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及该复合织物技术

技术编号:345581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及该复合织物,包括:S1;将织物编织成带有腔体的双层气囊织物,并将生产环境湿度维持在60~80%;S2;预热双层气囊织物、膜层、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S3;对双层气囊织物进行电晕处理;S4;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正、反面,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在双层织物的外部复合一层第一粘接层,使第一粘接层能够有部分渗入双层织物内,再在第一粘接层上复合一层第二粘接层,在第二粘接层的基础上再复合一层膜层,通过多层复合的结构,提高气囊的保压效果。效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及该复合织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全气囊,特别是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及该复合织物。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双层气囊织物是用来制作帘式汽车安全气囊的主要材料,在汽车侧面发生碰撞时,侧面的帘式安全气囊会展开对车上人员进行保护,故要求帘式安全气囊袋具有保压性,在加工时需要对双层气囊织物进行涂层处理,以此来降低面料的透气性。
[0003]行业内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硅胶涂覆的方式来降低布料的透气性,气囊织物的硅胶涂层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热风对胶面进行加热,故生产过程能耗高,硅胶涂层加工一小时需要消耗3~4GJ热能,且一次成型安全气囊织物进行涂层时,织物宽度在2.3米~3米,双层织物上按气囊配件尺寸要求分布有缝线组织和腔体组织耳片组织,由于织组的变化,必会使得布面不平整,在刀涂硅胶时,由于布面不平整使涂层张力不稳定,造成涂层克重不稳定,涂层厚度不均,造成硅胶涂层气囊织物保压性能不稳定,在气囊使用时难以有稳定的压力提供缓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及该复合织物,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包括:
[0007]S1;用大提花机将织物编织成带有腔体的双层气囊织物,并将生产环境湿度维持在60~80%;
[0008]S2;将双层气囊织物预热至80~120℃,将膜层加热至80~120℃,将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加热至70~120℃;
[0009]S3;对双层气囊织物进行电晕处理;
[0010]S4;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正面,克重8~20克/平方米,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克重10~25克/平方米,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
[0011]S5;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反面,克重8~20克/平方米,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克重10~25克/平方米,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
[0012]S6;将双层气囊织物冷却至15~30℃,并收卷室温放置24h。
[00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电晕处理的功率为2~5KW。
[00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层压复合的线压力为0.5~2.6N/mm。
[00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聚醚型和聚酯型聚氨
酯、增粘树脂、抗氧化剂组成。其中聚醚型:聚酯型的比例在1.2~1.7,NCO质量分数2.6~2.72%。
[0016]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应用上述的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成型,包括:
[0017]双层织物,所述双层织物的内部包括气囊腔;
[0018]涂覆在所述双层织物正面以及反面的第一粘接层;
[0019]设置在所第一粘接层外侧的第二粘接层;
[0020]设置在第二粘接层外侧的膜层。
[002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为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
[002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粘接层、第二粘接层的克重为15~40克/平方米。
[002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膜层为TPEE膜、PU膜、TPU膜、PA膜中的任意一种。
[002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膜层的厚度为0.01~0.08mm,断裂伸长率大于300%。
[002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双层织物为高强涤纶纤维或高强尼龙纤维中的任意一种。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7]本专利技术在双层织物的外部复合一层第一粘接层,使第一粘接层能够有部分渗入双层织物内,再在第一粘接层上复合一层第二粘接层,在第二粘接层的基础上再复合一层膜层,通过多层复合的结构,提高气囊的保压效果,相比于传统的浮刀刮涂腔布的方式,各个连接位置之间的过渡更加的稳定,保压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0028]本专利技术采用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并结合湿度为60

80%的环境,能够让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收集环境中的湿气并进行反应固化,生产过程中的能耗为0.20~0.3GJ/h,比传统的生产方式能耗更低,更加的环保。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1]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
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4]参照图1所示,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包括:
[0035]S1;用大提花机将织物编织成带有腔体的双层气囊织物,并将生产环境湿度维持在60~80%;
[0036]S2;将双层气囊织物预热至80~120℃,将膜层加热至80~120℃,将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加热至70~120℃;
[0037]S3;对双层气囊织物进行电晕处理;
[0038]S4;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正面,克重8~20克/平方米,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克重10~25克/平方米,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
[0039]S5;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反面,克重8~20克/平方米,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克重10~25克/平方米,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
[0040]S6;将双层气囊织物冷却至15~30℃,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用大提花机将织物编织成带有腔体的双层气囊织物,并将生产环境湿度维持在60~80%;S2;将双层气囊织物预热至80~120℃,将膜层加热至80~120℃,将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加热至70~120℃;S3;对双层气囊织物进行电晕处理;S4;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正面,克重8~20克/平方米,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克重10~25克/平方米,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S5;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双层气囊织物的反面,克重8~20克/平方米,将加热的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涂覆于膜层上,克重10~25克/平方米,并对二者进行层压复合;S6;将双层气囊织物冷却至15~30℃,并收卷室温放置24h。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处理的功率为2~5KW。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复合的线压力为0.5~2.6N/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压安全气囊复合织物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由聚醚型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艺宗肖传耀张初全朱丽梅林丽婷
申请(专利权)人:华懋厦门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