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1180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鱼选择和消毒;(2)亲鱼强化培育;(3)人工催产。其中,在人工催产过程中利用低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对催产用亲鱼进行照射,并分两次注射第一催产剂、第二催产剂;第一催产剂包括利血平、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第二催产剂包括鲤鱼脑垂体、马来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能够提高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卵巢发育成熟,提高产卵量和卵子质量,进而提高受精率,同时还能降低亲鱼的死亡率。能降低亲鱼的死亡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


[0001]本领域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滨河缺鳍鲇属于鲇形目鲶科缺鳍鲇属,是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常见的食用鱼类之一,在国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下游。由于具有味道鲜美和营养丰富等特点,滨河缺鳍鲇深受消费者欢迎,其经济价值极高,养殖前景也非常广阔。
[0003]目前,滨河缺鳍鲇的繁殖大多数依靠亲本自然成熟来实现产卵,但是由于滨河缺鳍鲇亲本成熟度的差异,会造成产卵的不同步性,这既不利于生产,也无法满足滨河缺鳍鲇的繁殖需求。近几年,随着滨河缺鳍鲇苗种需求量的持续上升,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常采用人工催产的方式来提高其繁殖效率。然而,滨河缺鳍鲇的雌鱼亲鱼的人工催产技术成功率较低,导致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均较低且极其不稳定。因此,急需寻找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人工催产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以提高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卵巢发育成熟,提高产卵量和卵子质量,进而提高受精率。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1)亲鱼选择和消毒
[0007]选择4龄以上的雌性滨河缺鳍鲇作为催产用亲鱼,并对催产用亲鱼进行体表消毒;
[0008](2)亲鱼强化培育
[0009]对催产用亲鱼进行强化培育;
[0010](3)人工催产
[0011]对经过强化培养的催产用亲鱼分两次注射第一催产剂、第二催产剂;
[0012]第一催产剂包括利血平、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0013]第二催产剂包括鲤鱼脑垂体、马来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0014]第一催产剂和第二催产剂的注射方法如下:利用至少1个二氧化碳激光器对催产用亲鱼进行照射0.5~1小时,然后注射第一催产剂,10~12小时后,注射第二催产剂;
[0015]第一催产剂的用量为:每千克催产用亲鱼注射3~5μg利血平、3~5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500~8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0016]第二催产剂的用量为:每千克催产用亲鱼注射1~3μg鲤鱼脑垂体、1~2μg马来地欧酮和100~2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0017]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功率密度为2mW/mm2~4mW/mm2。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包括亲鱼选择和消毒、亲
鱼强化培育、人工催产三个步骤。在人工催产前先对雌性滨河缺鳍鲇进行强化培育,能够提高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免疫力,有利于提高后续人工催产的成功率。对雌性滨河缺鳍鲇采用两次注射的方式,搭配使用不同种类和不同剂量的催产剂进行催产,其中,第一催产剂选择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性腺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配合利血平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能够促进雌性滨河缺鳍鲇的性腺发育,并导致卵子的成熟和排卵,缩短产卵所需时间;第二催产剂选择的马来地欧酮能够显著提高血液内促性腺激素的含量,与鲤鱼脑垂体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配合使用能够提高产卵率、卵子质量。在注射催产剂前采用低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对雌性滨河缺鳍鲇进行照射,使得雌性滨河缺鳍鲇处于求偶兴奋状态,显著提高了催情成功率,能够提高鱼卵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育苗成活率,同时低功率二氧化碳激光还能降低亲鱼的死亡率。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工催产方法能够促进雌性滨河缺鳍鲇的性腺发育,实现了雌性滨河缺鳍鲇人工促熟催产,并且催产成功率高,产卵时间统一,产卵量多,有利于提高产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解决了雌性滨河缺鳍鲇排卵不同步的问题,并为雌性滨河缺鳍鲇的人工繁殖提供优质鱼苗。
[0019]优选地,在步骤(1)中,消毒的具体操作为:将催产用亲鱼浸泡于含有 2~4wt

食盐或海盐的水溶液中5~15分钟;其中,消毒过程中充氧,并将水体温度控制为22~28℃。
[0020]优选地,在亲鱼强化培育过程中,利用强化培育饲料投喂催产用亲鱼;强化培育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蛋白粉30~40份,膨化豆粉5~10份,维生素D 1~3份,维生素E 1~3份,鱼油5~7份,螺旋藻粉5~10份,益生菌复合制剂 5~8份;益生菌复合制剂由丁酸梭菌粉、乳酸菌粉、凝结芽孢杆菌粉按照质量比 1~3:2~3:1~2混合而成。
[0021]本方案提供的强化培育饲料中含有螺旋藻粉和益生菌复合制剂,其中,螺旋藻粉的加入使得强化培育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更加丰富,易于被雌性滨河缺鳍鲇亲鱼消化吸收,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亲鱼的死亡率,而加入的益生菌复合制剂中含有丁酸梭菌份、乳酸菌粉和凝结芽孢杆菌粉,这几种益生菌之间的配合使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亲鱼的免疫力。本方案中的强化培育饲料各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人工催产后的亲鱼成活率,为人工催产的成功率以及鱼苗存活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0022]优选地,在亲鱼强化培育的过程中,保持水温22~28℃,光照强度为 50~100Lux,溶解氧5mg/L以上,pH值为7.0~8.0,每天换水2~3次,换水量为水体体积的50~60%。
[0023]本方案通过对亲鱼强化培育过程中的水温、光照强度、溶解氧、pH以及换水量等条件进行严格控制,为亲鱼提供良好的强化培育环境,这些条件也符合雌性滨河缺鳍鲇的繁殖习性,对这些条件进行调节使得亲鱼的繁殖效率更高,进一步为亲鱼性腺发育的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
[0024]优选地,在人工催产前,利用抗应激剂对经过强化培育的所述催产用亲鱼进行处理;抗应激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维生素6~15份、无机盐5~15份、谷胱甘肽3~5份、血清素5~8份、抗菌肽5~10份、葡萄糖20~30份。
[0025]本方案在人工催产前,利用抗应激剂对亲鱼进行处理,抗应激剂中含有的维生素、无机盐、谷胱甘肽、血清素、抗菌肽和葡萄糖,这几种组分之间具有良好的协同增效作用,能够提高雌性滨河缺鳍鲇亲鱼的机体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减少由于注射催产剂导致的鱼类应激反应强烈的现象,进而减少鱼体的损伤和降低亲鱼的死亡率。
[0026]优选地,维生素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维生素C 5~10份、维生素E 1~5 份。
[0027]本方案涉及的抗应激剂含有的维生素由维生素C和维生素E组成,其中,维生素C作为脯氨酸羟化为羟脯氨酸的一种辅助因子,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具有提高亲鱼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抗应激能力等作用;维生素E则能够通过降低亲鱼血液中的可的松水平来缓解亲鱼由于注射催产剂导致的胁迫,能够提高亲鱼的抗应激能力。
[0028]优选地,无机盐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氯化钠3~7份、氯化钾2~8份。
[0029]优选地,在人工催产过程中,保持水温22~28℃,光照强度为300~500Lux,溶解氧8mg/L以上,pH值为7.0~8.0,每天换水1~2次,换水量为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亲鱼选择和消毒选择4龄以上的雌性滨河缺鳍鲇作为催产用亲鱼,并对所述催产用亲鱼进行体表消毒;(2)亲鱼强化培育对所述催产用亲鱼进行强化培育;(3)人工催产对经过强化培养的所述催产用亲鱼分两次注射第一催产剂、第二催产剂;所述第一催产剂包括利血平、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述第二催产剂包括鲤鱼脑垂体、马来地欧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述第一催产剂和所述第二催产剂的注射方法如下:利用至少1个二氧化碳激光器对所述催产用亲鱼进行照射0.5~1小时,然后注射所述第一催产剂,10~12小时后,注射所述第二催产剂;所述第一催产剂的用量为:每千克所述催产用亲鱼注射3~5μg利血平、3~5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500~8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述第二催产剂的用量为:每千克所述催产用亲鱼注射1~3μg鲤鱼脑垂体、1~2μg马来地欧酮和100~200IU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所述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功率密度为2mW/mm2~4mW/mm2。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消毒的具体操作为:将所述催产用亲鱼浸泡于含有2~4wt

食盐或海盐的水溶液中5~15分钟;其中,所述消毒过程中充氧,并将水体温度控制为22~28℃。3.如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雌性滨河缺鳍鲇的催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亲鱼强化培育过程中,利用强化培育饲料投喂所述催产用亲鱼;所述强化培育饲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蛋白粉30~40份,膨化豆粉5~10份,维生素D1~3份,维生素E1~3份,鱼油5~7份,螺旋藻粉5~10份,益生菌复合制剂5~8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清王敏奇李燕李怡凌石凤德黄绍刚普忠南
申请(专利权)人:西双版纳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