用者面板参数及环境采光参数同步发送至监控服务器和第三方通讯设备的AI面部识别系统内,然后由监控服务器利用其内部安装的AI面部识别系统对采集数据分析运算,判断使用者当前工作重精神状态,最后将生成的使用者当前工作重精神状态发送至监控识别终端的AI面部识别系统中,并由监控识别终端的AI面部识别系统通过监控识别终端进行输出告警。
[0012]进一步的,所述S2和S3步骤中,当第三方通讯设备具备与外部供电系统、通讯网络连接能力时,第三方通讯设备为监控识别终端提供电能供给;当第三方通讯设备不具备与外部供电系统、通讯网络连接能力时,监控识别终端为第三方通讯设备提供电能供给机通讯网络支持。
[0013]进一步的,所述S3步骤中,监控服务器在对采集数据分析作业同时,并以每次获得数据为基础利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系统进行自主学习训练。
[0014]本专利技术一方面系统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系统组网、拓展能力强,可有效满足多种通讯设备同步配套使用的需要,并可有效适应多种使用环境使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在运行中,可精确实现对使用者的状态及环境进行监控,并实现根据使用者状态进行及时告警作业,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对使用者状态监控、提醒作业的工作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2为监控识别终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承载架侧视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施工,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7]如图1—3所示,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服务器2、监控识别终端1及AI面部识别系统,监控识别终端1通过通讯网络与监控服务器2间建立数据连接,其中监控识别终端1包括导向柱11、承载架12、监控摄像头13、亮度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包括监控服务器、监控识别终端及AI面部识别系统,所述监控识别终端通过通讯网络与监控服务器间建立数据连接,其中所述监控识别终端包括导向柱、承载架、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接线端子、导线、控制电路及驱动蓄电池,所述承载架为凵字形槽状结构,且承载架至少两个,各承载架后端面均包覆在导向柱外并与导向柱间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架槽底设承载腔,且每个承载腔内均设一个控制电路和至少一个驱动蓄电池,所述承载腔对应的承载架侧表面设接线端子,且所述接线端子分别与控制电路及驱动蓄电池电气连接,相邻两个承载架间的接线端子间通过导线电气连接,所述承载架上端面设一个监控摄像头,前端面设一个亮度传感器,且所述监控摄像头和亮度传感器光轴与承载架前端面垂直分布,并与控制电路电气连接,且AI面部识别系统嵌于监控服务器和控制电路内,并通过控制电路分别与监控摄像头、亮度传感器及接线端子建立数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架中,相邻两个承载架间通过两条连接弹簧连接,且连接弹簧对称分布在导向柱两侧,并于导向柱轴线平行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架包括承载底板、调节板、导向套、定位销、拉簧、滑槽、弹性垫块,所述承载底板、调节板均为L型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底板槽底设与槽底平行分布的滑槽,并通过滑槽与调节板槽底外表面滑动连接,且调节板槽底端面与滑槽底部间另通过拉簧连接,承载底板、调节板间相互连接并构成凵字形槽状结构,所述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通过铰链与导向套外表面连接,且导向套轴线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平行分布,并进行0
°
—360
°
范围旋转,所述导向套为空心管状结构,包覆在导向柱外并与导向柱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套上另均设一个定位销并通过定位销与导向柱连接,且所述定位销轴线与导向套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弹性垫块若干,分别与承载底板、调节板槽壁及槽底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底板槽底内设承载腔,承载腔对应的承载底板侧壁设接线端子,所述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另通过棘轮与辅助支撑板连接,其中辅助支撑板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上端面通过棘轮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铰接,并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面呈0
°
—90
°
夹角,且辅助支撑板与承载底板槽底下端铰接轴与导向柱平行分布,并位于导向柱上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AI环视监控系统,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广祥
申请(专利权)人:润芯微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