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740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属于医疗辅助设备技术领域,用于长期服药人员随身携带多种药品,解决了日常携带药品不能同时避光、隔热、防潮的问题,同时解决了不方便携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药盒,包括对称的两个螺旋密封连接的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分别为双层壳体结构,包括外壳、内壳、外卡圈单元、旋转板单元、锁紧单元。其中外壳设置挂绳单元;内壳包括数个独立置药腔体,旋转板单元包括可旋转的取药口密封盖,以开、关其上的取药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药盒两个半体开、合方便,能够一次携带多种药品,密封、避光、隔热,适合慢病患者长期随身携带,尤其适合老年人。尤其适合老年人。尤其适合老年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人类带病生存的状态已经常态化。需要长期服药的慢病患者越来越多,比如患有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患者。
[0003]慢病需居家长期服药,很多患者服药种类繁多,且很多药物还有其他方面的保存要求,比如需防潮、避光、隔热。
[0004]需要避光保存的药物有很多类,比如急救类药品(如硝普钠、硝酸甘油、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吗啡、呋塞咪、尼莫地平、利血平、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氢化可的松等),抗生素类药品(两性霉素B、盐酸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加替沙星等),抗肿瘤类药品(如阿霉素、卡铂、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甲氨喋呤、氟尿嘧啶、阿糖胞苷等),营养支持类药品(如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脂肪乳、中/长链脂肪乳等),还有其它类(如昂丹司琼、泮托拉唑钠、甲钴胺、盐酸普鲁卡因等)药品。
[0005]还有一些需隔热防潮的药物,如糖衣片,冲剂,中成药等。
[0006]糖衣片还需要避免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下保存。
[0007]另外,长期服药的人群中,老年群体数量庞大,很多人外出经常忘记带药而危及生命。
[0008]目前广泛应用的塑料药盒多不具备避光、隔热的性能,不锈钢药盒虽能避光,但也不能隔热。
[0009]市场上急需一种适于隔热、避光、防潮、随身,且可便携多种药品的药盒。

技术实现思路

>[0010]鉴于上述的分析,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用以解决现有随身携带药盒不能同时具备隔热、避光、防潮、随身携带的缺点。
[0011]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2]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包括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所述第一半体包括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第一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二半体包括外壳体11和第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11和第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分别设置有隔板,形成多个置药腔体。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上分别固设有外卡圈单元;所述外卡圈单元设置有外圈中心通孔。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卡圈单元内侧设置有覆盖所述外圈中心通孔的旋转板单元;所述旋转板单元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中心处,所述旋转板单元能够相对所述外卡圈单元旋转。
[0016]进一步的,所述外圈中心通孔为阶梯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单元通过锁紧单元可旋转固定在所述第一内壳体和第二内壳体的中心处。
[001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单元上设置有取药口,所述取药口活动连接有取药口密封盖。
[001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或外壳体外壁上设置有挂绳单元。
[0020]进一步的,所述取药口密封盖的侧面设有密封盖单元;所述密封盖单元与所述取药口密封盖一体成型。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半体和第二半体为圆柱体。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3]1.本技术通过双层结构的不锈钢制件,可达到较好的隔热避光的效果;
[0024]2.本技术通过相同结构的两个半体分别设置多个腔体的结构,可以在两边同时分装不同药物,有效利用空间较大;
[0025]3.本技术每个半体都设置可旋转的取药窗口,在取药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其它腔体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热、湿的影响;
[0026]4.本技术设计有挂绳单元,方便老年人随身携带。
[0027]本技术中,上述各技术方案之间还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更多的优选组合方案。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内容中阐述,并且,部分优点可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文字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内容中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8]附图仅用于展示出具体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0029]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0030]图2为本技术装置俯视示意图;
[0031]图3为图2中的A

A剖面示意图;
[0032]图4为本技术装置外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5为本技术装置第一内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6为本技术装置外卡圈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5]图7为本技术装置旋转板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6]图8为本技术装置锁紧单元结构示意图;
[0037]图9为本技术装置第二内壳体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第一半体;11.外壳体;111.挂绳单元;12.第一内壳体;121.外螺纹; 122.隔板;123.置药腔体;124.内壳体安装孔;13.外卡圈单元;131.外卡圈板;132.外卡圈中心孔;14.旋转板单元;141.旋转板;142.旋转板中心孔;143.密封盖单元;1431.密封盖;1432.密封盖提手;1433.密封盖压紧体;144.取药孔;145.连接条;15.锁紧单元;151.锁紧螺栓部;152.旋转轴部;153.旋转柄;17.第一空腔;2.第二半体;22.第二内壳体;221. 内螺纹;27.第二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其中,附图构成本技术一部分,并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阐释本技术的原理,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
[0041]以下结合图1~图9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详细介绍:
[0042]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包括第一半体1和第二半体2。两个半体分别为带有空腔、具有一层药盒的单体,二者可以连接成一个双层药盒;具体连接方式优选螺接,螺接本身还有密闭的作用,可以使得完整的双层药盒内部隔潮、隔热。
[0043]两个半体除了用于螺接的零件外,其它零件为镜像件。
[0044]可选的,第一半体1和第二半体2的外形可以是相对应的多边形结构,优选的,二者为柱体外形结构。
[0045]如图4~8所示,具体介绍呈柱体外形的第一半体1的结构:
[0046]所述第一半体1包括外壳体11和第一内壳体12;所述第一内壳体12设置有用于螺接第二半体2的内螺纹121,二者固接,形成一个整体;固接后,内部形成第一空腔17。
[0047]具体的,所述第一内壳体12设置有位于端部的外沿,外沿形成凸台结构,如图5所示。凸台的内壁设置内螺纹121,用于螺接第二半体2,凸台外侧的下端面承接外壳体11的上端面,并在此处固接;固接的方式可以是氩弧焊,也可以是其它的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随身带双层药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半体(1)和第二半体(2);所述第一半体(1)包括外壳体(11)和第一内壳体(12);所述外壳体(11)和第一内壳体(12)之间设置有第一空腔(17);所述第二半体(2)包括外壳体(11)和第二内壳体(22);所述外壳体(11)和第二内壳体(22)之间设置有第二空腔(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带双层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2)和第二内壳体(22)分别设置有隔板(122),形成多个置药腔体(12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身带双层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壳体(12)和第二内壳体(22)上分别固设有外卡圈单元(13);所述外卡圈单元(13)设置有外圈中心通孔(1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随身带双层药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卡圈单元(13)内侧设置有覆盖所述外圈中心通孔(132)的旋转板单元(14);所述旋转板单元(14)分别旋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体(12)和第二内壳体(22)的中心处,所述旋转板单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川宋燕新胡杨赵威沈涛徐玲王可欣谢丁丁刘萍郑海燕李刘宁徐顺霖高炜唐熠达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