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54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包括本体、本体下方的下模座和压合在下模座上方的上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外侧设有与上模座匹配的固定机构,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有内模座,所述动模块的内部设有与下模座匹配的连接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下模座中的内模座拆分成与其连接的定模块和可滑动的动模块,在脱模时可通过铁钩拉动动模块向外移动,增大对重块与定模块、动模块中成型槽之间的间隙方便其脱模,待脱模后通过动模块内部连接机构中的弹簧与顶杆的配合,使定模块与动模块内部的成型槽重新拼成一个完成的对重块形状,继续制造下一个对重块。继续制造下一个对重块。继续制造下一个对重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

技术介绍

[0002]配重铁是将金属熔炼成符合一定要求的液体并浇进铸型里,经冷却凝固、清整处理后得到有预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铸件的工艺过程,配重铁是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基础工艺之一,配重铁是人类掌握比较早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0003]现有的铸件在铸造完成后常常需要进行脱模处理,常用的脱模处理方式大多是将模具打开后,再用铁锤敲击振动模具,这种方式较为繁琐,影响模具脱模的效率,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已解决现有技术中用铁锤敲击模具进行脱模过于繁琐的问题。
[0005]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包括本体、本体下方的下模座和压合在下模座上方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顶部设有注液口,所述下模座的外侧设有与上模座匹配的固定机构,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有内模座,所述内模座包括设置在下模座内部左侧的定模块与滑动设置在下模座内部右侧的动模块,所述动模块的内部设有与下模座匹配的连接机构;
[000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顶杆和弹簧,所述动模块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有顶杆,且顶杆的一端贯穿于动模块的内部,两个所述顶杆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有与顶杆匹配的固定槽。
[000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动座、转动杆、外螺纹、转动套和压块,所述下模座的外侧对称设有一组转动座,所述转动座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通过外螺纹连接有转动套,所述压块套接在外螺纹的外壁并位于转动套的下方。
[000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下模座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导向杆,所述上模座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杆的外壁与导向槽的内壁过渡配合。
[000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模块的下方设置有滑块,所述下模座的内部设有滑槽,所述动模块通过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外侧设有把手。
[00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模块与动模块的中间处设有成型槽,所述定模块的内部设有导液槽,所述导液槽与成型槽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液槽与注液口的位置上下对应。
[00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动模块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有与顶杆匹配的通孔,所述顶杆的外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截面积大于通孔的面积。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下模座中的内模座拆分成与其连接的定模块和可滑动的动模块,在脱模时可通过铁钩拉动动模块向外移动,增大对重块与定模块、动模块中成型槽之间的间隙方便其脱模,待脱模后将动模块重新塞回下模座中与定模块拼接在一
起,通过动模块内部连接机构中的弹簧与顶杆的配合,将动模块的位置锁死,使定模块与动模块内部的成型槽重新拼成一个完成的对重块形状,继续制造下一个对重块。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下模座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16]其中:1、本体;2、下模座;3、上模座;4、注液口;5、转动座;6、转动杆;7、外螺纹;8、转动套;9、压块;10、内模座;11、定模块;12、动模块;13、导向杆;14、导向槽;15、滑块;16、滑槽;17、顶杆;18、固定槽;19、弹簧;20、把手;21、导液槽;22、成型槽;2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
[0018]根据图1、2、3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下方的下模座2和压合在下模座2上方的上模座3,所述上模座3的顶部设有注液口4,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设有内模座10,所述内模座10包括设置在下模座2内部左侧的定模块11与滑动设置在下模座2内部右侧的动模块12,所述定模块11与动模块12的中间处设有成型槽22,所述定模块11的内部设有导液槽21,所述导液槽21与成型槽22的内部连通,所述导液槽21与注液口4的位置上下对应,在制造对重块时,先通过注液口4将铁水浇筑进本体1的内部,铁水顺着导液槽21进入下模座2中的成型槽22中,待铁水冷却后,将下模座2与上模座3分开,对成型槽22中的对重块开始脱模。
[0019]所述下模座2的外侧设有与上模座3匹配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座5、转动杆6、外螺纹7、转动套8和压块9,所述下模座2的外侧对称设有一组转动座5,所述转动座5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通过外螺纹7连接有转动套8,所述压块9套接在外螺纹7的外壁并位于转动套8的下方,通过拧动转动套8向上移动,使其不在通过压块9挤压上模座3的顶部,在拨动转动杆6向下模座2的外部转动,接着搬动上模座3向外移动,将上模座3从下模座2的顶部移出。
[0020]所述动模块12的内部设有与下模座2匹配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顶杆17和弹簧19,所述动模块12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有顶杆17,且顶杆17的一端贯穿于动模块12的内部,两个所述顶杆17的一端通过弹簧19连接,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设有与顶杆17匹配的固定槽18,所述动模块12的下方设置有滑块15,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设有滑槽16,所述动模块12通过滑块15与滑槽16滑动连接,通过滑块15与滑槽16使动模块12在下模座2的内部滑动,所述滑块15的外侧设有把手20,通过铁钩伸入把手20的内部,拉动动模块12向外移动,使对重块与成型槽22之间的间隙变大,方便其进行脱模,将对重块取出后,将动模块12重新塞进下模座2中,利用弹簧19的弹簧力,重新使顶杆17进入下模座2的固定槽18中,从而将动模块12的位置锁定,进而使定模块11与动模块12内部的成型槽22重新拼成一个完成的对重块形状,接着将上模座3盖回下模座2的顶部,拨动转动杆7向上转动,再拧动转动套8向下移动,通过压块9重新将上模座3压紧,使其重新与下模座2连接,再次向注液口4中导入铁水,
重复以上步骤,继续制造对重块。
[0021]所述动模块12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有与顶杆17匹配的通孔,所述顶杆17的外侧设有挡板23,所述挡板23的截面积大于通孔的面积,顶杆17通过挡板23将向外移动的路径封闭住,避免其因弹簧19产生的弹力从动模块12的内部移出。
[0022]所述下模座2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导向杆13,所述上模座3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导向槽14,所述导向杆13的外壁与导向槽14的内壁过渡配合,通过导向杆13与导向槽14限制上模座3与下模座2的移动路径,使上模座3与下模座2装配的位置更加的精确。
[0023]该对重块模具,通过将下模座2中的内模座10拆分成与其连接的定模块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包括本体(1)、本体(1)下方的下模座(2)和压合在下模座(2)上方的上模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3)的顶部设有注液口(4),所述下模座(2)的外侧设有与上模座(3)匹配的固定机构,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设有内模座(10),所述内模座(10)包括设置在下模座(2)内部左侧的定模块(11)与滑动设置在下模座(2)内部右侧的动模块(12),所述动模块(12)的内部设有与下模座(2)匹配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顶杆(17)和弹簧(19),所述动模块(12)的正面与背面对称设有顶杆(17),且顶杆(17)的一端贯穿于动模块(12)的内部,两个所述顶杆(17)的一端通过弹簧(19)连接,所述下模座(2)的内部设有与顶杆(17)匹配的固定槽(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脱模的铁质对重块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转动座(5)、转动杆(6)、外螺纹(7)、转动套(8)和压块(9),所述下模座(2)的外侧对称设有一组转动座(5),所述转动座(5)的内部铰接有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的顶端通过外螺纹(7)连接有转动套(8),所述压块(9)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灿杨辉超周鹏举代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灿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