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66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包括多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相邻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所述垫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桁架两侧,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穿过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桁架的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拆卸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堆放结构,无需工作人员在堆叠过程中将垫块摆放在叠合板上,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了安全风险。避免了安全风险。避免了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
,具体涉及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技术相关的
技术介绍
,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0003]堆放是预制构件厂或施工现场存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最常用的方式,普通的堆放结构为相邻两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之间设置有垫块,垫块放置在下方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上,上方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放置到垫块的上表面以实现相邻两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堆叠,目前垫块采用立方体结构,使用时放置到下层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表面,上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放置到垫块的上表面,多数规范规定不宜超过6层,专利技术人发现,堆放层数少有时导致预制构件厂和施工堆放场地不足;当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层数较高时,需要工作人员攀爬至较高的高度来放置垫块,劳动强度大,且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垫块无需工作人员攀爬至较高的高度来进行放置,适用于较高层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堆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包括多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相邻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所述垫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桁架两侧,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穿过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桁架的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拆卸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采用立方体结构。
[0008]可选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相平齐。
[000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第二支撑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插槽,相应的,第二支撑部靠近第一支撑部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的第二插槽,连接部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槽中,另一端插入第二插槽中。
[0010]可选的,第一插槽中固定有第一固定件,第二插槽中固定有第二固定件,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
[0011]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均采用磁铁,相应的,所述连接部采用铁磁性材料制成。
[0012]可选的,所述磁铁采用钕磁铁。
[0013]可选的,所述连接部采用圆柱型铁杆,铁杆能够与磁铁吸附固定。
[0014]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采用木质材料制成。
[0015]可选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桁架的两个端部位置均设置有垫块且垫块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板端的距离为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总长度的0.15

0.25。
[0016]上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本技术堆放结构,垫块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部穿过桁架,使得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桁架的两侧,因此整个垫块可以放置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上并随其同步吊运,不会从叠合板上掉落,因此叠合板吊运就位后,垫块也吊运就位,无需工作人员攀爬到一定高度摆放垫块,避免了叠合板堆叠高度较高时需要工作人员攀爬较高高度来摆放垫块,降低了劳动强度,且避免了爬高时的安全风险。
[0018]2.本技术的堆放结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为长方形槽,能够实现连接部位置的调节,满足不同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使用需求。
[0019]3.本技术的堆放结构,垫块距离板端的距离为叠合板总长度的0.15

0.25,使上部桁架筋受拉或减少受压,下部混凝土板受压或减少受拉,发挥桁架筋抗拉性能和混凝土抗压性能的优势,进而消除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出现裂缝和不可恢复的变形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0]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钕磁铁在第一插槽内安装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叠合板上的放置主视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叠合板上的放置俯视图;
[002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在叠合板上的分布示意图;
[0027]其中,1.第一支撑部,2.第二支撑部,3.第一插槽,4.铁杆,5.钕磁铁,6.上弦钢筋,7.腹杆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包括多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相邻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如图1

图3所示,所述垫块包括第一支撑部1、第二支撑部2和连接部,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可拆卸固定连接。
[0030]第一支撑部1采用正方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等立方体结构,第二支撑部2采用正方体结构或长方体结构等立方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采用长方体结构,第二支撑部2采用长方体结构,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底面用于与下层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接触,顶面用于支撑上层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为了保证支撑稳定性,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底面相平齐。
[0031]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长、宽、高尺寸均不小于100mm,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长200mm,宽100mm,高100mm,使得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均具有两个正方形表面和四个长方形表面,其中顶面为长方形表面,底面为长方形表面,四个侧面分别为两个正方形表面和两个长方形表面。
[0032]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采用木质材料制成,堆放时能够缓解碰撞力,避免了对叠合板的损伤。
[0033]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部1可拆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部2可拆卸固定连接,且第一支撑部1和第二支撑部2的正方形表面相对齐。
[0034]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部1靠近第二支撑部的长方形表面上开设有第一插槽3,第二支撑部2靠近第一支撑部1的长方形表面上开设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和第一插槽的位置相对应。
[0035]连接部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槽3中,另一端插入第二插槽中。
[003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插槽3和第二插槽均为长方形槽,长30mm,宽10mm、深度为4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长方形槽的尺寸。
[0037]第一插槽3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第二插槽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连接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件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包括多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相邻层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垫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位于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桁架两侧,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之间设有穿过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桁架的连接部,连接部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均采用立方体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顶面相平齐,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底面相平齐。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靠近第二支撑部的端面设置有第一插槽,相应的,第二支撑部靠近第一支撑部的端面设置有与第一插槽相对应的第二插槽,连接部的一端插入第一插槽中,另一端插入第二插槽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堆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双阳崔士起孙建东李晓鹏石磊刘文政楼昕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建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