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循环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3094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循环扇,包括进风罩体、电机座、电机及涡轮扇叶,涡轮扇叶设置在进风罩体的前部内,电机驱动连接涡轮扇叶,电机的输出转轴与电机座转动连接,其中,还包括支臂及尾座,进风罩体的后部形成有向前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底部形成有安装盘,安装盘夹设于电机座与尾座的前部之间,安装盘、电机座及尾座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支臂的上端与尾座的后部铰接,支臂的中部形成有用于避让进风罩体的罩尾部的弯曲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循环扇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减轻循环扇在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循环扇


[0001]本技术涉及循环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震循环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循环扇主要用于搅动室内空气,使室内空气流动气流而使室内人员感觉凉快,配合空调使用,使得整个室内空间都得到凉快效果,循环扇的主体能够上下摆动调节出风角度,循环扇设有涡轮扇叶,涡轮扇叶的转速很快,输出的气流集中且强劲,具有很远的送风距离,但是伴随着较强的震动,现有的循环扇并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依然采用传统普通风扇的结构,将支撑件与罩体的外圆部位铰接,电机则是安装在罩体的后部,由于电机距离铰接支撑部位较远,而且由于罩体设有镂空的进风口,所以结构刚性较低,导致电机运转时震动剧烈,导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因震动而产生异响,影响到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震循环扇,它的结构设置合理,有利于减轻震动。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公开的抗震循环扇,包括进风罩体、电机座、电机及涡轮扇叶,所述涡轮扇叶设置在所述进风罩体的前部内,所述电机驱动连接所述涡轮扇叶,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电机座转动连接,其中,还包括支臂及尾座,所述进风罩体的后部形成有向前凹陷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底部形成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夹设于所述电机座与所述尾座的前部之间,所述安装盘、所述电机座及所述尾座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支臂的上端与所述尾座的后部铰接,所述支臂的中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进风罩体的罩尾部的弯曲部。
[0006]优选地,所述电机座的背部形成有定位柱,所述安装盘上形成有定位套柱,所述定位柱适配插装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套柱内,所述尾座形成有沉孔,所述紧固件设为螺钉,所述紧固件安装在所述沉孔内,所述紧固件穿过所述定位套柱,所述紧固件与所述定位柱螺接。
[0007]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绕所述电机的输出转轴的轴线周向均匀分布设置。
[0008]优选地,本技术的循环扇还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形成有铰接孔,所述支臂的上端部形成有凸轴部,所述凸轴部与所述铰接孔适配连接,所述铰接座的前部与所述尾座的后部固定连接,所述铰接座内形成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沿以所述铰接孔为中心的圆周方向排列设置,所述支臂的上端部形成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钢球及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设于所述盲孔的孔底与所述钢球之间,所述盲孔的孔口与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连通设置,所述钢球陷入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凹槽内。
[0009]优选地,所述铰接座盖设有保护盖,所述铰接座的形成有插柱,所述保护盖的内侧形成有插装孔,所述插柱适配插装在对应的所述插装孔内。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进风罩体的后部形成有向前凹陷的凹陷部,凹陷部的底部形成有安装盘,安装盘夹设于电机座与尾座的前部之间,
安装盘、电机座及尾座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支臂的上端与尾座的后部铰接,支臂的中部形成有用于避让进风罩体的罩尾部的弯曲部,使得本技术的循环扇结构设置合理,有效减轻循环扇在运转时所产生的震动,有利于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的循环扇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的循环扇的正面分解示意图。
[0013]图3为本技术的循环扇的出风罩、进风罩体、电机座及尾座组合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技术的进风罩体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技术的进风罩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技术的电机座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7为本技术的尾座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8为本技术的支臂、铰接座及保护盖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9为本技术的支臂的上端部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10为本技术的铰接座的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1为本技术的支臂、铰接座及保护盖组合的剖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12为本技术的保护盖的内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13为本技术的铰接座的外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标号说明:1

支臂;101

铰接孔;102

定位凹槽;103

钢球;104

压缩弹簧;105

插柱;11

凸轴部;12

盲孔;13

弯曲部;2

尾座;21

紧固件;201

沉孔;202

安装孔;3

进风罩体;300

凹陷部;30

罩尾部;31

安装盘;311

定位套柱;4

电机座;41

定位柱;5

电机;6

涡轮扇叶;7

出风罩;8

保护盖;801

插装孔;9

摇头座;10

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6]本技术的抗震循环扇,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进风罩体3、电机座4、电机5及涡轮扇叶6,涡轮扇叶6设置在进风罩体3的前部内,进风罩体3的前端还安装有出风罩7,电机5驱动连接涡轮扇叶6,具体是涡轮扇叶6同轴地安装在电机5的输出转轴的前端部上,电机5的输出转轴与电机座4转动连接,也就是说,电机5的转子通过电机座4支撑,如图6所示,电机座4形成有中心孔,电机5的输出转轴穿过上述的中心孔,电机5的输出转轴通过轴承与上述的中心孔连接,以上描述为现有技术。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循环扇还包括支臂1及尾座2,进风罩体3包括多条周向间隔分布的栅条,相邻的栅条之间能够通风,如图5所示,进风罩体3的后部形成有向前凹陷的凹陷部300,凹陷部300与进风罩体3的外形为同轴线设置,凹陷部300的底部形成有安装盘31(也可以理解为安装盘31位于凹陷部300的前端),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可以理解为,安装盘31位于进风罩体3的内部;如图3所示,安装盘31夹设于电机座4与尾座2的前部之间,安装盘31、电机座4及尾座2通过紧固件21固定连接,如图1所示,支臂1的上端与尾座2的后部铰接,支臂1的中部形成有用于避让进风罩体3的罩尾部30的弯曲部13,图8展示了弯曲
部13,如图5所示,进风罩体3的罩尾部30是由于设置凹陷部300而形成的,如图1所示,支臂1的下端与摇头座9连接,摇头座9为现有技术,摇头座9内设有摇头驱动电机,摇头驱动电机通过连杆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循环扇,包括进风罩体(3)、电机座(4)、电机(5)及涡轮扇叶(6),所述涡轮扇叶(6)设置在所述进风罩体(3)的前部内,所述电机(5)驱动连接所述涡轮扇叶(6),所述电机(5)的输出转轴与所述电机座(4)转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臂(1)及尾座(2),所述进风罩体(3)的后部形成有向前凹陷的凹陷部(300),所述凹陷部(300)的底部形成有安装盘(31),所述安装盘(31)夹设于所述电机座(4)与所述尾座(2)的前部之间,所述安装盘(31)、所述电机座(4)及所述尾座(2)通过紧固件(21)固定连接,所述支臂(1)的上端与所述尾座(2)的后部铰接,所述支臂(1)的中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进风罩体(3)的罩尾部(30)的弯曲部(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抗震循环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座(4)的背部形成有定位柱(41),所述安装盘(31)上形成有定位套柱(311),所述定位柱(41)适配插装在对应的所述定位套柱(311)内,所述尾座(2)形成有沉孔(201),所述紧固件(21)设为螺钉,所述紧固件(21)安装在所述沉孔(201)内,所述紧固件(21)穿过所述定位套柱(311),所述紧固件(21)与所述定位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仲雯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联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