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085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包括上部固定件、下部固定件和承重支架,承重支架包括纵向支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上部固定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下部固定件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相对于上部固定件、下部固定件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进而带动承重支架旋转;上部固定件和下部固定件分别与次龙骨木方固定连接。本装置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施工快捷,在不影响大模板操作平台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利用竖向空间对大模板进行重叠存放,有效降低大模板存放场地需求,适用于核电、军工以及民用建筑项目大模板操作平台的使用,可广泛推广应用。可广泛推广应用。可广泛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


[0001]本技术属于核电、军工及民用建筑项目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

技术介绍

[0002]在核电、军工及民用建筑项目中大模板使用非常普遍,具有使用合理、安全、降低成本等特点,但传统大模板操作平台固定在次龙骨上,形成悬挑的结构,导致大模板不能利用竖向空间重叠存放;实际施工中,对于场地狭小的项目,很难提供充足的场地用于每块模板单独存放,造成大模板管理困难。为解决大模板存放问题,现场作业班组会将操作平台进行拆除重叠存放,使用时再对操作平台进行安装。但由于重新安装操作平台时间较长,迫于工程进度的压力和塔吊使用时间的限制,现场作业人员经常会不安装操作平台,直接对大模板进行吊运安装,然后再采用脚手架钢管进行操作平台的搭设,使之满足混凝土浇筑需求,如此操作,不仅影响工程进度,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用于墙体大模板安装完成后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人员操作平台的搭建。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包括上部固定件、下部固定件和承重支架;所述上部固定件和下部固定件上下设置,分别与次龙骨木方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支架分别与上部固定件和下部固定件连接,并可相对于上部固定件和下部固定件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以达到支架折叠的效果。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承重支架包括纵向支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下分布,位于纵向支杆的同一侧;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固定在纵向支杆下端,第一支撑杆与纵向支杆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撑杆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上部固定件连接,第二连接部与下部固定件连接,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可相对于上部固定件、下部固定件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进而带动承重支架旋转,以达到支架折叠的效果。
[0007]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固定件包括第一U型卡槽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第一U型卡槽的背板上,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第一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和钢销安装孔,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螺栓孔和钢销安装孔,第一连接部通过螺栓和钢销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接板之间;所述下部固定件包括第二U型卡槽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设置在第二U型卡槽的背板上,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第二连接部的厚度;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螺栓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螺栓孔,第二连接
部通过螺栓安装在两个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上下位置对应。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加强杆,加强杆分别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加强杆形成三角形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杆上设置有防护栏,纵向支杆上有若干个安装孔和安装座,所述防护栏通过安装孔和安装座固定在纵向支杆上。
[0010]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孔数量为3个,相邻安装孔之间的间距为600mm。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可拆卸安装有跳板。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纵向支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布在同一平面。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U型卡槽和第二U型卡槽的两个侧板中间分别设置有位置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次龙骨木方与第一U型卡槽、第二U型卡槽分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两个第一连接板相互平行,两个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通过加工一种折叠支架进行大模板操作平台的安装,折叠支架可以一直保留在大模板次龙骨上,大模板操作平台使用过程中仅对跳板和水平防护栏杆进行安装和拆卸,操作简单,施工快捷,在不影响大模板操作平台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竖向空间对大模板进行重叠存放,可有效降低大模板存放场地需求;本技术适用于核电、军工以及民用建筑项目大模板操作平台的使用,可广泛推广与应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安装图;
[00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大模板操作平台安装完成图;
[00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重叠存放示意图;
[0022]附图中的标记为:
[0023]1、纵向支杆;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第一连接部;5、第二连接部;6、加强杆;7、第一U型卡槽;8、第一连接板;9、第一螺栓孔;10、钢销安装孔;11、第二U型卡槽;12、第二连接板;13、第二螺栓孔;14、安装孔;15、安装座;16、防护栏;17、跳板;18、次龙骨木方;19、锁紧螺栓;A、上部固定件;B、下部固定件;C、承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参见图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包括上部固定件A、下部固定件B和承重支架C;所述上部固定件A和下部固定件B上下设置,分别与次龙
骨木方18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支架C分别与上部固定件A和下部固定件B连接,并可相对于上部固定件A和下部固定件B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以达到支架折叠的效果。
[002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承重支架C包括纵向支杆1(矩形钢管)、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所述纵向支杆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分布在同一平面;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上下分布,位于纵向支杆1的同一侧;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分别固定在纵向支杆1下端,第一支撑杆2与纵向支杆1垂直,第一支撑杆2上可拆卸安装有跳板17;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第二支撑杆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所述第一连接部4与上部固定件A连接,第二连接部5与下部固定件B连接,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可相对于上部固定件A、下部固定件B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进而带动承重支架C旋转,以达到支架折叠的效果。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上部固定件A包括第一U型卡槽7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板8,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固定件(A)、下部固定件(B)和承重支架(C);所述上部固定件(A)和下部固定件(B)上下设置,分别与次龙骨木方(18)固定连接;所述承重支架(C)分别与上部固定件(A)和下部固定件(B)连接,并可相对于上部固定件(A)和下部固定件(B)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以达到支架折叠的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C)包括纵向支杆(1)、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上下分布,位于纵向支杆(1)的同一侧;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分别固定在纵向支杆(1)下端,第一支撑杆(2)与纵向支杆(1)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杆(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连接部(4),第二支撑杆(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连接部(5);所述第一连接部(4)与上部固定件(A)连接,第二连接部(5)与下部固定件(B)连接,第一连接部(4)、第二连接部(5)可相对于上部固定件(A)、下部固定件(B)在水平面上旋转并固定,进而带动承重支架(C)旋转,以达到支架折叠的效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模板操作平台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固定件(A)包括第一U型卡槽(7)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连接板(8),所述第一连接板(8)固定设置在第一U型卡槽(7)的背板上,两个第一连接板(8)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第一连接部(4)的厚度;所述第一连接板(8)上设置有第一螺栓孔(9)和钢销安装孔(10),所述第一连接部(4)上设置有与之对应的螺栓孔和钢销安装孔,第一连接部(4)通过螺栓和钢销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接板(8)之间;所述下部固定件(B)包括第二U型卡槽(11)和两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固定设置在第二U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卫刘攀孙恩詹能庾江魏转霞丁章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