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561408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及方法,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铁轨、枕石和路基层,所述枕石与路基层之间设置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用于对路基层上的积水进行导出,所述路基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砂浆层,所述路基层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拱形板将降落的水导向两侧低处,同时两侧的导水管与拱形板的位置相对应,拱形板导出的水会从导水管处排出,从而让枕石中部无法积水,地基中泥浆产生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更不易发生恶化导致翻浆冒泥病害连片的情况发生。发生。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路基整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路基是铁路轨道的基础,它承受铁路轨道的重量及机车车辆的动力荷载,同时还不断遭受到水流、风沙、雨雪、严寒、高温等的侵袭。缘于我国区域广阔,地质水文、技术等级的差别,不同区域铁路路基病害按表现形式可分为翻浆冒泥、路基下沉、边坡塌方、边坡冲刷、陷穴、滑破、水浸路基、冻害等,其中又以翻浆冒泥病害分布范围最广,病害最为严重。
[0003]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就是指基床土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软化或液化后形成泥浆,在列车动力作用下挤入道床或通过道床向外窜出的一种现象,在我国南方这种病害分布广泛,对路基伤害较大。
[0004]近几年随着铁路交通网络的扩大,此类病害也更为严重,根据数据显示基床翻浆冒泥占路基病害总里程的13%,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并且无法完全解决。这种恶化的翻浆病害,会带来轨枕失效、抵扣接头、轨道方向偏移、钢轨硬弯和轨面高低不平等一系列病害,个别的翻浆段,经过一段时间以后便连成一片,使轨排出现区段性空板,这样就会造成一系列的病害,恶性循环,长期以来,轨道结构的稳定会被严重破坏,严重危害列车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及方法,解决由于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恶化,造成长期以来,轨道结构的稳定性被严重破坏,从而严重危害列车行驶安全的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铁轨、枕石和路基层,所述枕石与路基层之间设置导水组件,所述导水组件用于对路基层上的积水进行导出,所述路基层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砂浆层,所述路基层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组件。
[0008]优选的,所述导水组件包括拱形板,所述拱形板位于相邻的枕石之间,且拱形板的顶点高度低于铁轨的高度,所述拱形板的两侧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与拱形板的位置正对,且导水管近拱形板的一侧设置柔性管,所述柔性管一端通过安装板和安装钉固定在枕石上,另一端固连在导水管的端面上。
[0009]优选的,所述导水管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滤网。
[0010]优选的,所述加强组件包括加强管,所述加强管对称分布在地基层的两侧,所述加强管朝向地基层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成开叉形状,另一侧延伸出密封砂浆层外侧,加强管形成Y型结构;所述加强管的底部还竖直设置有相通的支管,所述支管底部贯穿地基层的下方。
[0011]优选的,所述加强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加强管开叉的一侧靠上的一侧均设置有均布的滤水孔,所述滤水孔的外侧包裹有过滤层。
[0012]优选的,所述拱形板的中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表面覆盖有隔水垫,隔水垫的表面设置有纹路。
[0013]优选的,所述拱形板的下方还设置有提醒组件,所述提醒组件包括桩柱,所述桩柱底部延伸贯穿路基层至地下,所述桩柱顶部伸出路基层,且桩柱的外侧滑动套接着外圈,所述外圈与路基层之间通过弹簧连接,所述外圈上倾斜设置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端部与拱形板的底面相配合抵紧,所述桩柱的顶端设置成凸台结构,凸台直径上小下大且与通孔正对,所述隔水垫采用组合式结构,由多个弧形片拼接成圆形,且弧形片的一端均固连在通孔的孔壁上。
[0014]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适用于所述的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及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先将拱形板安装在相邻枕石之间,随后将柔性管一侧通过安装板和安装钉固定在枕石上的侧端面上,柔性管的另一端固定着导水管,柔性管的安装可以让导水管在安装时具有一定的弯曲空间,便于导水管的安防,安装完毕后,当雨水降落到枕石中间,由于拱形板的形状是中间高两侧低,降落的水会被导向两侧低处,同时两侧的导水管与拱形板的位置相对应,拱形板导出的水会从导水管处排出,从而让枕石中部无法积水,地基中泥浆产生的情况得到有效的遏制,更不易发生恶化导致翻浆冒泥病害连片的情况发生;拱形板的高度设置,可以不阻碍铁路的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有效排水。
[0017]2、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管的埋设可以增加与地基层的接触面积,增强了地基层的结构强度,且加强管与外界相连通,可以通过管道提前将砂浆灌入到支管内,直至支管整个被制成实体,从而增强了支管与加强管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地基层与地下的结构稳固性;而预埋的加强管还可以将地基层中多余的水分向外界排出,减少地基层中泥浆的产生。
[0018]3、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强管预留下了孔洞,当该处地基存在沉降或者下陷的情况,地基维护人员无需再打孔,只需要通过预埋的加强管向内部先通入高压气体,从而冲击加强管外侧的地基层形成与凹陷处相通的通道,即使没有与凹陷处相通也可以形成通道,再通过注浆机从加强管的外部加压注入砂浆,使得砂浆涌入地基层中成型形成固定的基块,从而可以形成敦实的地基层,方便对地基层的修补。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去除密封砂浆层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滤网与导水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加强管中滤水孔与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拱形板与提醒组件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图1

5所示的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铁轨1、枕石2和路基层3,所述枕石2与路基层3之间设置导水组件4,所述导水组件4用于对路基层3上的积水进行导出,所述路基层3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砂浆层5,所述路基层3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组件6。
[0026]本专利技术适用于雨水较多的地区,地表水水分过多无法排走导致铁路路基翻浆冒泥病害,通过导水组件4将枕石2之间的积水及时的导向边坡处,减少路基表面的积水,路基层3表面设置的密封砂浆层5减少外来的水分渗入到地基层中,加强组件6的设置可以增强地基层的结构强度,对枕石2和轨道以有力的支撑,减少地基沉降;
[0027]在使用时,预先将加固组件铺设填埋在地基层内部,再依次铺设枕石2和轨道,而导水组件4需要铺设在相邻的枕石2之间,在雨水天气时,枕石2中部的雨水会被导水组件4导出,外部的雨水受密封砂浆层5的阻挡无法进入地基层内,让地基层不会处于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铁轨(1)、枕石(2)和路基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枕石(2)与路基层(3)之间设置导水组件(4),所述导水组件(4)用于对路基层(3)上的积水进行导出,所述路基层(3)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砂浆层(5),所述路基层(3)的内部还设置有加强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组件(4)包括拱形板(41),所述拱形板(41)位于相邻的枕石(2)之间,且拱形板(41)的顶点高度低于铁轨(1)的高度,所述拱形板(41)的两侧设置有导水管(42),所述导水管(42)与拱形板(41)的位置正对,且导水管(42)近拱形板(41)的一侧设置柔性管(43),所述柔性管(43)一端固定在枕石(2)上,另一端固连在导水管(42)的端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管(42)内可拆卸的安装有滤网(44)。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基翻浆冒泥病害治理的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组件(6)包括加强管(61),所述加强管(61)对称分布在地基层的两侧,所述加强管(61)朝向地基层中心处的一侧设置成开叉形状,另一侧延伸出密封砂浆层(5)外侧,加强管(61)形成Y型结构;所述加强管(61)的底部还竖直设置有相通的支管(62),所述支管(62)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羽丁瑜王晅张家生陈晓斌罗昊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