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0062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其中侧板、立柱组件、顶板和一端设有凸台的底板构成平行四边形,在侧板和立柱组件之间铰接多件楼板,且各楼板的铰接点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任意楼板和侧板、立柱组件及底板同样构成平行四边形,侧板和顶板上设有用于容纳多件楼板的凹腔,实现折叠后多件楼板水平层叠在凹腔中,无干涉现象且无需对楼板进行拆卸,装配和折叠的过程都很简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侧板和立柱组件折叠放倒后,多层装配建筑整体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整面,方便运输过程中将多件多层装配建筑堆垛。运输过程中将多件多层装配建筑堆垛。运输过程中将多件多层装配建筑堆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


[0001]本技术涉及装配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装配式建筑通常都是由多块墙板、底板通过紧固件定位装配而成,现场需要对墙板进行吊装、拼接,需要耗费一些时间进行装配。因此,衍生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墙板、底板由销轴连接,折叠起来进行运输,到现场复位后用紧固件安装。但是,目前仅有单层平顶或者尖顶房屋的折叠式建筑,折叠式多层建筑相对较为缺乏。
[0003]另外,目前多层装配建筑由于部件众多,既存在装配耗时,同时也存在运输不便的问题。
[0004]综上所述,急需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旨在解决多层装配建筑装配花费的时间较长、以及运输不便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包括底板、侧板、立柱组件、顶板和多件楼板,所述底板包括底面板以及设置于底面板一端的凸台,所述侧板的下端与所述凸台之间绕轴线A转动连接,立柱组件的下端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侧板(2)、立柱组件、顶板(4)和多件楼板(5),所述底板(1)包括底面板(1.2)以及设置于底面板(1.2)一端的凸台(1.1),所述侧板(2)的下端与所述凸台(1.1)之间绕轴线A转动连接,立柱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底面板(1.2)之间绕轴线B转动连接,所述顶板(4)的一端与侧板(2)的上端之间绕轴线C转动连接,顶板(4)的另一端与立柱组件的上端之间绕轴线D转动连接,轴线A、轴线B、轴线C和轴线D分别位于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上;多件楼板(5)设置于侧板(2)和立柱组件之间,且楼板(5)的一端与侧板(2)铰接,另一端与立柱组件铰接,任意楼板(5)两端的铰接点与轴线A、轴线B构成平行四边形;相邻楼板(5)的铰接点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且错位距离大于等于楼板(5)的厚度,所述侧板(2)和顶板(4)上均设有用于容纳多件楼板(5)的凹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相邻楼板(5)的铰接点之间,在侧板(2)凹腔的深度方向上沿一个方向依次错位设置;所述凸台(1.1)的高度与立柱组件的宽度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轴线A与最下层楼板(5)在侧板(2)上的铰接点之间在水平方向上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2)和顶板(4)上凹腔的深度均大于等于多件楼板(5)的厚度总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多层装配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板(5)包括楼板体(5.3),所述楼板体(5.3)的两端分别设有耳板五(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香廖金军孟崇崇尹冰刘金书孔明慧潘国智贺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