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5412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涂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双组分中涂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40~50份、聚酰胺蜡1~2份、有机膨润土0.2~0.5份、溶剂5~10份、流平剂0.2~0.5份、钛白粉25~35份和填料25~35份;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42~49.5份、溶剂20~30份、脱水剂1~2份和湿固化聚氨酯树脂20~3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双组分中涂漆施工后形成中涂层,形成的中涂层具有高固含、免打磨、快速施工性、优异层间附着力、耐水不易起泡的特性,适合水性色漆涂层在中涂层上的涂装。适合水性色漆涂层在中涂层上的涂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涂料
,涉及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在车漆涂装工艺中色漆一般喷涂于中涂层上,其施工工序为:中涂漆干燥后形成中涂层,经打磨、清洁处理后,再喷涂色漆。色漆是汽车涂料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面漆,它赋予漆膜遮盖力、色彩效果。双组分中涂漆的交联度高,耐化学品性能好,与上层溶剂型色漆的层间附着力好,广泛应用于汽车修补行业。
[0003]但是,传统的溶剂型色漆中含有80%左右的VOC,是汽车涂装工业VOC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如果将其水性化,可使汽车涂装VOC的排放量大大降低。目前,水性色漆在欧洲、北美等国家被广泛使用,在我国的应用也是日益增长。随着水性色漆的大力推广和应用,也出现了对应的问题。例如水性色漆大部分的溶剂是水,而溶剂型色漆的溶剂大部分是有机溶剂,由于双组分中涂交联度高,有机溶剂可以对双组分中涂层表面产生轻微溶解而形成良好的层间附着力,而水对双组分中涂层,尤其是干燥以后的中涂层的溶解作用不如有机溶剂,导致上层的水性色漆涂层与下层的双组分中涂层之间附着力出现问题,具体表现为脱落或耐水后起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双组分中涂漆施工后形成中涂涂层,水性色漆能有效附着在中涂涂层上,色漆层避免出现脱落或起泡的现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40~50份、聚酰胺蜡1~2份、有机膨润土0.2~0.5份、溶剂5~10份、流平剂0.2~0.5份、钛白粉25~35份和填料25~35份;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42~49.5份、溶剂20~30份、脱水剂1~2份和湿固化聚氨酯树脂20~30份。
[0007]在车漆涂装工艺中,喷涂中涂漆,干燥后形成中涂层,再将水性色漆喷涂于中涂层上形成色漆层。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双组分中涂漆属于溶剂型中涂漆,将所述双组分中涂漆施工后,干燥1小时,形成的中涂层中羟基反应接近完成,而涂层中仍有部分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较多的湿固化聚氨酯树脂,以及少量的溶剂,此时进行水性色漆的施工操作,在喷涂水性色漆后,中涂层中含有的部分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较多的湿固化聚氨酯树脂能够有效地与上层水性色漆涂层中的羟基基团在层间的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使中涂层无需打磨处理,即可保证形成的涂层具有优异的层间附着力和耐水性、不易起泡的特性。同时,固化完成后的涂层仍残留有极少量的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部分湿固化聚氨酯树脂,在经受少量水汽的侵入时,涂层残留的亲水性聚异氰
酸酯固化剂和部分湿固化聚氨酯树脂能与水汽反应,避免水汽对涂层产生破坏,从而使涂层具有长期的耐水性、不起泡的性能。
[0008]优选的,所述A组分与B组分的重量比为4:1。
[0009]优选的,所述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基团与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1~1.5):1。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基团与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的摩尔比为1.3:1。
[0011]专利技术人经研究发现,当所述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基团与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的摩尔比小于1.1:1时,固化完成后的涂层中残留的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湿固化聚氨酯树脂过少,使涂层的耐水性显著降低。
[0012]优选的,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不小于85℃,相对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固体份,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中羟基的含量不大于2.0%。
[0013]经研究发现,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温度较高,能够实现溶剂的快速挥发,加快干燥速度,而对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固体份,羟基的含量不大于2.0%,固化反应所需要的异氰酸酯基团(

NCO)少,节约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固化反应的时间,加快干燥速度。施工时,将A组分与B组分的重量比控制在4:1,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与所述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3,可以保证羟基与异氰酸酯基团(

NCO)充分反应,而且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反应速度快,可以有效减少A组分的羟基与湿固化聚氨酯树脂的反应。
[0014]优选的,所述A组分的溶剂包括醋酸丁酯、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
[0015]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A组分以醋酸丁酯和乙二醇丁醚为溶剂,其中,醋酸丁酯具有快速挥发性、溶解能力强的特性;乙二醇丁醚具有溶解能力强、挥发较慢的特性,并且能与水互溶;有利于水性色漆与双组分中涂层的微观溶合。
[0016]优选的,所述B组分的溶剂包括醋酸丁酯。
[0017]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选用醋酸丁酯作为B组分的溶剂,醋酸丁酯能够有效溶解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和湿固化聚氨酯树脂。
[0018]优选的,所述脱水剂包括ADDITIVE TI、ADDITIVE OF中的至少一种。
[0019]可以理解的是,ADDITIVE TI是一种单功能基团拜耳脱水剂高反应活性的低粘度异氰酸酯,它可以与水反应,通过这一反应,可以消除体系中及微量的水分。Additive OF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有酯气味的液体,可结合组分中潮湿水分。在组分B中加入脱水剂,有效地增强了B组分的储存性。
[0020]优选的,所述填料包括硫酸钡,所述填料的粒径为3000~4000目。
[0021]本专利技术选用粒径为3000~4000目的填料,填料的粒径远小于中涂层的厚度,使涂层表面不毛躁,不影响上层水性色漆涂层的光泽度。经研究发现,3000目的硫酸钡吸油量很小,能够避免中涂漆中使用太多的有机溶剂,有利于提高中涂漆的固含量,进而提高中涂层的固含量和填充性。
[0022]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组分中涂漆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将羟基丙烯酸树脂、有机膨润土、溶剂、流平剂、钛白粉、填料混合分散均匀,研磨
获得浆料,将浆料的温度控制在40℃以下,加入聚酰胺蜡,分散均匀,将温度控制在50℃以下,过滤得到A组分;
[0024]将溶剂和脱水剂混合分散均匀,静置后加入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湿气固化聚氨酯树脂,分散均匀,过滤得到B组分。
[0025]优选的,所述A组分的细度小于15μm,所述B组分的细度小于15μm。
[0026]可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将双组分中涂漆的细度控制在15μm以下,既有利于施工得到平整不毛躁的涂层,又能提高水性色漆涂层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002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双组分中涂漆在制备涂层中的应用。
[0028]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涂层,包括中涂层,所述中涂层由A组分、B组分和稀释剂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分中涂漆,其特征在于,包括A组分和B组分,其中,A组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羟基丙烯酸树脂40~50份、聚酰胺蜡1~2份、有机膨润土0.2~0.5份、溶剂5~10份、流平剂0.2~0.5份、钛白粉25~35份和填料25~35份;所述B组分包括如下按重量份数计的组分: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42~49.5份、溶剂20~30份、脱水剂1~2份和湿固化聚氨酯树脂20~30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中涂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羟基与所述亲水性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异氰酸酯基团的摩尔比为1:(1.1~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中涂漆,其特征在于,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温度不小于85℃,相对羟基丙烯酸树脂的固体份,所述羟基丙烯酸树脂中羟基的含量不大于2.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中涂漆,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的溶剂包括醋酸丁酯、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所述B组分的溶剂包括醋酸丁酯。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分中涂漆,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水剂包括ADDITIVE TI、ADDITIVE OF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汉良罗晖马晓阳李桂琴赖浩城刘其平郭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清远明宇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