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滨海挡潮闸清淤系统及清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挡潮闸在防潮抗台、提高排洪排涝能力、防止土地盐碱化、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挡潮闸的建立改变了河流海岸的动力条件和径流与潮流之间的能量平衡,导致闸下河道出现严重的泥沙淤积问题,显著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
[0003]目前,治理挡潮闸闸下淤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0004](1)扩大水源,引水冲淤
[0005]通过引外调水,增加河道冲淤水源补给,提高下游河道冲淤效果。然而,该方法需要引入外调水,不仅增加闸下河道冲淤成本,而且也浪费大量珍贵的淡水资源。
[0006](2)汛期泄水冲淤
[0007]汛期河道流量较大,具有较好的冲淤效果。然而,挡潮闸可调节库容量较小,汛期也难以蓄集较多水资源量。此外,汛期泄水冲淤受季节周期影响,难以实现全年冲淤。
[0008](3)机械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引水和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潮闸(30)、整流堰(40)和纳潮闸(50);所述挡潮闸(30)、整流堰(40)及纳潮闸(50)沿系统上游到下游依次设置;所述挡潮闸(30)与纳潮闸(50)的闸门交错布置;所述纳潮闸(50)两侧边墩上游方向连接导流坝(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及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潮闸(30)的闸顶高程高于汛期大潮高潮位2.0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及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堰(40)的宽度为0.5m
‑
1.0m,高度为汛期大潮高潮位时纳潮闸(50)下游河道水深的一半;相邻两条整流堰(40)间距为10m
‑
20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及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堰(40)的轴线与挡潮闸(30)的闸门轴线相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及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潮闸(50)的闸门总净宽小于挡潮闸(30)闸门总净宽,且缩窄幅度不低于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兼具引水及纳潮冲淤功能的双闸调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丁坝(10)和引水首部枢纽(2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