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环结构、车身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33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门环结构、车身及车辆,其中,门环结构包括:门环主体,门环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柱部、门槛部、后柱部及A柱部;吸能结构,吸能结构位于A柱部与前柱部之间,并分别与A柱部与前柱部连接;其中,吸能结构的力学碰撞性能低于门环主体的力学碰撞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前柱部与A柱部之间设置力学碰撞性能较低的吸能结构,使得门环结构的吸能区域被重新分配,可改变碰撞传力大小分配方式,吸能结构产生溃缩吸能,从而可有效增加吸能区域,A柱部的受力变小,以确保A柱部的支撑性能不失效,减轻正面碰撞对驾驶室结构的影响,同时又可实现车身的轻量化,使得整车重量成本有明显降低。使得整车重量成本有明显降低。使得整车重量成本有明显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门环结构、车身及车辆


[000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门环结构、车身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越来大众化越来越普及,人们也越来越注重车辆的安全性能,而提升A 柱区域碰撞性能尤其重要。
[0003]目前,提高A柱区域碰撞性能的方式大致分两种,一种方式是增加内部加强板及补板进而提升A柱区域的碰撞性能,但是,此种方案不但使整车重量成本增加而且对于性能提升效果差。再有一种方式是,提升A柱区域自身及周边件材料牌号或料厚,此种方案会导致整个区域过强,导致失效区域转移,解决问题并不完全有效,另外成本上升比较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门环结构、车身及车辆。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门环结构,包括:
[0006]门环主体,所述门环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柱部、门槛部、后柱部及A柱部;
[0007]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位于所述A柱部与所述前柱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A柱部与所述前柱部连接;r/>[0008]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门环主体,所述门环主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前柱部、门槛部、后柱部及A柱部;吸能结构,所述吸能结构位于所述A柱部与所述前柱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A柱部与所述前柱部连接;其中,所述吸能结构的力学碰撞性能低于所述门环主体的力学碰撞性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力学碰撞性能低于所述门环主体的力学碰撞性能,包括:制作所述吸能结构的材料强度低于制作所述门环主体的材料强度;和/或所述吸能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门环主体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制作所述吸能结构的材料强度至少低于制作A柱部及所述前柱部的材料强度;和/或所述吸能结构的厚度至少小于A柱部及所述前柱部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的厚度小于所述门环主体的厚度0.2mm

0.8mm。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门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柱部、所述门槛部、所述后柱部及所述A柱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者所述前柱部、所述门槛部、所述后柱部及所述A柱部均为独立的板状结构,所述前柱部、所述门槛部、所述后柱部及所述A柱部依次焊接,所述前柱部远离所述门槛部的一端及所述A柱部远离所述后柱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吸能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翔姜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