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梁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493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箱梁生产工艺,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多个底模组件,包括底模板和底模驱动器;底模导轨,用于支撑底模组件,以通过底模驱动器驱动底模组件沿底模导轨长度方向移动;两侧模组件,包括侧模板和侧模驱动器,侧模驱动器用于驱动两侧模板远离或靠拢底模板;内模组件,两端模组件,两端模组件与所模组件可拆卸连接;内模组件、一底模板、两侧模板和两端模组件能围成箱梁浇筑模腔。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一箱梁生产线上进行箱梁的浇筑、养护、张拉和中转,实现箱梁的流水线式生产,也能够实现侧模组件、内部组件和端模组件的不间断使用,提高箱梁生产模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进度。工进度。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箱梁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箱梁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箱梁指的是内部为空心状,上部两侧有翼缘的梁;在独立场地预制的箱梁结合架桥机可在下部工程完成后进行架设,可加速工程进度、节约工期,因此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梁在现代桥梁建设中得到的广泛的运用。
[0003]在现有技术中,预制钢筋混凝土箱梁时,将多个预制箱梁模具并列放置在预制车间中,在侧模和底模架设完毕后,通过吊装设备将钢筋笼调入预制模具的型腔内,再在钢筋笼内部支设内模后进行浇筑;待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撤去内模和侧模,以进行后续的养护和张拉。
[0004]经专利技术人研究发现,现有技术在预制箱梁时,在箱梁运至中转车间或料场前均占用侧模和底膜,模具利用率低,导致箱梁生产效率低,影响桥梁的施工进度和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预制箱梁生产模具利用率低,导致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箱梁生产工艺,能够提高箱梁浇筑模具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箱梁的生产效率,以确保桥梁的施工进度。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箱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两侧模板(310)向底模板(110)靠拢,并支设内模组件(500)和端模组件,以通过所内模组件(500)、所述底模板(110)、两所述侧模板(310)和两所述端模组件围成箱梁浇筑模腔(600),所述箱梁浇筑模腔(600)内设置有箱梁钢筋笼;向所述箱梁浇筑模腔(600)浇筑混凝土;待所述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拆除所述端模组件和所述内模组件(500),通过所述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两所述侧模沿所述底模板(110)宽度方向远离所述底模板(110),完成脱模;脱模后,通过底模驱动器(120)驱动所述底模板(110)沿所述底模板(110)长度方向移动,以将所述底模板(110)和所述底模板(110)上的箱梁毛坯移出两所述侧模板(310)之间的空间;将另一所述底模板(110)移入两所述侧模板(310)之间的空间,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箱梁的浇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梁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围成所述箱梁浇筑模腔(600)的步骤包括:将底模板(110)移动至两所述侧模板(310)之间;通过侧模驱动器(320)驱动两所述侧模板(310)向所述底模板(110)靠拢,并将底腹板钢筋笼按照设定位置放置在所述底模板(110)和两所述侧模板(310)所围成的空间内;将两下端模与所述底模板(110)和所述侧模板(310)对应的端部连接;将所述内模组件(500)移动至所述底腹板钢筋笼上端的通槽内;将顶板钢筋笼移动至所述底腹板钢筋笼上端,以通过所述底腹板钢筋笼和所述顶板钢筋笼围成所述箱梁钢筋笼;将两上端模与所述底模板(110)和所述侧模板(310)对应的端部连接,所述下端模和所述上端面组成端模组件,以通过所内模组件(50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超王云龙文小东宗霏丛旭陈锋谷红强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交投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