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宽薄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410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7
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宽薄板的方法,通过坯料选择、热坯温差限定、粗轧中间坯型控制、精轧约束轧制以及高温回复矫直、带温切边等工艺手段,可解决厚度规格5.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宽薄板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一种中厚板轧制宽薄板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采用宽厚板轧机轧制宽薄钢板,尤其是钢板厚度为6mm、宽度超过3600mm时,由于轧制过程中钢板温降快,钢板整板温度差异大,轧制力波动大,易导致轧制状态不稳定,出现浪形、瓢曲、镰刀弯等板形问题,甚至出现钢板拉断的生产事故。另外,由于温度参数不稳定产生钢板头中尾力学性能不均性现象,易导致钢板中部冲击韧性低、钢板头尾部强度低等问题。因此,制定和优化宽薄钢板的稳定化轧制工艺成为宽厚板厂亟待攻克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宽薄板的方法,解决厚度规格5.5
±
0.5mm,宽度1500~3800mm钢板的轧制板形和性能的不稳定问题,所得到的薄宽钢板强度级别可达345~500Mpa,

40℃冲击≥120J(试样尺寸为10mm
×
5mm
×
55mm),实现中厚板轧机可批量生产宽薄板的能力。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宽薄板的方法,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坯料及加热:连铸坯料厚度120~180mm,坯料设计成材率86~89.5%;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加热温度1250~1280℃,出炉心部温度1220~1240℃,出炉钢坯上下表面温差≤30℃;(b)粗轧: 关闭辊道冷却水;轧前对两侧辊缝进行标定,辊缝差≤0.3mm;立辊压边:立辊轧制设定500~1000kN,扭矩设定为100

150 kNM,总压下量10~20mm,轧制辊缝≤70mm后禁止压边;中间坯厚度60~70mm,中间坯宽度按照成品宽度+100~120mm控制;粗轧轧制5或7道次,除磷2~3道次;(c)精轧:关闭辊道冷却水;精轧机辊径1000~1060mm,凸度0.05~0.10mm;精轧轧制七道次,只第一道次除磷,精轧最后三道次轧制速度6.5~7m/s;前四道次压下率30.45~38.05%,第五到第六道次22.20~27.02%,第七道次19.85~21.85%,第五到第七道次每两道间压下率相差不超过4.0%;开轧温度980~1040℃,终轧温度820~860℃;(d)ACC及热矫:轧机至ACC、ACC至热矫辊道速度3~5m/s;420Mpa级以下钢板ACC功能关闭,420~500Mpa级钢板ACC开4~6组高压水,上、下总水量≤600m3/h,并开启4组侧喷; 热矫三道次,第一道次矫直力300~500kN,第一、二道次间隔10~15s,第二道次矫直力100~200kN,第三道次50~100kN;(e)切边及入库:热分切头、尾圆弧切除量≥300mm,快速下线至双边剪进行切边,双边剪切边钢板温度≥300℃,后进行定尺、喷号、入库。
[0005]进一步地,步骤(c)中,设定轧制力前五道次45000~50000kN,第六到第七道次轧制
力设定轧制力38000~42000kN,弯辊力前三道次600~1200kN,第四到第六道次1000~2800kN,第七道次2400~3000kN。
[0006]进一步地,步骤(c)中,成品宽度≤2800mm,开轧温度980~1000℃,终轧温度820~840℃;进一步地,步骤(c)中,2800mm<成品宽度≤3200mm,开轧温度1000~1020℃,终轧温度830~850℃;进一步地,步骤(c)中,3200mm<成品宽度≤3800mm,开轧温度1020~1040℃,终轧温度840~860℃。
[0007]进一步地,步骤(c)中,精轧采用高铬铁轧辊轧制;精轧前四道次轧制速度4~7m/s。
[0008]进一步地,步骤(e)中,控制轧制母板长度≤45m。
[0009]专利技术原理:本专利技术通过坯料选择、热坯温差限定、粗轧中间坯型控制、精轧约束轧制以及高温回复矫直、带温切边等工艺手段,可实现中厚板轧机薄宽规格钢板的稳定生产。主要原理在于:众所周知,中厚板轧机轧制薄宽板的主要难点在于,温降快、温度不均匀导致轧制力波动较大,特别是精轧后几道次,从而引起厚度不均匀,这对板型的稳定控制影响很大,常常出现如大镰刀弯、浪型、瓢曲等问题,甚至会出现拉断事故。本专利技术中,选择小坯料限定热坯上下表面温差,粗轧阶段精确控制辊缝偏差,提高中间坯的厚度均匀性,为精轧提供温度、尺寸均匀的坯料。精轧适当控制开终轧温度,利用“快速轧制+轧制力、弯辊力、压下率约束”的方法,达到均匀轧制力、边部厚度补偿的效果,从而避免出现板型异常的情况,然后快速通过ACC控冷至热矫进行“高温+短时间回复”三道次矫直,并采用“带温切边”,对易造成边部变形的部位进行切除处理,从而很好保证了成品钢板的平直度。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解决厚度规格5.5
±
0.5mm,宽度1500~3800mm钢板的轧制板形和性能的不稳定问题,所得到的薄宽钢板不平度≤3mm/m,厚度公差满足国标GB/T 709

2006的偏差要求,强度级别可达345~500Mpa,

40℃冲击≥120J(试样尺寸为10mm
×
5mm
×
55mm)。本专利技术方法适合宽薄板的批量生产,合格率高,对目前大多数中厚板厂都可实现,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和推广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用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1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5000mm宽厚板厂进行,采用四辊可逆式中厚板轧机。
[0013]实施例1钢种为Q345D;轧制钢板目标厚度为5mm,实际平均厚度为5.2mm;钢板成品宽度为1500mm;轧制母板长度约为44880mm,切成4块子板,子板长度均为11000mm;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坯料及加热:连铸坯料厚度120mm,坯料设计成材率86%;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加热温度1250℃,出炉心部温度1220℃之间,出炉钢坯上下表面温差30℃。
[0014](b)粗轧:关闭辊道冷却水;轧前对两侧辊缝进行标定,辊缝差0.3mm;立辊轧制设定500kN,扭矩设定为100kNM,总压下量10mm,最后一道次轧制辊缝60.3mm不压边;中间坯厚度60mm;中间坯宽度1600mm;粗轧轧制5道次,除磷2道次;
(c)精轧:关闭辊道冷却水;精轧机辊径1060mm,凸度0.05mm;精轧轧制七道次,第一道次除磷,轧制速度分别是4.1m/s、

4.3 m/s、5.2 m/s、

5.5 m/s、7.0 m/s、

7.0m/s、7.0m/s;前四道次压下率37.12%、34.03%、31.98%、30.96%,第五、六道次27.02%、24.12%,第七道次22.85%,第五到第七道次每两道间压下率相差2.9%、1.27%,设定轧制力前五道次48000kN、48000kN、48000kN、48000kN、45000kN,第六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宽薄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a)坯料及加热:连铸坯料厚度120~180mm,坯料设计成材率86%~89.5%;采用步进梁式加热炉,加热温度1250~1280℃,出炉心部温度1220~1240℃,出炉钢坯上下表面温差≤30℃;(b)粗轧: 关闭辊道冷却水;轧前对两侧辊缝进行标定,辊缝差≤0.3mm;立辊压边:立辊轧制设定500~1000kN,扭矩设定为100~150 kNM,总压下量10~20mm,轧制辊缝≤70mm后禁止压边;中间坯厚度60~70mm,中间坯宽度按照成品宽度+100~120mm控制;粗轧轧制5或7道次,除磷2~3道次;(c)精轧:关闭辊道冷却水;精轧机辊径1000~1060mm,凸度0.05~0.10mm;精轧轧制七道次,只第一道次除磷,精轧最后三道次轧制速度6.5~7m/s;前四道次压下率30.45~38.05%,第五到第六道次22.20~27.02%,第七道次19.85~21.85%,第五到第七道次每两道间压下率相差不超过4.0%;开轧温度980~1040℃,终轧温度820~860℃;(d)ACC及热矫:轧机至ACC、ACC至热矫辊道速度3~5m/s;420Mpa级以下钢板ACC功能关闭,420~500Mpa级钢板ACC开4~6组高压水,上、下总水量≤600m3/h,并开启4组侧喷; 热矫三道次,第一道次矫直力300~500kN,第一、二道次间隔10~15s,第二道次矫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明史术华周文浩徐优春罗登熊祥江李中平陈奇明周光杰彭清韩德川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