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487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4
本申请涉及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涉及变形缝技术领域。其包括用于封堵变形缝的止水带,止水带的侧壁与变形槽的内侧壁相连,变形槽内设置有挤压机构和推进机构,挤压机构与止水带的顶部抵接,且与变形槽的内壁相连,推进机构位于止水带的下方,且与变形槽的内壁相连,挤压机构吸水后,驱动推进机构移动,带动止水带朝向地面的方向移动。本申请具有减小止水带长期的承重,增加止水带的使用寿命的效果。使用寿命的效果。使用寿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变形缝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变形缝是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总称。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常会产生变形,导致开裂甚至破坏。变形缝是针对这种情况而预留的构造缝。其中建筑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的渗漏是常见的质量通病,需对变形缝采取防水堵缝的措施。
[0003]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变形缝内设置止水带,用于封堵变形缝,当水落至地下室的地面时,水流至变形缝内,并沉积在止水带上,止水带起到隔档作用,使得水不易继续下流至地下。
[0004]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当水沉积在止水带上,不易排出,使得止水带长期的承重较大,从而减小了止水带的使用寿命,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止水带长期承重较大,影响止水带使用寿命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包括用于封堵变形缝的止水带,所述止水带的侧壁与变形槽的内侧壁相连,所述变形槽内设置有挤压机构和推进机构,所述挤压机构与止水带的顶部抵接,且与变形槽的内壁相连,所述推进机构位于止水带的下方,且与变形槽的内壁相连,所述挤压机构吸水后,驱动推进机构移动,带动所述止水带朝向地面的方向移动。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有水流至地下室的地面上,并流至变形缝内,止水带起到阻挡作用,使得水不会通过变形缝继续下流至地下,从而使得水沉积在止水带上方,挤压机构吸收止水带上方的水,使得自身的重量增加,在重力作用下,挤压止水带,使得止水带中部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直至止水带底部与推进机构相抵接,使得推进机构发生形变,将推进机构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当挤压机构下移一定距离后,挤压机构收卷,使得止水带失去向下挤压的力,推进机构恢复形变,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直至与止水带的底部的中部相抵接,并将止水带的中部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直至止水带的中部高于止水带长度方向的两端,使得止水带上表面呈拱形,当水继续流至变形缝内,并落至止水带的上表面时,止水带的上表面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水向止水带的两侧流淌,从而使得水不易沉积在止水带上,进而减小了止水带的承重,提高了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0008]可选的,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增重组件和收卷组件,所述增重组件与变形缝的内壁相连,所述收卷组件与增重组件固定连接,所述增重组件吸水后,带动收卷组件收卷。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从地下室的地面流至变形缝内,止水带起到隔档作用,使得水沉积在止水带的上方,增重组件吸收止水带上的水,使得自身重量增加,在重力
作用下,将止水带中部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带动推进机构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当增重组件下移到一定距离后,收卷组件带动增重组件向靠近变形槽内壁的方向收卷,使得止水带上方无重物,即止水带失去挤压力,推进机构恢复形变,推动止水带中部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直至止水带的中部高于止水带的两侧,形成拱形,使得水不易沉积在止水带上方,从而减小了止水带的承重,进而增加了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0010]可选的,所述增重组件包括两块吸水海绵,两块所述吸水海绵以变形缝的中轴线为轴对称,所述吸水海绵的一侧与变形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收卷组件与吸水海绵固定连接。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流至变形槽内,并沉积在止水带的上方上,吸水海绵吸收止水带上方的水,从而增加了吸水海绵自身的重量,在重力作用下,即可带动止水带中部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
[0012]可选的,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收卷铁尺,所述收卷铁尺长度方向的两侧高于所述收卷铁尺的中部,所述收卷铁尺沿吸水海绵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与吸水海绵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吸水海绵远离变形缝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磁铁,另一个所述吸水海绵远离变形缝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铁片,所述磁铁与铁片相贴合。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初始状态下,磁铁与铁片相贴合,产生相互作用力,使得两个收卷铁尺绷直,从而使得两个吸水海绵拼接铺满止水带的上表面,当吸水海绵吸收止水带上方的水后,吸水海绵的自身重量增加,在重力作用下,吸水海绵将止水带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即吸水海绵远离变形缝内壁的一端以吸水海绵与变形缝内壁的连接处为轴向远离地面的方向转动,两个吸水海绵同时转动,直至磁体与铁片相分离,吸水海绵远离变形缝内壁的一端失去将吸水海绵向靠近止水带中轴线方向拉伸的力,使得收卷铁尺带动吸水海绵向远离止水带中心轴的方向翻卷,从而使得吸水海绵收卷至止水带与变形缝的连接处,即可使得止水带上部的承重减小,推进机构将止水带向靠近地面的方向推进,使得止水带的中部高于两端,形成拱形,水不易沉积在止水带顶部,使得止水带的承重不易过大,从而增加了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0014]可选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推进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变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止水带的下方,所述推进组件与变形缝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推进组件通过安装杆相连,所述安装杆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止水带远离地面的一侧相抵接,所述安装杆转动,带动驱动组件移动,驱动推进组件向靠近止水带的方向移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水海绵吸水后,自重增加,将止水带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推进,即带动安装杆在驱动组件内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驱动组件使得安装杆以安装杆的中轴线为轴转动,当两个吸水海绵的端部分离后,收卷铁尺带动吸水海绵收卷至止水带与变形槽的连接处,止水带失去想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的力,即安装杆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推进组件向靠近止水带的方向移动,直至推进组件与止水带底部相抵接,推进组件继续移动,推动止水带的中部向靠近地面的方向移动,使得止水带的中部高于止水带的两端,从而使得止水带上表面形成拱形,进而使得水不易沉积在止水带上部,减小了止水带的承重,从而增加了止水带的使用寿命。
[0016]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套筒、驱动块、驱动杆和驱动弹簧,所述驱动套筒通过支撑架与变形缝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杆插设在驱动套筒内,所述驱动杆与安装杆
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弹簧设于支撑架上,用于将安装杆向靠近止水带的方向推进,所述驱动块与安装杆侧壁固定连接,所述驱动套筒内壁设置有驱动块插设的驱动槽,所述驱动块插设进驱动槽中,并在驱动槽中滑动,以驱动安装杆在驱动套筒内转动,所述驱动槽连通有四个连接孔,四个所述连接孔以驱动套筒的中轴线为轴两两对称,所述连接孔沿驱动套筒的长度方向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吸水海绵吸水,将止水带向远离地面的方向挤压时,压缩驱动弹簧,止水带带动安装杆在驱动套筒内向远离地面的方向移动,驱动块的侧壁与驱动槽的内壁相抵接,驱动槽内壁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驱动块沿着驱动槽的轨迹移动,即使得安装杆带动驱动杆以安装杆的中轴线为轴发生转动,当驱动块移动至驱动槽远离止水带的一端,并移动至连接孔内,此时,安装杆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包括用于封堵变形缝的止水带(1),所述止水带(1)的侧壁与变形槽的内侧壁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槽内设置有挤压机构(2)和推进机构(5),所述挤压机构(2)与止水带(1)的顶部抵接,且与变形槽的内壁相连,所述推进机构(5)位于止水带(1)的下方,且与变形槽的内壁相连,所述挤压机构(2)吸水后,驱动推进机构(5)移动,带动所述止水带(1)朝向地面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2)包括增重组件(21)和收卷组件(22),所述增重组件(21)与变形缝的内壁相连,所述收卷组件(22)与增重组件(21)固定连接,所述增重组件(21)吸水后,带动收卷组件(22)收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重组件(21)包括两块吸水海绵(211),两块所述吸水海绵(211)以变形缝的中轴线为轴对称,所述吸水海绵(211)的一侧与变形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收卷组件(22)与吸水海绵(21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组件(22)包括收卷铁尺(221),所述收卷铁尺(221)长度方向的两侧高于所述收卷铁尺(221)的中部,所述收卷铁尺(221)沿吸水海绵(2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与吸水海绵(211)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吸水海绵(211)远离变形缝内壁的一侧设置有磁铁(3),另一个所述吸水海绵(211)远离变形缝内壁的一侧设置有铁片(4),所述磁铁(3)与铁片(4)相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机构(5)包括驱动组件(51)和推进组件(52),所述驱动组件(51)与变形槽的内壁固定连接,且位于止水带(1)的下方,所述推进组件(52)与变形缝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51)与推进组件(52)通过安装杆(6)相连,所述安装杆(6)靠近地面的一端与止水带(1)远离地面的一侧相抵接,所述安装杆(6)转动,带动驱动组件(51)移动,驱动推进组件(52)向靠近止水带(1)的方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室连通口变形缝防水堵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51)包括驱动套筒(512)、驱动块(511)、驱动杆(513)和驱动弹簧(514),所述驱动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俊刘骄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坤佳防水防腐保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