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13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5
本申请涉及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导流墙,两个所述导流墙之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槽底开设有沉淀槽,且所述沉淀槽的内部设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导流墙之间滑动连接。本申请具有减少砂石等杂质堆积在相对的导流墙之间的底部,便于对河流进行导流的效果。行导流的效果。行导流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导流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设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河道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桥梁跨河施工作业时,由于桥梁区域内施工作业面狭小,河道无法绕行进行导流,一般需要人工进行导流作业,一般导流形式采用普通钢板桩围堰作业、土围堰作业、桩模导流围堰作业等。
[0003]普通钢板桩围堰需要带水作业并且造价高;土围堰由于桥梁基础开挖深度大,有渗水塌方的危险隐患,需要多次导流;桩模导流围堰对于河流水深且河底高差较大的河道安全性较差,围堰为定制围堰造价高且不可重复利用,整体经济型及安全性差。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施工成本,且便于提高施工周期,一般会在需要引流的位置铸造混凝土的导流墙对河流进行导流。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在用导流墙对河流进行导流时,由于河流内部砂石等杂质较多,且导流时的流速较慢,砂石等杂质易沉积在底部造成杂质的堆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砂石等杂质堆积在相对的导流墙之间的底部,便于对河流进行导流,本申请提供一种河道导流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导流墙,两个所述导流墙之间形成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槽底开设有沉淀槽,且所述沉淀槽的内部设置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与所述导流墙之间滑动连接。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相对设置的导流墙形成的导流槽对河流进行导流,且位于导流槽内部河流中的砂石等杂质会沉积在沉淀箱的内部,进而操作人员通过将沉淀箱自导流槽的内部取出进行清理,进而减少砂石等杂质堆积在相对的导流墙之间的底部,便于对河流进行导流。
[0009]可选的,所述沉淀箱沿着宽度方向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动部以及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二滑动部靠近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侧水平开设有调节槽,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端伸入到所述调节槽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槽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伸入到所述调节槽内部的调节结构。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调节结构将第一滑动部伸入到调节槽的内部,且便于根据相对的两个导流墙之间的间距来进行调节沉淀箱的宽度,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调节。
[0011]可选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位于所述调节槽的内部水平设置的丝杠,所述第一滑动部相对于所述丝杠的位置开设有调节孔,所述丝杠伸入到所述调节孔的内部且相对螺纹连接,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二滑动部之间转动连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丝杠,使得丝杠带动第一滑动部朝向靠近第二
滑动部的一侧或者背离第二滑动部的一侧移动,进而调节整体的沉淀箱的宽度。
[0013]可选的,所述丝杠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棘轮,所述第二滑动部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与所述棘轮啮合连接。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棘轮和棘爪的相对配合,使得当棘轮和棘爪相对啮合时,丝杠只能单向转动,进而减少丝杠带动第一滑动部朝向靠近第二滑动部的一侧移动,减少沉淀箱的宽度减少的情况。
[0015]可选的,所述沉淀箱沿着长度方向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翻转部以及第二翻转部,所述第一翻转部与所述第二翻转部之间铰接设置,所述第一翻转部能够将所述第二翻转部的顶端开口遮蔽。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第一翻转部翻折到第二翻转部的上方,进而便于将第二翻转部的顶端开口遮蔽,进而减少位于沉淀箱上方的砂石等杂质在自沉淀槽的内部取出时造成的杂质流出的情况。
[0017]可选的,所述第一翻转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翻转部背离所述第一翻转部的一侧竖直开设有卡槽,当所述第一翻转部翻折到所述第二翻转部上时,所述卡块伸入到所述卡槽的内部,所述卡槽的内部水平滑动连接有锁定块,所述锁定块背离所述卡槽中心的一侧水平设置有弹性件,当所述卡块伸入到所述卡槽的内部时,所述锁定块能够将所述卡块锁定在所述卡槽的内部。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翻转部进行翻折,进而卡块伸入到卡槽的内部,且弹簧推动锁定块朝向靠近卡块的一侧移动,进而将卡块卡在卡槽的内部,进而将第一翻转部和第二翻转部相对固定。
[0019]可选的,所述沉淀箱的侧壁竖直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导流墙的侧壁相对于所述限位块的位置竖直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能够伸入到所述限位槽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限位块伸入到限位槽的内部相对滑动,进而便于将沉淀箱放入到沉淀槽的内部,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0021]可选的,所述导流墙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预埋钢筋,地面的内部相对于所述预埋钢筋的位置预埋固定有预埋板,所述预埋钢筋与所述预埋板固定连接。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在导流墙底端的预埋钢筋固定在预埋板上,进而提高导流墙与地面的连接强度。
[00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1.通过相对设置的导流墙形成的导流槽对河流进行导流,且位于导流槽内部河流中的砂石等杂质会沉积在沉淀箱的内部,进而操作人员通过将沉淀箱自导流槽的内部取出进行清理,进而减少砂石等杂质堆积在相对的导流墙之间的底部,便于对河流进行导流。
[0025]2.通过调节结构将第一滑动部伸入到调节槽的内部,且便于根据相对的两个导流墙之间的间距来进行调节沉淀箱的宽度,便于操作人员进行调节。
[0026]3.通过设置的第一翻转部翻折到第二翻转部的上方,进而便于将第二翻转部的顶端开口遮蔽,进而减少位于沉淀箱上方的砂石等杂质在自沉淀槽的内部取出时造成的杂质流出的情况。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的预埋钢筋位置处的剖视图;
[0029]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的沉淀箱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的沉淀箱的第一翻转部翻转到第二翻转部上方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的卡块在卡槽内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的丝杠位置处的结构剖视图;
[0033]图7是图6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0034]附图标记说明:1、导流墙;11、预埋钢筋;12、预埋板;13、导流槽;131、进水端;132、出水端;14、限位槽;15、沉淀槽;2、沉淀箱;21、第一翻转部;211、卡块;212、卡固杆;213、卡固帽;214、卡台;22、第二翻转部;221、卡槽;222、锁定块;223、弹簧;23、第一滑动部;231、调节孔;24、第二滑动部;241、调节槽;242、驱动槽;243、操作孔;244、操作板;25、丝杠;251、驱动轮;252、棘轮;253、棘爪;26、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导流墙(1),两个所述导流墙(1)之间形成导流槽(13),所述导流槽(13)的槽底开设有沉淀槽(15),且所述沉淀槽(15)的内部设置有沉淀箱(2),所述沉淀箱(2)与所述导流墙(1)之间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2)沿着宽度方向包括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滑动部(23)以及第二滑动部(24),所述第二滑动部(24)靠近所述第一滑动部(23)的一侧水平开设有调节槽(241),所述第一滑动部(23)的一端伸入到所述调节槽(241)的内部且相对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槽(24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23)伸入到所述调节槽(241)内部的调节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有位于所述调节槽(241)的内部水平设置的丝杠(25),所述第一滑动部(23)相对于所述丝杠(25)的位置开设有调节孔(231),所述丝杠(25)伸入到所述调节孔(231)的内部且相对螺纹连接,所述丝杠(25)与所述第二滑动部(24)之间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杠(25)上同轴固定连接有棘轮(252),所述第二滑动部(2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棘爪(253),所述棘爪(253)与所述棘轮(252)啮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导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文博谢帅郑海明汪洋赵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