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复合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349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复合电缆,包括绞合在一起的第一线组、第二线组、第三线组和第四线组;第一线组包括第一绞合体和第一包带,第一绞合体包括多根绞合在一起的第一对绞线,第一对绞线包括一对第一芯线;第一芯线包括第一导体和包覆在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第二线组包括一对第二芯线;第二芯线包括第二导体和包覆在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第三线组包括一对第三芯线;第三芯线包括第三导体和包覆在第三导体外的第三绝缘层;第四线组包括一对第四芯线和第四包带,第四芯线包括第四导体和包覆在第四导体外的第四绝缘层。该复合电缆能够满足智能设备的多种信号传输的需求,具有传输速度快且传输稳定的特点。的特点。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复合电缆


[0001]本技术涉及电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复合电缆。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目前智能家居产品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智能设备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对智能家居产品需求量激增。现有的电缆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其结构单一,往往只能传输一种信号,无法满足现有的智能设备的多种信号传输的需求。为了满足智能设备的多种信号传输的需求,往往需要多次敷设电缆,导致过线管空间较大,家装工时及线材成本较高,需要反复施工。为此,也有人研发了多功能的复合电缆,但是该复合电缆的多种导体之间存在着电信号相互干扰的问题,导致其传输速度较慢,传输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传输速度快且传输稳定的多功能复合电缆,能够满足智能设备的多种信号传输的需求。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5]一种多功能复合电缆,包括绞合在一起的第一线组、第二线组、第三线组和第四线组;其中,所述第一线组包括第一绞合体和第一包带,所述第一包带缠绕在所述第一绞合体外,所述第一绞合体包括多根绞合在一起的第一对绞线,各所述第一对绞线均包括一对第一芯线,各所述第一芯线均包括第一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线组包括一对第二芯线,各所述第二芯线均包括第二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线组包括一对第三芯线,各所述第三芯线均包括第三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三导体外的第三绝缘层;所述第四线组包括一对第四芯线和第四包带,所述第四包带缠绕在所述一对第四芯线外,各所述第四芯线均包括第四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四导体外的第四绝缘层。
[0006]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线组位于所述第一线组与所述第二线组之间空隙一侧,所述第四线组位于所述第一线组与所述第二线组之间空隙另一侧。
[0007]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一对所述第二芯线相互对称,且一对所述第二芯线的对称线为所述第一线组的中心线。
[0008]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对绞线为至少两根。
[0009]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组还包括撕裂绳,所述撕裂绳填充在所述第一绞合体与所述第一包带之间。
[0010]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组还包括内护套,所述内护套包覆在所述第一包带外。
[0011]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多功能复合电缆还包括外护套,所述外护套包覆在所述第一线组、所述第二线组、所述第三线组和所述第四线组的外部。
[0012]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体的材质为单根裸铜,所述第二导体的材质为
绞合裸铜,所述第三导体的材质为绞合镀锡铜,所述第四导体的材质为绞合镀锡铜。
[0013]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质为聚氯乙烯,所述第三绝缘层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所述第四绝缘层的材质为聚丙烯。
[0014]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包带的材质为铝箔,所述第四包带的材质为铝箔。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16]本技术复合了第一线组、第二线组、第三线组和第四线组于一体,能够克服现有电缆结构单一的不足之处,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性电缆,能够达到传输网络信号、电源信号及USB等高频信号的综合用途,可为终端设备提供多重需求的连接,通过各绝缘层和各包带有效屏蔽,可以把导体之间的干扰降低到标准要求之内,从而解决信号之间的干扰问题,使其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更稳定。同时,可以减少电缆的反复施工,减少敷设电缆的次数,减少过线管空间,减少家装工时及线材成本。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复合电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0020]一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一种多功能复合电缆10,包括绞合在一起的第一线组110、第二线组120、第三线组130和第四线组140;其中,所述第一线组110包括第一绞合体和第一包带112,所述第一包带112缠绕在所述第一绞合体外,所述第一绞合体包括多根绞合在一起的第一对绞线111,各所述第一对绞线111均包括一对绞合在一起的第一芯线1111,各所述第一芯线1111均包括第一导体1111a和第一绝缘层1111b,各所述第一绝缘层1111b分别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1111a外;所述第二线组120包括一对第二芯线121,各所述第二芯线121均包括第二导体1211和第二绝缘层1212,各所述第二绝缘层1212分别包覆在所述第二导体1211外;所述第三线组130包括一对第三芯线131,各所述第三芯线131均包括第三导体1311和第三绝缘层1312,各所述第三绝缘层1312分别包覆在所述第三导体1311外;所述第四线组140包括一对绞合在一起的第四芯线141和第四包带142,所述第四包带142缠绕在所述一对第四芯线141外,各所述第四芯线141均包括第四导体1411和第四绝缘层1412,各所述第四绝缘层1412分别包覆在所述第四导体1411外。
[0021]如此,本技术复合了第一线组110、第二线组120、第三线组130和第四线组140于一体,能够克服现有电缆结构单一的不足之处,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性电缆,能够
达到传输网络信号、电源信号及USB等高频信号的综合用途,可为终端设备提供多重需求的连接,通过各绝缘层和各包带有效屏蔽,可以把导体之间的干扰降低到标准要求之内,从而解决信号之间的干扰问题,使其传输速度更快,传输更稳定。同时,可以减少电缆的反复施工,减少敷设电缆的次数,减少过线管空间,减少家装工时及线材成本。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线组130位于所述第一线组110与所述第二线组120之间空隙一侧,所述第四线组140位于所述第一线组110与所述第二线组120之间空隙另一侧。如此可增加电缆结构稳定性。
[0023]进一步地,一对所述第二芯线121相互对称,且一对所述第二芯线121的对称线为所述第一线组110的中心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对绞线111为至少两根。如此可增加电缆结构稳定性。
[002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线组110还包括撕裂绳113,所述撕裂绳113填充在所述第一绞合体与所述第一包带112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撕裂绳113的材质为尼龙丝。如此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绞合在一起的第一线组、第二线组、第三线组和第四线组;其中,所述第一线组包括第一绞合体和第一包带,所述第一包带缠绕在所述第一绞合体外,所述第一绞合体包括多根绞合在一起的第一对绞线,各所述第一对绞线均包括一对第一芯线,各所述第一芯线均包括第一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一导体外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二线组包括一对第二芯线,各所述第二芯线均包括第二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二导体外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三线组包括一对第三芯线,各所述第三芯线均包括第三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三导体外的第三绝缘层;所述第四线组包括一对第四芯线和第四包带,所述第四包带缠绕在所述一对第四芯线外,各所述第四芯线均包括第四导体和包覆在所述第四导体外的第四绝缘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组位于所述第一线组与所述第二线组之间空隙一侧,所述第四线组位于所述第一线组与所述第二线组之间空隙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复合电缆,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芯线相互对称,且一对所述第二芯线的对称线为所述第一线组的中心线。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力武利斌杨志鹏孙晓亚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