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壁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20164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爬壁机器人,包括机体,机体一侧设有负压吸附组件,负压吸附组件一侧设有移动吸附组件,移动吸附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架和支撑板,两个第二固定架内壁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端固定有第一锥型齿,第一锥型齿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型齿,爬壁机器人在粗糙壁面爬行时,第一耐磨海绵和第二耐磨海绵可模仿生物吸盘边缘肌肉与壁面的密封机理,实现与壁面凸凹颗粒相互交错进而有效避免了外界空气的进入,保证了负压腔内部的真空;始终在形成一个动态负压腔,机器人实现了与水平面呈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爬壁机器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爬壁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爬壁机器人可以在垂直墙壁上攀爬并完成作业的自动化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又称为壁面移动机器人,因为垂直壁面作业超出人的极限,因此在国外又称为极限作业机器人。爬壁机器人必须具备吸附和移动两个基本功能,而常见吸附方式有负压吸附和永磁吸附两种。其中负压方式可以通过吸盘内产生负压而吸附于壁面上,不受壁面材料的限制;永磁吸附方式则有永磁体和电磁铁两种方式,只适用于吸附导磁性壁面。爬壁机器人主要用于石化企业对圆柱形大罐进行探伤检查或喷漆处理,或进行建筑物的清洁和喷涂,现有的爬壁机器人,大多数仅仅适用于特定的壁面作业,面向错综复杂的基础设施壁面则无法胜任,造成爬壁机器人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提出爬壁机器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爬壁机器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爬壁机器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一侧设有负压吸附组件,所述负压吸附组件一侧设有移动吸附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爬壁机器人,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一侧设有负压吸附组件(2),所述负压吸附组件(2)一侧设有移动吸附组件(3);所述移动吸附组件(3)包括第二固定架(31)和支撑板(38),两个所述第二固定架(31)内壁固定有第二电机(36),所述第二电机(36)输出轴端固定有第一锥型齿(314),所述第一锥型齿(314)啮合连接有第二锥型齿(315),所述第二锥型齿(315)一侧固定有第二转轴(313),所述第二转轴(313)一侧固定有第一齿轮(35),四个所述支撑板(38)分别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数量为四个的第一转轴(39)和第三转轴(316),所述第三转轴(316)外侧固定套接有数量为两个的第二齿轮(310),所述第一齿轮(35)与第二齿轮(310)外侧绕接有第二同步带(8),所述第二同步带(8)外侧粘接有第二耐磨海绵(34),所述第二耐磨海绵(34)一侧开设有限位槽(37),所述限位槽(37)内侧粘接有黏附层(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39)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三齿轮(317),所述第三齿轮(317)与第二齿轮(310)外侧绕接有第一同步带(7),所述第一同步带(7)外侧粘接有第一耐磨海绵(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附组件(2)包括第一固定架(21)和支撑架(28),所述第一固定架(21)顶部开设有数量为两个的排气架(22),所述排气架(22)底部固定有第一电机(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8)内部固定有数量为两个的涡流叶轮(210),所述涡流叶轮(210)进气端连通有固定插入于支撑架(28)一侧的进气管(2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机(23)的输出轴端固定于涡流叶轮(210)的输入轴端,所述支撑架(28)一侧设有位于进气管(24)一侧的负压腔(27),所述负压腔(27)一侧设有数量为两个的隔板(26),所述隔板(26)的顶部固定于支撑架(28)的底部,所述隔板(26)的两侧分别抵触于第一同步带(7)和第二同步带(8)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爬壁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8)底部固定有连接架(29),所述连接架(29)内侧壁粘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涛刘帅卫周金伟廖楚光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科晨淞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