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51561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CT服务器、CT扫描模块、CT探测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自动停止模块;所述CT服务器用于控制CT设备整体运行;所述CT扫描模块用于发射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厚度的层面进行实时扫描;所述CT探测模块用于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束,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转换设备转为数字信号,通过所述CT服务器形成含有病灶的图像;自动停止模块自动发出停止信号后通过所述CT服务器发送至所述CT扫描模块中,紧急关闭发射的X线束,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射线,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和辐射剂量的精准性。的精准性。的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CT扫描
,具体涉及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

技术介绍

[0002]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作一个接一个的断面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晰等特点,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
[0003]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186282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自助式CT检测系统,包括传统CT设备、至少一个摄像头、数据处理主机装置系统和语音提示装置。CT设备、摄像头和语音提示装置分别与数据处理装置数据连接,摄像头用于拍摄CT设备的影像采集区,数据处理装置用于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处理拍摄的图像,以及向CT设备和摄像头发出运行指令。本技术自动完成拍片操作,实现自助拍片,可以连接自助出片装置,直接将CT设备扫描的结果进行胶片打印,实现自助出片,可以通过CT影像分析装置实现自助诊断,实现整个CT检查的自助自动化操作。
[0004]上述的这种自助式CT检测系统具有实现自助诊断,实现整个CT检查的自助自动化操作的优点;但是上述的这种自助式CT检测系统依旧存在着一些缺点,如:人为或者机器自动识别都是根据定位像来确定范围,在正式扫描过程中,以胸部扫描为例,由于定位像确定的范围很难特别精准,同时受检者两次屏气幅度很难做到一致,这会导致扫描范围不够要补扫亦或者扫多,需在扫描过程中紧急暂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包括CT服务器、CT扫描模块、CT探测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自动停止模块;
[0008]所述CT服务器用于控制CT设备整体运行;
[0009]所述CT扫描模块用于发射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厚度的层面进行实时扫描;
[0010]所述CT探测模块用于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束,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转换设备转为数字信号,通过所述CT服务器形成含有病灶的图像;
[0011]所述移动控制模块包括扫描位置调节单元和病床调节单元,所述扫描位置调节单元用于控制所述CT扫描模块的扫描位置,根据病人的病灶进行位置调节,所述病床调节单元用于调节CT病床的位置,根据病人的身材进行调节;
[0012]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包括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单元和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单元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病灶图像扫描,自动定位出含有病灶部位的图像
帧,并进行图像分隔,自动得出病灶轮廓区域,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病灶轮廓的图像,得到清晰病灶图像;
[0013]所述自动停止模块分别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通讯连接,所述自动停止模块自动发出停止信号后通过所述CT服务器发送至所述CT扫描模块中,紧急关闭发射的X线束。
[0014]优选的,所述CT服务器中设置有接收模块、发送模块和数据库,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
[0015]优选的,所述转换设备为模拟转换器和数字转换器中的一种。
[0016]优选的,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单元中通过图像差异值计算公式对病灶图像进行图像差异分析,所述差异值计算公式如下;
[0017][0018][0019]其中b为偏差量,Z1和Z
1+l
表示l+1层的卷积输入和输出,也被称为特征图,L
l+1
为Z
1+l
的尺寸,这里假设特征图长宽相同,Z(i,j)对应特征图的像素,K为特征图的通道数,f、s0和p是卷积层参数,对应卷积核大小、卷积步长和填充层数。
[0020]优选的,所述图像处理单元通过采用中值滤波算法对病灶图像的像素分析计算,所述中值滤波算法的公式为:
[0021]G=median[f(x

1,y

1)+f(x,y

1)+f(x+1,y+1)+f(x

1,y)+f(x,y)+f(x+1,y)+f(x

1,y+1)+f(x,y+1)+f(x+1,y+1)
[0022]其中:f(x,y)为模糊区域的影像像素点的灰度值,模糊区域的影像像素点周围九宫格内像素点灰度值,排列后将灰度值的中值作为有效值替换模糊区域的影像像素点;G为滤波后的像素点的灰度值,x,y为图像任一像素点的坐标。
[0023]优选的,所述CT服务器中设置有读取显示单元和解析单元,所述读取显示单元用于读取并显示CT扫描的病灶图像,所述解析单元用于分析病灶图像。
[0024]优选的,所述数据库包括存储单元、备份单元和分类单元,所述存储单元用于CT数据的存储,所述备份单元用于CT数据的备份,所述分类单元用于CT数据根据时间日期进行分类。
[0025]优选的,所述病床调节单元包括水平调节子单元和竖直高度调节子单元,所述水平调节子单元用于调节病床的水平移动位置,所述竖直高度调节子单元用于调节病床的竖直高度位置。
[0026]优选的,所述图像识别模块还包括图像画质评价单元,所述图像画质评价单元用于判断扫描部位的病灶图像画质。
[0027]优选的,所述图像画质评价单元包括图像均值、图像噪声和图像截断误差。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该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中,通过CT扫描模块发射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厚度的层面进行实时扫描,通过CT探测模块和CT服务器将扫描参数,转变成含有病
灶的图像,通过图像识别模块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病灶图像扫描,自动定位出含有病灶部位的图像帧,并进行图像分隔,自动得出病灶轮廓区域,图像处理单元方便处理病灶轮廓的图像,得到清晰病灶图像,自动停止模块自动发出停止信号后通过所述CT服务器发送至所述CT扫描模块中,紧急关闭发射的X线束,减少受检者不必要的射线,提高检查的准确率和辐射剂量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框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移动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图像识别模块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实施例1
[0035]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包括CT服务器、CT扫描模块、CT探测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CT服务器、CT扫描模块、CT探测模块、移动控制模块、图像识别模块和自动停止模块;所述CT服务器用于控制CT设备整体运行;所述CT扫描模块用于发射X线束,对人体检查部位厚度的层面进行实时扫描;所述CT探测模块用于通过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束,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再经转换设备转为数字信号,通过所述CT服务器形成含有病灶的图像;所述移动控制模块包括扫描位置调节单元和病床调节单元,所述扫描位置调节单元用于控制所述CT扫描模块的扫描位置,根据病人的病灶进行位置调节,所述病床调节单元用于调节CT病床的位置,根据病人的身材进行调节;所述图像识别模块包括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单元和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单元通过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模型对病灶图像扫描,自动定位出含有病灶部位的图像帧,并进行图像分隔,自动得出病灶轮廓区域,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用于处理病灶轮廓的图像,得到清晰病灶图像;所述自动停止模块分别与所述图像识别模块通讯连接,所述自动停止模块自动发出停止信号后通过所述CT服务器发送至所述CT扫描模块中,紧急关闭发射的X线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CT服务器中设置有接收模块、发送模块和数据库,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接收图像数据和控制信号,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数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设备为模拟转换器和数字转换器中的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图像识别的CT扫描自动停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单元中通过图像差异值计算公式对病灶图像进行图像差异分析,所述差异值计算公式如下;计算公式如下;其中b为偏差量,Z1和Z
1+l
表示l+1层的卷积输入和输出,也被称为特征图,L
l+1
为Z
1+l
的尺寸,这里假设特征图长宽相同,Z(i,j)对应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达王传兵徐露露王建伟李青宋春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