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517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27
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是由从内到外的直径逐渐扩大若干的圆筒组成迷宫室,在最外面的圆筒的上口部设置固定一个顶盖,水泵使水流在迷宫室内循环,负压室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喷嘴负压室与压缩空气喷嘴组成文丘里管装置,在负压室的正下方设置有导气管,导气管的上端与负压室内部相通,导气管的下端穿越顶盖以及附近的圆筒的底部后,设置在最里面的设置圆筒底部,在顶盖设置一个出气管,负压室与一个吸管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中,水雾与粉尘在迷宫型的空间内能够充分的混合,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降尘的效果,具有除尘效果较好的优点,其次,水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消耗较少,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除尘器,尤其涉及一种适应于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属于除尘器


技术介绍

[0002]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对现场的施工人员还会造成严重的健康损害,有鉴于此,有效地防止或减轻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中所存在的粉尘污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考虑并解决的技术问题。虽然现有
中用于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并不少见,这些除尘器所采用的原理也不尽相同,例如:水雾喷淋式、负压抽吸式、水雾喷淋与负压抽吸结合的形式等等,但这些除尘器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除尘效果较差、或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除尘器,该种除尘器区别于现有传统的除尘器结构原理,具有除尘效果较好,水资源消耗较少的优点。
[0004]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它主要是由引风系统与净化系统组成的,其特征是:所述的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一个迷宫室8,所述的迷宫室8是由从内到外的直径逐渐扩大若干个圆筒14所组成,并且,从内到外直径逐渐扩大的圆筒14口部相对,将直径较小的圆筒14遁入直径较大的圆筒14内,且两者的口部与底部保持固定的距离,并且两者处于同一个中心轴线上,并且处于最里面的圆筒14与最外面的圆筒14开口都是向上的,并且最外面的圆筒14底部结构形状是倒圆锥桶11,在倒圆锥桶11的底部锥口部位与一个积水井池9相连通,在最外面的圆筒14的上口部设置固定一个顶盖4,进水管6一端与水泵7的进水口端相连另外一端与积水井池9底部相连,出水管5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端相连另外一端穿越顶盖4以及附近的圆筒14的底部后,设置在最里面的圆筒14口部,导气管15的下端穿越顶盖4以及附近的圆筒14的底部后,设置在最里面的设置圆筒14底部,在顶盖4设置一个出气管13,所述的出气管13与迷宫室8内部相通,在迷宫室8最外部的圆筒14靠近上部位置设置有补水口12,所述的补水口12可以方便的打开或关闭,以便于往迷宫室内补充水,在所述的倒圆锥桶1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0,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净化系统。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风系统,它包括在迷宫室8外部设置的负压室2,负压室2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喷嘴1,负压室2与压缩空气喷嘴1组成文丘里管装置,负压室2与导气管15相联通,吸管3一端与负压室2内部相联通,吸管3的外端与一个喇叭形的集尘罩17相连,通过上述结构,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风系统,由相连的引风系统与净化系统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
[0006]进一步的:所述的引风系统除了可以是由上述的文丘里管装置而外,还可以是一风机16,所述的风机16的出风口与导气管15相联通,且风机16的进风口通过吸管3与一个喇
叭形的集尘罩17相连,由上述的结构,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风系统,该引风系统与净化系统相连,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
[0007]进一步的:所述的引风系统的风机16与净化系统除了可以采用上述连接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这样的连接方法,即:将风机16的进风口与净化系统中的出气管13相连,风机16的出风口与大气相通,喇叭形的集尘罩17通过吸管3与导气管15相连。
[0008]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是:在开始工作之前,通过补水口12向在迷宫室8注入适量的水,然后将补水口12堵死,接着启动水泵7,这个时候水就在迷宫室8循环,此时再将压缩空气通入压缩空气喷嘴1,由于负压室2与压缩空气喷嘴1组成文丘里管装置,此时在负压室2内形成负压,吸管3由于与负压室2内是相联通的,将吸管3口部设置在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所产生的粉尘部位,则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所产生的粉尘被吸入进负压室2内,并随压缩空气进入迷宫室8内,压缩空气同时将在迷宫室8内循环的水激荡成水雾,水雾洗涤进入的粉尘,使粉尘沉淀,而压缩空气经过设置在高处的出气管13排出。当引风系统采用风机16的情况下,具有以上相同或相似的效果。
[0009]有益效果:由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与原理可以知道,水雾与粉尘在迷宫型的空间内能够充分的混合,从而达到最大限度降尘的效果,具有除尘效果较好的优点,其次,水可以循环利用,水资源消耗较少,具有节约水资源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0011]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种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0012]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3种实施例原理示意图;
[0013]图中所示:1是压缩空气喷嘴,2是负压室,3是吸管,4是顶盖,5是出水管,6是进水管,7是水泵,8是迷宫室,9是积水井池,10是过滤网,11是倒圆锥桶,12是补水口,13是排气管,14是圆筒,15是导气管,16是风机,17是集尘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
[0015]结合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1种实施方式是:
[0016]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它主要是由引风系统与净化系统组成的,其特征是:所述的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一个迷宫室(8),所述的迷宫室(8)是由从内到外的直径逐渐扩大若干个圆筒(14)所组成,并且,从内到外直径逐渐扩大的圆筒(14)口部相对,将直径较小的圆筒(14)遁入直径较大的圆筒(14)内,且两者的口部与底部保持固定的距离,并且两者处于同一个中心轴线上,并且处于最里面的圆筒(14)与最外面的圆筒(14)开口都是向上的,并且最外面的圆筒(14)底部结构形状是倒圆锥桶(11),在倒圆锥桶(11)的底部锥口部位与一个积水井池(9)相连通,在最外面的圆筒(14)的上口部设置固定一个顶盖(4),进水管(6)一端与水泵(7)的进水口端相连另外一端与积水井池(9)底部相连,出水管(5)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端相连另外一端穿越顶盖(4)以及附近的圆筒(14)的底部后,设置在最里面的圆筒(14)口部,导气管(15)的下端穿越顶盖(4)以及附近的圆筒(14)的底部后,设置在最里面的设置圆筒(14)底部,在顶盖(4)设置一个出气管(13),所述的出气管(13)与迷宫
室(8)内部相通,在迷宫室(8)最外部的圆筒(14)靠近上部位置设置有补水口(12),所述的补水口(12)可以方便的打开或关闭,以便于往迷宫室内补充水,在所述的倒圆锥桶(11)的底部设置有过滤网(10),通过上述的结构,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净化系统。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风系统,它包括在迷宫室(8)外部设置的负压室(2),负压室(2)的顶部设置有压缩空气喷嘴(1),负压室(2)与压缩空气喷嘴(1)组成文丘里管装置,负压室(2)与导气管(15)相联通,吸管(3)一端与负压室(2)内部相联通,吸管(3)的外端与一个喇叭形的集尘罩(17)相连,通过上述结构,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引风系统,由相连的引风系统与净化系统组成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
[0018]实施例2
[0019]结合图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钻孔打洞岩土施工除尘器,它主要是由引风系统与净化系统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净化系统主要包括一个迷宫室(8),所述的迷宫室(8)是由从内到外的直径逐渐扩大若干个圆筒(14)所组成,并且,从内到外直径逐渐扩大的圆筒(14)口部相对,将直径较小的圆筒(14)遁入直径较大的圆筒(14)内,且两者的口部与底部保持固定的距离,并且两者处于同一个中心轴线上,并且处于最里面的圆筒(14)与最外面的圆筒(14)开口都是向上的,并且最外面的圆筒(14)底部结构形状是倒圆锥桶(11),在倒圆锥桶(11)的底部锥口部位与一个积水井池(9)相连通,在最外面的圆筒(14)的上口部设置固定一个顶盖(4),进水管(6)一端与水泵(7)的进水口端相连另外一端与积水井池(9)底部相连,出水管(5)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端相连另外一端穿越顶盖(4)以及附近的圆筒(14)的底部后,设置在最里面的圆筒(14)口部,导气管(15)的下端穿越顶盖(4)以及附近的圆筒(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黄运新田新元孟宪中王瑞军卜朦朦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基桩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