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248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包括基座、驱动控制组件、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驱动控制组件包括主传动轴及致动器;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第一运动部件与主传动轴之间设有使两者产生联动的齿传动机构;第二运动部件设置在基座前端;且第二运动部件能够相对基座进行上下滑移;在主传动轴与第二运动部件之间设有使两者产生联动的联动组件;第一运动部件与第二运动部件在主传动轴的作用下形成联动;初始位置下,第一运动部件的头部隐藏在基座内;使用位置下,致动器驱使主传动轴转动使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至其头部向前伸出,且主传动轴能够同时控制第二运动部件沿基座向下移动以避让第一运动部件的伸出动作。动部件的伸出动作。动部件的伸出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多功能休闲座椅中,座椅的功能丰富,配备有多个可以活动调节的运动部件;这类运动部件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相对座椅进行转动、前后移动又或是升降移动;且需要在座椅内部设置用于实现这些运动部件运动的控制调节机构,且通常都采用一个控制调节机构控制一个运动部件进行运动。此外,随着当前坐具的设计越来越追求先进感,通常都在座椅内部设置电机来控制这些运动部件进行运动,使用户只需遥控操作即可;使得有时座椅内需要设置多个电机来控制不同的运动部件。
[0003]随之而来的问题在于:当前对座椅的设计追求越来越轻薄,使得座椅的椅背或者底盘内部空间有限。有时座椅在同一个位置上具有多个运动部件,如果对每一个运动部件都设置一个电机来控制其运动的话,无疑很难进行布置,且使得座椅内部结构复杂繁琐。因此需要对这些运动部件的控制结构进行改进;具体而言:如一种具有使用位置和初始位置的按摩座椅,该按摩座椅的按摩头能够转动突出在按摩装置外,也可以收拢在按摩装置内;且在该按摩装置的前端设置一能够活动调节的支撑面板,按摩头隐藏时,该支撑面板能够位于按摩装置的正前方,能够隔绝按摩头的效果;并且当需要按摩功能时,使按摩头向前伸出按摩装置的同时,该支撑面板还能够运动以避让按摩头的伸出动作。继而按摩头的转动与支撑面板移动其实是相关联的,且两者都设置在按摩座椅的按摩装置中;如果采用两个电机分别对两者进行控制,无疑对按摩装置的空间要求很高,会导致按摩装置内部结构繁琐,增加布局难道;且设置两个电机也增加成本。因此,提出采用一个电机来同时控制按摩头转动和支撑面板移动的控制结构,保证两者能够稳定运动的同时,解决对空间的占用以及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通过在主传动轴与第一运动部件之间设置齿传动机构,在主传动轴与第二运动部件之间设置联动组件;使得主传动轴转动能够同时控制第一运动部件转动以及第二运动部件上下移动;且使得第一运动部件转动使其头部伸出在基座外的同时,第二运动部件能够沿基座下移发生避让动作;有效的实现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间的联动;仅通过致动器控制主传动轴转动即可同时控制两个部件运动,传动设计巧妙;使得只需在基座上设置一个致动器和主传动轴即可,使控制结构更加精简,减少对基座空间过多占用。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驱动控制组件、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所述驱动控制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基座
下方的主传动轴以及用于控制该主传动轴转动的致动器;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第一运动部件的上端具有头部,第一运动部件能够相对基座转动以使其头部收拢在基座内或者使其头部向前伸出于基座外;所述第一运动部件与主传动轴之间设有使两者产生联动的齿传动机构,该齿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传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齿以及相应设置在第一运动部件下端的第一从动齿;主传动轴转动能够驱使第一运动部件相对基座进行前后翻转;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纵向设置在基座的前端;且第二运动部件能够相对基座进行上下滑移;在主传动轴与第二运动部件之间设有使两者产生联动的联动组件,该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传动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并与第二主动齿齿接配合的第二从动齿以及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运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齿铰接的驱动连杆;主传动轴转动能够作用联动组件运动以控制第二运动部件上下运动;第一运动部件与第二运动部件在主传动轴的作用下形成联动;初始位置下,第一运动部件的头部隐藏在基座内,第二运动部件位于第一运动部件的正前方以形成遮挡;使用位置下,致动器驱使主传动轴转动使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至其头部向前伸出,且主传动轴能够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运动部件沿基座向下移动以避让第一运动部件的伸出动作。
[0006]作为优选,所述基座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台;所述致动器设置在其中一侧的支撑台上;所述主传动轴为一长轴,主传动轴沿左右方向贯穿于基座。主传动轴为长轴,使得主传动轴具有足够的长度与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配合。
[000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齿设置在主传动轴的中间部位;第二主动齿设置在主传动轴的侧端,且第二主动齿与第一主动齿相间隔。第一主动齿和第二主动齿间隔的设置在主传动轴上,布局合理,且两者互不干涉。
[0008]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从动齿镜像设置在第一运动部件底部的两侧上,且第一从动齿的外轮廓呈扇形形状;所述第一主动齿呈左右间隔的设置在主传动轴中间部位的对应位置处。采用双齿轮齿接传动,使得主传动轴能够更稳定的控制第一运动部件转动;第一运动部件仅需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即可在两种位置下进行切换,故而第一从动齿只需设计为扇形结构即可,设计更加合理;减少对基座内部空间的占用。
[0009]作为优选,第一运动部件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转动横轴,该转动横轴的两端分别露出在第一运动部件的侧端并与支撑台转动连接。使得第一运动部件与基座之间的转动结构稳定;主传动轴只需提供驱使第一运动部件转动的驱动力即可。
[0010]作为优选,所述主传动轴的两侧分别与第二运动部件的两侧之间设有所述的联动组件;且联动组件靠近于相邻的支撑台的内侧。设置两组联动组件,使得主传动轴驱动第二运动部件运动更加稳定;且联动组件设置的靠近支撑台内侧,使得联动组件与基座中间位置的第一运动部件相隔开,两者互不干涉;结构布局更加合理。
[0011]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从动齿转动连接在支撑台上,且第二从动齿位于第二主动齿的上方。第二从动齿转动连接在支撑台上,利用基座自身结构;且使得联动组件与支撑台贴合靠近,使结构设计更紧凑,节省占用体积;且联动组件纵向设置,减小对基座前后空间的占用。
[00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从动齿呈扇形结构,第二从动齿靠近其外周缘处设有连接座,所述驱动连杆的下端铰接在该连接座上;所述连接座沿第二从动齿的转动轨迹上下运动以带动驱动连杆向上或向下运动。利用第二从动齿的转动动作,从而能够带动驱动连杆进行
上下移动,传动设计巧妙;且连接座设置在第二从动齿的外周缘处,使得第二从动齿转动一定角度,连接座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距离最大,传动效果更好。
[0013]作为优选,所述致动器包括马达和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与主传动轴传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台外侧上沿厚度方向凹设有避让槽,所述致动器纵向设置,致动器嵌入安装在该避让槽内。设置支撑台上设置避让槽,使得致动器嵌入安装在避让槽内,从而使得致动器与支撑台整体性更好;且减小致动器外露体积。
[0014]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运动部件为板状件,第二运动部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连接侧板,驱动连杆上端铰接在该连接侧板上;且每个连接侧板与相应一侧的支撑台之间设有滑动导向机构;滑动导向机构包括设置在连接侧板上的上下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设置在基座上的驱动控制组件、第一运动部件和第二运动部件;所述驱动控制组件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基座下方的主传动轴以及用于控制该主传动轴转动的致动器;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连接在基座上,第一运动部件的上端具有头部,第一运动部件能够相对基座转动以使其头部收拢在基座内或者使其头部向前伸出于基座外;所述第一运动部件与主传动轴之间设有使两者产生联动的齿传动机构,该齿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主传动轴上的第一主动齿以及相应设置在第一运动部件下端的第一从动齿;主传动轴转动能够驱使第一运动部件相对基座进行前后翻转;所述第二运动部件纵向设置在基座的前端;且第二运动部件能够相对基座进行上下滑移;在主传动轴与第二运动部件之间设有使两者产生联动的联动组件,该联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主传动轴上的第二主动齿、转动连接在基座上并与第二主动齿齿接配合的第二从动齿以及上下两端分别与第二运动部件和第二从动齿铰接的驱动连杆;主传动轴转动能够作用联动组件运动以控制第二运动部件上下运动;第一运动部件与第二运动部件在主传动轴的作用下形成联动;初始位置下,第一运动部件的头部隐藏在基座内,第二运动部件位于第一运动部件的正前方以形成遮挡;使用位置下,致动器驱使主传动轴转动使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至其头部向前伸出,且主传动轴能够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运动部件沿基座向下移动以避让第一运动部件的伸出动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支撑台;所述致动器设置在其中一侧的支撑台上;所述主传动轴为一长轴,主传动轴沿左右方向贯穿于基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坐具的运动部件状态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动部件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台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齿设置在主传动轴的中间部位;第二主动齿设置在主传动轴的侧端,且第二主动齿与第一主动齿相间隔。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明华虞红潮
申请(专利权)人: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