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965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互相连通;所述气囊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当在发生落水事故需要应急自救或救助他人时,拿取坐垫,紧握握柄,同时按下启动按键,坐垫内折叠的气囊随即快速自动展开;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初步充气时可根据需要来稳固气垫的姿态,保持一端始终翘起的姿态,方便使用者在水下借力,更快速更合理完成救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者初步脱离危险时,可根据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调整至与水面平行的状态,并有保持此状态的趋势。态的趋势。态的趋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


[0001]本技术属于救生气垫
,具体涉及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针对包括汽车、摩托车在内的交通工具落水事故中,对于其乘员的逃生自救,主要集中在破玻器和安全带切割刀等快速离开载具手段,但忽视了对于乘员离开载具至得到救援的时间空档内的有效保护。
[0003]对于水性欠佳的人群,当所乘车辆落水,即便冷静快速的击碎玻璃,钻出车外,在没有漂浮物的水面上也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是水性较好的人群,受身体浸泡冷水失温或水流湍急等因素影响,若不能在第一时间获得外部救援,同样存在溺亡的风险。
[0004]当前已有的水上自救援手段,如救生衣、救生圈等需要较长的准备时间或提前穿戴,即使随车储备,也难以在错不及防的事故中发挥作用。
[0005]并且大部分救生用具,无法稳固使用者在水中的姿态,不便于不会游泳的使用者使用,因为其在水下难以借力,从而受到水流等因素随意翻滚,很容易因慌乱或者使用不当造成溺亡等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
[0007]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互相连通;所述气囊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呈两端分别折叠一次的三层叠摞状;充气状态的气囊为展开状,可漂浮于水面,可负重漂浮;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设有握柄和气瓶,所述握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件,所述气瓶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所述连接件,三个所述连接件都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一侧。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由高强度聚酰胺布制成,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内部通过有设计的局部粘合,形成由多个相连接的气囊柱组成的气囊垫。未充气时,如图所示折叠存放;充气过程中,受内部气压,自动展开;充气饱满后,可漂浮于水面,同时可承载至少一个成年人不发生沉没,使用方法简单,泛用性广。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气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上可拆卸安装有启动按键,所述启动器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可拆卸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启动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瓶是产气单元的储气模块,主体为高压储气瓶,高强钢制,内部充装氦气、氮气、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或惰性气体。与启动器焊接或螺纹连接。产品作用
后可作为握柄,便于逃生人员爬上或扒扶气囊垫。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气囊柱内部设有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所述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之间由隔离布分隔为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隔离布位于充气空间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所述控制空间和所述充气空间连通。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气囊柱内部空间分隔,利用两部分充气饱满程度的差异(排开水量大的一侧漂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多),使本技术的姿态在水中可控,不会因为水流过急或者使用者手忙脚乱造成本技术随意翻滚的情况,方便使用者在水中借力,从而更快更合理地实施自救。
[001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圆孔内滑动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空间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转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设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接触。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的连通与不连通通过滑动件来控制,滑动件的一侧与摆动件接触,摆动件为方向柱体,其纵截面为矩形,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大于长边的长度,当摆动件的棱与滑动件接触时,会将滑动件向下压,从而隔断两个空间,当摆动件的一个面与滑动件接触时,滑动件在弹簧的作用下,向上滑动,从而连通两个空间。
[001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控制空间内设有两个滑柱,两个所述滑柱分别位于所述摆动件的两侧,每个所述滑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和所述隔离布固定连接,每个所述滑柱上滑动设有一个重力块,每个所述重力块上转动设有一个转动轴,每个所述转动轴都分别固定设置在一个控制杆上,每个所述控制杆的一端都固定设有一个控制轴,每个所述控制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摆动件上。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重力块来判断本技术是否水平,重力块带动连杆转动,调整摆动件的姿态。
[001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两个所述控制轴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轴的两侧,两个所述控制轴和所述旋转轴的轴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控制轴和旋转轴的位置需要严格保证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才能保证本技术水平时,摆动件处于竖直状态。
[002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滑动件的侧面设有多个通气槽,所述通气槽完全位于所述充气空间内部时,所述控制空间与所述充气空间不连通,所述通气槽位于所述隔离布处时,所述控制空间与所述充气空间连通。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气槽的位置决定两个空间的连通与不连通。
[002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滑柱为可伸缩结构,所述滑柱的两端均可收缩,所述滑柱可收缩至与所述重力块的长度相同。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伸缩的滑柱,能够使本技术未充气时不占用空间,本技术的折叠状态可以当做普通坐垫来使用。
[0024]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进气口位于所述气囊内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空间直接连通,所述进气口通过细口径支管与所述充气空间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内的所述控制空间互相连通,多个所述气囊柱内的所述充气空间互相连通。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口径不同的气管来控制相同时间内充气空间和控制空间
的进气量。
[0026]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表面层。
[002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表面层提高产品作为日常坐垫时的舒适性结构。根据用户需要,可采用皮质、布质、绒质等面料制作,缝制于气囊折叠状态的上下表面。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作为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平时可作为普通坐垫正常使用,产品外观与普通坐垫无异。可放置于汽车座椅、摩托车坐垫等作为日常坐垫使用或卷曲收纳在便于拿取的地方;当在发生落水事故需要应急自救或救助他人时,拿取坐垫,紧握握柄,同时按下启动按键,坐垫内折叠的气囊随即快速自动展开,形成气囊垫漂浮于水面,待救者即可借助握柄,爬上或趴扶气囊垫等待救援;且使用后的气囊垫,检查气囊布无破漏后,经有序折叠并干燥后,仅需更换气瓶即可重复使用;且本技术在初步充气时可根据需要来稳固气垫的姿态,保持一端始终翘起的姿态,方便使用者在水下借力,更快速更合理完成救援;本技术在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由聚酰胺布制成,所述气囊表面喷涂有隔水涂层,所述气囊内部设有局部粘合,所述气囊内部形成多个气囊柱,所述气囊柱互相连通;所述气囊有两种状态,分别为折叠状态和充气状态;折叠状态的所述气囊呈两端分别折叠一次的三层叠摞状;充气状态的气囊为展开状,可漂浮于水面,可负重漂浮;所述气囊的两侧分别设有握柄和气瓶,所述握柄的两端分别固定设有一个连接件,所述气瓶的一端固定设有一个所述连接件,三个所述连接件都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瓶的一端可拆卸安装有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上可拆卸安装有启动按键,所述启动器的一侧可拆卸安装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可拆卸安装有单向阀,所述气囊的一侧固定设有进气口,所述导气管远离所述启动器的一端与所述进气口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柱内部设有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所述控制空间和充气空间之间由隔离布分隔为两个独立空间,所述隔离布位于充气空间的一侧固定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中间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将所述控制空间和所述充气空间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上救援气囊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内滑动设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滑动件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充气空间的一侧内壁上;所述控制空间的一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转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设有摆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智韩利萍卢春明魏亚宁黄维新魏煜张广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菱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