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36963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包括受精鱼卵孵化过程:将大鳞四须鲃的受精鱼卵置于投放有电气石的水体中孵化,在孵化水体中的电气石投放量为10~30g/L。通过向孵化受精鱼卵的孵化水体中投放电气石,从而提高孵化水体中的负离子含量,孵化水体中的负离子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气分子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孵化水体中的溶氧量。通过提升孵化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了受精鱼卵在孵化过程中缺氧的几率,由此既提高了受精鱼卵的孵化率,也避免了受精鱼卵因缺氧而提前脱膜引起死亡或畸形发育的情况。形发育的情况。形发育的情况。

An artificial hatching method of Barbus maximus eg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鳞四须鲃主要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水系中的一级支流南腊河和罗梭江,是本地特有的土著鱼类。大鳞四须鲃的主要营养指标与我国中华倒刺鲃、光倒刺鲃相似,高于某些淡水经济鱼类,表明大鳞四须鲃为食用价值很高的优质鱼类。近年来,由于人们过度捕捞,大鳞四须鲃逐渐稀少,基于此,提出一种系统、科学的大鳞四须鲃的人工繁殖技术方案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
[0003]大鳞四须鲃的鱼卵属于浮性卵,在孵化的过程中,浮性卵漂浮在水面上,大量鱼卵集结、相互挤压,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容易导致鱼卵缺氧,另一方面死卵滋生的细菌更容易传染给其他正常的鱼卵,降低鱼卵孵化的成功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以提高大鳞四须鲃鱼卵的孵化成功率。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包括受精鱼卵孵化过程:将大鳞四须鲃的受精鱼卵置于投放有电气石的水体中孵化,在孵化水体中的电气石投放量为10~30g/L。
[0006]通过向孵化受精鱼卵的孵化水体中投放电气石,利用电气石使水发生电解,从而提高孵化水体中的负离子含量,孵化水体中的负离子能够与空气中的气体分子结合,从而增大了孵化水体中的空气含量,特别地,在空气所包括的气体分子中,氧气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更具亲电性,在与孵化水体的负离子结合的竞争中,氧气分子更占优势,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孵化水体中的溶氧量。通过提升孵化水体中的溶氧量,降低了受精鱼卵在孵化过程中缺氧的几率,由此既提高了受精鱼卵的孵化率,也避免了受精鱼卵因缺氧而提前脱膜引起死亡或畸形发育的情况。以负离子吸附氧气分子的形式提高孵化水体中的含氧量,在无需直接充氧的情况下能够使孵化水体中的氧气得到持续不断的补充,既避免了充氧激烈扰动孵化水体对受精鱼卵的孵化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能够使孵化环境中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降低了大鳞四须鲃的孵化成本。
[0007]另一方面,水体中的负离子对孵化水体中的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受精鱼卵在孵化过程中感染有害细菌的几率,也能够改善孵化水体的水质,从而为受精鱼卵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以电气石水解水分的形式提供具有抗菌效果的负离子,避免了由于外源添加杀菌剂而对孵化水体造成次生污染,也避免了抗菌剂的残留对大鳞四须鲃的生长或食用造成不利影响。
[0008]优选地,在孵化受精鱼卵的过程中,使孵化水体的酸碱度满足pH=7.5~8。剑水蚤是水体中常见的孽生浮游生物,是鱼苗孵化阶段最大的敌害,当其大量侵入孵化池,就会咬
破鱼卵或咬死仔鱼。孵化水体在电气石的电解作用下富含负离子,负离子对水体中的剑水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在pH=7.5~8的酸碱度下,对剑水蚤能达到优良的抑制效果。
[0009]优选地,在孵化受精鱼卵的过程中,使电气石漂浮浸泡于孵化水体的水面。大鳞四须鲃鱼卵为浮性卵,使电气石漂浮浸泡于孵化水体的表面,能够使孵化水体的水面富集氧气,从而能够及时地为漂浮于水面的受精鱼卵补给氧气。
[0010]优选地,在孵化受精鱼卵之前,对受精鱼卵进行预浸泡处理,预浸泡处理包括:第一次预浸泡处理,将受精鱼卵置于H2O2水溶液中浸泡,H2O2水溶液中的H2O2含量不超过35μL/L,浸泡时间不超过20分钟;第二次预浸泡处理,将受精鱼卵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
[0011]利用H2O2水溶液对受精鱼卵进行预浸泡,能够有效地抑制受精鱼卵表面附近的病菌生长,提高受精鱼卵的孵化率。然而,H2O2不宜以过高浓度长期地附着在鱼卵的表面,否则会对鱼卵造成损伤。在对经过H2O2水溶液预浸泡后,采用磷酸盐缓冲液对受精鱼卵进行浸泡,以除去受精鱼卵表面多余的H2O2。
[0012]优选地,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不低于10g/L的蛋黄素。利用含有蛋黄素的磷酸盐缓冲液对经过H2O2溶液浸泡的受精鱼卵进行浸泡,能够对受精鱼卵的卵膜起到优良的保护作用,进而降低受精鱼卵提前脱膜的概率、提高受精鱼卵的孵化率。此外,浮性卵的孵化过程中,通常可见孵化水体的水面漂浮着一层油污,油污的存在,不仅降低了孵化水体的洁净度,也会隔绝鱼卵与空气的接触,从而导致鱼卵缺氧。而采用含有蛋黄素的磷酸盐缓冲液浸泡受精鱼卵,能够有效地减少受精鱼卵在孵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油污,使受精鱼卵的孵化水体保持洁净,不仅减少了病菌的滋生还减少了受精鱼卵缺氧的情况。
[0013]优选地,磷酸盐缓冲液的pH=7.6。
[0014]优选地,在第一次预浸泡处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H2O2水溶液的H2O2含量为20~30μL/L。
[0015]优选地,在第一次预浸泡处理的过程中,所采用的H2O2水溶液的H2O2含量为25μL/L。
[0016]优选地,第一次预浸泡处理的时间为10~20分钟。
[0017]优选地,在完成受精鱼卵孵化过程后,还包括仔鱼培育过程:以从受精鱼卵孵化得到的仔鱼作为培育对象,将仔鱼置于投放有电气石的水体中培育,在培育水体中的电气石投放量为10~30g/L。在仔鱼培育阶段,培育水体中的电气石能够向培育水体中释放红外线和微电流,能够刺激仔鱼体内细胞的生长发育,提高仔鱼体内的含氧量,从而促进仔鱼新陈代谢,进而加快仔鱼对卵黄囊的吸收,也能够提高仔鱼的免疫力,提高仔鱼的存活率、降低仔鱼发育过程中的畸变率。此外,如上所述电气石能够提高水体中的负离子含量,从而抑制培育水体中有害病菌和藻类的生长,而由电气石所释放的红外线产生的热量能够维持培育水体的水温,由此能够为仔鱼提供优良的培育环境。
[0018]优选地,仔鱼培育过程至少持续至仔鱼的卵黄囊被完全吸收。
[0019]优选地,在电气石中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形成电气石源混合物料,在仔鱼培育过程中,以投放电气石源混合物料的形式向培育水体中引入电气石;在电气石源混合物料中,过渡金属氧化物的掺杂量为占电气石的1~5wt%。通过以向电气石中掺杂过渡金属氧化物,增强电气石表面的微电流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仔鱼的细胞活力,促进仔鱼的生长发育。
[0020]优选地,过渡金属氧化物包括氧化锌、氧化铜、氧化银、氧化锰中的至少一种。
[0021]优选地,过渡金属氧化物为二氧化锰。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1中孵化水体在不同pH值下的剑水蚤抑杀率统计图,其中,(a)对应实施例1设置的对照处理,(b)对应实施例1设置的处理A1,(c)对应实施例1设置的处理A2。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实施例1
[0025]1.实验设置方式
[0026]对照处理:在净水中按照50个/L的密度投放剑水蚤,试验中,以氢氧化钠和醋酸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受精鱼卵孵化过程:将大鳞四须鲃的受精鱼卵置于投放有电气石的水体中孵化,在孵化水体中的电气石投放量为10~30g/L。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孵化所述受精鱼卵的过程中,使所述孵化水体的酸碱度满足pH=7.5~8。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孵化所述受精鱼卵的过程中,使所述电气石漂浮浸泡于所述孵化水体的水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孵化所述受精鱼卵之前,对所述受精鱼卵进行预浸泡处理,所述预浸泡处理包括:第一次预浸泡处理,将所述受精鱼卵置于H2O2水溶液中浸泡,所述H2O2水溶液中的H2O2含量不超过35μL/L,浸泡时间不超过20分钟;第二次预浸泡处理,将所述受精鱼卵置于磷酸盐缓冲液中浸泡。5.如权利要求4上述大鳞四须鲃鱼卵的人工孵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盐缓冲液中含有不低于10g/L的蛋黄素。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奇王云清李燕李怡凌石凤德黄绍刚普忠南
申请(专利权)人:西双版纳云博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