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31975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逻辑模块和驱动模块,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逻辑模块的输入端,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入基准电压和采样电路,采样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一支路与第二支路构成第一电流镜,两者电流镜像比为1:1,第三支路与第四支路构成第二电流镜,两者电流镜像比为1:n。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外部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进行放大后,与比较器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用于判断是否进行过流保护,因此可选用较小阻值的采样电阻,降低采样电阻上的功耗;通过采集采样电阻两端压差进行放大使用,使采样电阻无需一端接地也可采样,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活性。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开关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过流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0002]过流保护经常作为一项必需的保护功能应用于电源电路中,目的是为了应对电流过大时,导致元器件永久性损坏。过流保护电路常集成于控制芯片当中,可以实时检测电流,一旦发生电流过大,可有效关断芯片输出,从而关断电源。
[0003]然而,现有技术必须利用大电流流经外部电阻,在电阻上得到一电压,为了采样精准,该电压通常需要达到零点几伏,例如图1中基准电压Vth设置为0.5V。在电源模块中,流经功率管的电流通常需要几安培,由此在采样电阻上的功耗可达到几瓦,严重影响电源系统的效率。另外,现有技术的过流保护采样必须将采样电阻一端置地,这样的电流采样非常不灵活,极大地限制了过流保护电路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流保护电路,以解决现有过流保护电路采样电阻功耗大,使用时采样电阻一端需置地,使用不灵活的技术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过流保护电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逻辑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入基准电压和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构成第一电流镜,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的电流镜像比为1:1,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构成第二电流镜,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的电流镜像比为1:n,所述第一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一支路的末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设置为采样端INN,所述第二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二支路的末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设置为采样端INP,所述第三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三支路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四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四支路的末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支路末端连接的一端还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偏置电流源、第一NMOS管N1和第二NMOS管N2,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的第二偏置电流源、第三NMOS管N3和第四NMOS管N4,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栅极与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偏置电流源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漏极与栅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偏置电流源,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连接,所
述第二NMOS管N2的栅极与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栅极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三支路包括第五PMOS管P5和第六PMOS管P6,所述第四支路包括第七PMOS管P7和第八PMOS管P8,所述第五PMOS管P5的源极连接VDD,所述第五PMOS管P5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所述第五PMOS管P5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P6的源极,所述第六PMOS管P6的漏极与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的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七PMOS管P7的源极连接VDD,所述第七PMOS管P7的漏极与所述第八PMOS管P8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八PMOS管P8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五PMOS管P5的栅极与所述第七PMOS管P7的栅极连接,所述第六PMOS管P6的栅极与所述第八PMOS管P8的栅极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六PMOS管P6与所述第二NMOS管N2之间还连接有第五NMOS管N5,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漏极与所述第六PMOS管P6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源极与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漏极,且所述第五NMOS管N5的栅极还连接电容C1的一端,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偏置电流源包括第一PMOS管P1和第二PMOS管P2,所述第一PMOS管P1的源极连接VDD,所述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源极,所述第二PMOS管P2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漏极,所述第二偏置电流源包括第三PMOS管P3和第四PMOS管P4,所述第三PMOS管P3的源极连接VDD,所述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四PMOS管P4的源极,所述第四PMOS管P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漏极。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过流保护电路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将外部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进行放大后,与比较器输入端的基准电压进行比较,用于判断是否进行过流保护,因此可选用较小阻值的采样电阻,降低采样电阻上的功耗;2、通过采集采样电阻两端压差进行放大使用,使采样电阻无需一端接地也可采样,提升了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过流保护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采样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为了更好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13]现有技术的过流保护电路如图1,示出了芯片内部的过流保护电路以及芯片外部的电流采样电路。其工作原理为芯片内部,芯片管脚GATE、CS分别为驱动输出管脚和电流采样管脚,PWM信号为芯片内部正常工作时的开关信号;芯片外部,MOS为功率管,Rcs为电流采样电阻。现有技术中,通过在功率管的源极对地设置一个电流采样电阻Rcs,便能够通常Rcs的电压来反映流过MOS的电流,该电压通过芯片引脚CS与内部的电压基准进行比较,若该电压超过电压基准,则控制逻辑立马关断芯片的驱动输出,从而实现过流保护功能。
[0014]如图2所示,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逻辑模块和驱动模块,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逻辑模块的输入端,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模块的输入端,比较器的两个输入
端分别接入基准电压和采样电路, 采样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第一支路包括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第一PMOS管P1和第二PMOS管P2,第一PMOS管P1的源极连接VDD,第一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二PMOS管P2的源极,第二PMOS管P2的漏极连接第一NMOS管N1的漏极,第一NMOS管N1的源极连接第二NMOS管N2的漏极,第二NMOS管N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设置为采样端INN;第二支路包括第三NMOS管N3、第四NMOS管N4、第三PMOS管P3和第四PMOS管P4,第三PMOS管P3的源极连接VDD,第三PMOS管的漏极连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流保护电路,包括比较器、逻辑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比较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逻辑模块的输入端,所述逻辑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驱动模块的输入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接入基准电压和采样电路,所述采样电路包括第一支路、第二支路、第三支路和第四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构成第一电流镜,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第二支路的电流镜像比为1:1,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构成第二电流镜,所述第三支路与所述第四支路的电流镜像比为1:n;所述第一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一支路的末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设置为采样端INN;所述第二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二支路的末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设置为采样端INP;所述第三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三支路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四支路的前端连接VDD,所述第四支路的末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一端,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支路末端连接的一端还连接所述比较器的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路包括第一偏置电流源、第一NMOS管N1和第二NMOS管N2,所述第二支路包括的第二偏置电流源、第三NMOS管N3和第四NMOS管N4,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栅极与漏极连接,所述第一偏置电流源连接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漏极,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漏极,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漏极与栅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源极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偏置电流源,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漏极,所述第四NMOS管N4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所述第一NMOS管N1的栅极与所述第三NMOS管N3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NMOS管N2的栅极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寅涂才根谭在超丁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锴威特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