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和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37232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3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和驱动系统,包括:开关单元,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目标设备电连接;导通控制单元,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保护电路,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保护电路的第二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保护电路的第三端与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导通同步单元,导通同步单元的控制端与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该驱动电路通过导通控制电路控制开关导通,并通过导通同步单元控制开关单元在交流电为正半周时导通,再通过保护电路在发生过流或短路时控制开关单元断开,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无法实现过流或短路保护的问题。路保护的问题。路保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和驱动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HVAC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和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部分国家/地区中,HVAC设备的控制需要使用统一的HVAC控制器,单个HVAC控制器需要和制热、通风、制冷等多个设备连接,通过合理的控制算法,使HVAC系统在满足用户制热、通风和制冷性能的前提下,尽量节省能源。控制器和HVAC设备通过建筑内的长布线互联,驱动HVAC工作,因此驱动电路需考虑接线保护、节能效果、电磁兼容、防浪涌、防静电等功能。HVAC的驱动电路暴露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其功能和可靠性也各异。
[0003]现有的HVAC控制器的驱动电路,完整的驱动系统由多个并行驱动电路构成,每个驱动电路负责一种设备的驱动,HVAC设备对应的继电器吸合时,该设备工作;继电器断开时,该设备不工作。这种接线系统结构简单,但是功能单一、可靠性也不高。当前新兴的HVAC控制器大部分是智能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驱动电路的接线状态匹配最佳的节能算法,现有驱动电路继电器触点端为无源系统,无法实现过流或短路保护,出现接线错误或HVAC端故障时,控制器驱动电路可能会烧毁。
[0004]因此,亟需一种能够实现过流或短路保护的驱动电路。
[0005]在
技术介绍
部分中公开的以上信息只是用来加强对本文所描述技术的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
技术介绍
中可能包含某些信息,这些信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并未形成在本国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和驱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驱动电路无法实现过流或短路保护的问题。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开关单元、导通控制单元、保护电路以及导通同步单元,其中,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目标设备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接地,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导通或断开;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工作;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预定条件下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过流和短路;所述导通同步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在交流电正半周工作。
[0008]可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和第二开关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NMOS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二NMOS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NMOS管
的源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且作为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
[0009]可选地,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
[0010]可选地,所述导通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电路和第三开关器件,其中,所述触发器电路包括D触发器和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D触发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D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D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D触发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器件包括第三NMOS管、第二电阻模块以及第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三开关器件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和第二滤波电路,其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三电阻模块和第一电容模块,其中,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模块和第四电阻模块,其中,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容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三端。
[0015]可选地,所述第四开关器件包括第五电阻模块、第二晶体管以及第三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
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
[0016]可选地,所述导通同步单元包括第一导通控制电路和第五开关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导通控制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五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为所述导通同步单元的控制端。
[0017]可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开关单元,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用于与电源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用于与目标设备电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接地,所述开关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目标设备的导通或断开;导通控制单元,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的工作;保护电路,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用于在预定条件下控制所述开关单元断开,所述预定条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过流和短路;导通同步单元,所述导通同步单元的控制端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开关单元在交流电正半周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器件,包括第一NMOS管和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器件,包括第二NMOS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漏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栅极电连接,且作为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单元还包括:第三二极管,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一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NMOS管的源极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为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包括:触发器电路,包括D触发器和第一电阻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D触发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D触发器的第一输入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D触发器的第二输入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第三开关器件,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D触发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三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包括:第三NMOS管,所述第三N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的源极接地;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NMOS管的漏极电连接;第一晶体管,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开关单元的控制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电
源电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为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一端。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器件还包括:第一滤波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且与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发射极电连接;第二滤波电路,一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包括:第四开关器件,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控制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二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二端,所述第四开关器件的第一端为所述保护电路的第三端。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器件包括:第五电阻模块,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五电阻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发射极与所述导通控制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所述第三晶体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集电极电连接。9.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文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联洲国际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