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初始T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教具模型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初始T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教具模型,属于教具模型
技术介绍
[0002]淋巴细胞在中枢淋巴器官发育成熟后,经血流定居在外周淋巴器官,并在全身和器官、组织以及炎症部位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淋巴细胞归巢(homing)是淋巴细胞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其分子基础是表达在淋巴细胞上的淋巴细胞归巢受体(lymphocyte homing receptor,LHR),与表达在内皮细胞上的血管地址素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初始T细胞表面L选择素与高内皮微静脉外周淋巴结地址素(Cly
‑
CAM和CD34)结合介导最初的黏附;血管内皮细胞上趋化因子刺激初始T细胞上相应趋化因子受体使LFA
‑
1分子活化;活化的LFA
‑
1与ICAM
‑
1结合导致淋巴细胞穿出血管内皮细胞进人淋巴结中。
[0003]在现有教学中,初始T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只能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初始T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代表初始T细胞的第一球体(1),代表L
‑
选择素的由呈串珠状的第一圆柱体(2)、第一长方体(3)、具有弧形缺口的第二球体(4)和第一连接杆(5)组成的结合体,代表趋化因子受体的由具有弧形缺口的第二长方体(6)和第二连接杆(7)组成的结合体,代表LFA
‑
1的由具有矩形缺口的第三长方体(8)和第三连接杆(9)组成的结合体,代表血管内皮细胞的圆角长方体(10),代表GlyCAM
‑
1的由呈串珠状的第二圆柱体(11)和第四连接杆(12)组成的结合体,代表趋化因子的由第三球体(13)和第五连接杆(14)组成的结合体,代表ICAM
‑
1的由第四长方体(15)和第六连接杆(16)组成的结合体,代表CD34的由呈串珠状的第三圆柱体(17)和第七连接杆(18)组成的结合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初始T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球体(1)通过第一连接杆(5)与由呈串珠状的第一圆柱体(2)、第一长方体(3)和具有弧形缺口的第二球体(4)形成的整体连接,第一球体(1)通过第二连接杆(7)与具有弧形缺口的第二长方体(6)连接,第一球体(1)通过第三连接杆(9)与具有矩形缺口的第三长方体(8)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初始T细胞与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教具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圆角长方体(10)通过第四连接杆(12)与呈串珠状的第二圆柱体(11)连接,圆角长方体(10)通过第五连接杆(14)与第三球体(13)连接,圆角长方体(10)通过第六连接杆(16)与第四长方体(15)连接,圆角长方体(10)通过第七连接杆(18)与呈串珠状的第三圆柱体(17)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初始T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曲惠婷,何守凯,何婕,陈帆,邓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