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51087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3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对在涌水点附近设置降压井,通过降压井降水方式对涌水点的水压进行分散,并对涌水点采用坑底暗排引流方式进行涌水进行引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通过在涌水点附近设置若干将降水井,通过降水井分担涌水点的涌水量,方便基坑内的分区垫层施工,并通过在涌水点设置蓄水坑对涌水点进行包裹,能够让涌水点通过自身水压进入到引流管道内,并通过引流管道将涌水水体排放至指定集水坑内,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保证基坑施工安全。保证基坑施工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 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土地的减少,临海地区改造开发力度增加,这些地 区的建筑工程,地质复杂,地基基础施工难度大,这类工程地质往往有杂填土、 淤泥、细粉砂、中粗砂、圆砾层等土质,在该种地质条件下施工基坑支护工程 时,很容易因为地下砂层、富水层受涨落潮流动影响导致支护桩或止水桩施工 质量较差,导致基坑支护系统达不到设计效果;在基坑底以下砂层等富水层部 位止水桩不能有效闭合而产生漏水,导致基坑底部承压水层与临海区域形成水 力联系,进而导致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承压水在底板薄弱点返涌导致坑底涌水 涌沙,源源不断的海水通过承压水富水层持续涌水,影响工程地下室底板及结 构施工。基坑土方开挖时,产生基坑涌水涌砂时,要及时分析涌水原因,针对 性的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才能在后续土方开挖及地下室施工时有效处理,减 少基坑隐患,保证施工质量、安全、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 保障基坑施工安全。
[0004]本专利技术所采用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包括对在涌水点附近设置降压井,通 过降压井降水方式对涌水点的水压进行分散,并对涌水点采用坑底暗排引流方 式进行涌水进行引流。
[000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在涌水点附近设置降水井的方式对涌水点进行 降压的过程包括:
[0007]S101、通过地质勘探数据以及涌水量计算,确定降水井的设置数量、点位 选择和设置深度;
[0008]S102、在预设点位下设置降水井,使降水井达到设置深度;
[0009]S103、对设置好的降水井进行洗井;
[0010]S104、抽取降水井内的水体,将其排放至施工区外指定集水坑。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103中,在预设点位设置降水井的过程包 括:
[0012]S1021、设置外围钢管,并在外围钢管的下部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并在设置 透水孔的管壁通过钢丝进行包裹,外围钢管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头;
[0013]S1022、在外围钢管内部设置内层水管,并在外围钢管与内层水管之间初步 填塞碎石,内层水管的下部也设置渗水孔,内层水管上设置渗水孔的管壁上包 裹滤砂网;
[0014]S1023、将外围钢管和内层水管一同进行下放,直至达到预设深度;
[0015]S1024、在内层水管内设置抽水水泵,抽水水泵应下放至内层水管的下部设 置渗
水孔的位置处。
[0016]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1023中,外围钢管和内层水管下方至指 定深度后,向外围钢管与内层水管的之间的下部空间和中部空间填满碎石,在 外围钢管与内层水管之间的上部空间填充黏土,最外侧通过混凝土打封。
[0017]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101中,降水井的点位选择应在后施工的 底板区域距离涌水点小于20米的范围内,降水井的设置深度应根据地质勘探数 据,使得降水井的深度应当达到透水层以下至少一米。
[0018]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涌水量的计算分为两种,若施工地为非近 海施工,则采用第一计算方式,第一计算方式的计算公式为:
[0019][0020]其中::k—渗透系数(m/d);
[0021]Q—基坑涌水量(m3/d);
[0022]M—含水层厚度(m);
[0023]S—水位降深(m);
[0024]R—引用影响半径(m),
[0025]r0—基坑半径(m);
[0026]若施工地位近海施工,则采用第二计算方式,第二计算方式的计算公式为:
[0027][0028]其中:K—渗透系数(m/d);
[0029]Q—基坑涌水量(m3/d);
[0030]M—含水层厚度(m);
[0031]S—水位降深(m);
[0032]b—基坑中心距岸边的距离;
[0033]r0—基坑半径(m);
[0034]上述第一计算方式和第二计算方式的计算公式中:基坑涌水量Q、含水层 厚度M和水位降深S均可以通过地质勘探获得数据,渗透系统K需要在施工现 场进行测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0035][0036]其中:K—渗透系数(m/d);
[0037]Q—抽水孔涌水量(m3/d);
[0038]M—含水层厚度(m);
[0039]S—抽水孔水位降深(m);
[0040]R—抽水井含水层影响半径(m),
[0041]r—抽水井半径(m)。
[0042]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降水井的设置数量应当满足所有降水井的 总排水量应当达到涌水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0043]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所述坑底暗排引流的过程包括:
[0044]S201、在涌水处下挖蓄水坑;
[0045]S202、在蓄水坑中通过碎石进行填充,并在填充碎石的过程中,在碎石之 中放置降水桶,降水桶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水孔,且降水桶的外侧包裹有滤砂网;
[0046]S203、在碎石上侧铺设土工布,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垫层;
[0047]S204、在降水桶内设置水泵对蓄水坑内水体进行外排,进行周边施工作业;
[0048]S205、埋设引流管道,引流管道的一端铺设至集水坑,撤掉水泵后,将引 流管道与降水桶进行连接后,封闭降水桶,涌水通过自身水压顺沿降水桶和引 流管排放至集水坑中。
[0049]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步骤S205中,引流管道的铺设需要跨域多个施 工区的,在进行分区施工时,在混凝土垫板施工之前都需要进行铺设碎石垫层 并完成相应引流管道的铺设。
[0050]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本专利技术在对涌水降水施工之前,需要对是否存在承压 水涌水风险进行判断,其判断公式为:
[0051]H
·
γs≥Fs
·
γw
·
h;
[0052]其中:H—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距离(m),此值根据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报告确定;
[0053]γs—基坑底至承压含水层顶板间的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一般为 18.7KN/m3;
[0054]h—承压水头高度至承压含水层顶板的距离(m);
[0055]γw—水的重度(KN/m3);
[0056]Fs—安全系数。
[005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58]1、本专利技术的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通过在涌水点附近设置若干将 降水井,通过降水井分担涌水点的涌水量,方便基坑内的分区垫层施工,并通 过在涌水点设置蓄水坑对涌水点进行包裹,能够让涌水点通过自身水压进入到 引流管道内,并通过引流管道将涌水水体排放至指定集水坑内,保证基坑施工 安全;
[0059]2、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承压水涌水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在涌水点附近设置降压井,通过降压井降水方式对涌水点的水压进行分散,并对涌水点采用坑底暗排引流方式进行涌水进行引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涌水点附近设置降水井的方式对涌水点进行降压的过程包括:S101、通过地质勘探数据以及涌水量计算,确定降水井的设置数量、点位选择和设置深度;S102、在预设点位下设置降水井,使降水井达到设置深度;S103、对设置好的降水井进行洗井;S104、抽取降水井内的水体,将其排放至施工区外指定集水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3中,在预设点位设置降水井的过程包括:S1021、设置外围钢管,并在外围钢管的下部管壁上设置透水孔,并在设置透水孔的管壁通过钢丝进行包裹,外围钢管的下端设置为圆锥头;S1022、在外围钢管内部设置内层水管,并在外围钢管与内层水管之间初步填塞碎石,内层水管的下部也设置渗水孔,内层水管上设置渗水孔的管壁上包裹滤砂网;S1023、将外围钢管和内层水管一同进行下放,直至达到预设深度;S1024、在内层水管内设置抽水水泵,抽水水泵应下放至内层水管的下部设置渗水孔的位置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3中,外围钢管和内层水管下方至指定深度后,向外围钢管与内层水管的之间的下部空间和中部空间填满碎石,在外围钢管与内层水管之间的上部空间填充黏土,最外侧通过混凝土打封。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中,降水井的点位选择应在后施工的底板区域距离涌水点小于20米的范围内,降水井的设置深度应根据地质勘探数据,使得降水井的深度应当达到透水层以下至少一米。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降水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涌水量的计算分为两种,若施工地为非近海施工,则采用第一计算方式,第一计算方式的计算公式为:其中::k—渗透系数(m/d);Q—基坑涌水量(m3/d);M—含水层厚度(m);S—水位降深(m);R—引用影响半径(m),r0—基坑半径(m);若施工地位近海施工,则采用第二计算方式,第二计算方式的计算公式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海明周一凡黄小星蔡鑫敏陈达何沛林李程林郑俊泰王亚坤叶舟李烨卢加新吕存伍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