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2315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交通路面技术领域,能够用于快速通车表面层和永久性应力吸收面层,具有抗变形、防水、抗裂的特点,能够实现功能转换,减少施工工序、节约材料;该沥青面层在应力吸收和表面耐磨之间功能可转换;所述沥青面层包括第一改性沥青层、碎石层和乳化沥青层;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所述碎石层和所述乳化沥青层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和所述碎石层之间还可以依次设有纤维层和第二改性沥青层;阶段性通车时,所述沥青面层先作为表面层通车,后在其上铺设中面层和上面层,其作为应力吸收层发挥作用。作为应力吸收层发挥作用。作为应力吸收层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路面
,尤其涉及一种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路面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论是白改黑还是半刚性基层路面,反射裂缝是道路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多数新建或改扩建道路都需要设计应力吸收层来减少反射裂缝。应力吸收层是一种沥青混合料,铺设于水泥混凝土基层与沥青混合料磨耗面层之间,具有粘弹性高、抗疲劳抗塑性变形能力强以及密实、不透水等特点,能有效减少或缓解旧水泥混凝土板传递给沥青面层的反射裂缝,并能提高沥青路面的抗水害能力。因而,将应力吸收层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再加铺沥青混凝土的大修和改扩建工程的项目较多,但普遍的应力吸收层无法直接通车,其上面必须铺筑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再者水泥路面变形较大,常规沥青混凝土无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增加加铺厚度来改善,导致造价增加和工期变长。一般结构为旧水泥混凝土+应力吸收层+沥青面层,结构层多,工程量大,对于施工工期和施工进度都有一定影响。
[0003]我国路网里程越来越多,很多道路将逐渐进入大修、中修期,道路改扩建也越来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在应力吸收和表面耐磨之间功能可转换;所述沥青面层包括第一改性沥青层、碎石层和乳化沥青层;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所述碎石层和所述乳化沥青层从下向上依次设置;所述乳化沥青层和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部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还包括纤维层和第二改性沥青层,所述纤维层和所述第二改性沥青层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和所述碎石层之间,且所述第二改性沥青层设于所述纤维层上方;此结构下,所述乳化沥青层与所述第二改性沥青层部分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的厚度为5~25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和/或所述第二改性沥青层的沥青为橡胶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的碎石粒径为2.36~4.75mm、4.75~9.5mm和9.5~13.2mm中的任意一种;碎石粒径为2.36~4.75mm时,洒布量为6~8kg/m2;碎石粒径为4.75~9.5mm时,洒布量为8~10kg/m2;碎石粒径为9.5~13.2mm时,洒布量为8~14kg/m2。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功能可转换的沥青面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层中碎石嵌入所述第一改性沥青层或所述第二改性沥青层的深度为所述碎石粒径的60%~70%。7.一种阶段性通车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卫霞石红星刘海权孟喜存张璐杜延昭张志强林纪涛张勇王福祥朱四营孙淑强晏卫革张永利易善斌刘小川刘素华赵雅徐淑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华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