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开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抗炎活性的灯笼草醉茄内酯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3449311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八个灯笼草中新的醉茄内酯类化合物(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抗炎活性的灯笼草醉茄内酯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的灯笼草中新的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的发生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生物机体对损伤因子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当炎症因子侵入时,机体会通过炎症反应对抗炎症因子,从而达到保护机体的作用。抗炎类药物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或释放,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
[0003]哺乳动物的许多细胞如巨噬细胞,在内毒素和细胞激动剂的作用下,可以释放高浓度的一氧化氮(NO)作为细胞毒素,来杀伤或抑制入侵的炎症因子。催化内源性NO产生的限速酶,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有三个同工酶亚型,分别是神经元nNOS,诱导型iNOS以及内皮eNOS。iNOS主要存在于单核/巨噬细胞、肝脏、平滑肌、神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以及神经元细胞中,细菌脂多糖LPS和多种细胞因子都可以高水平诱导iNOS的产生。
[0004]在炎症发生的过程中另一炎症因子,环氧化酶

2(COX

2)大量表达,进而通过促进前列腺素的产生来发挥促炎作用,也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之一。
[0005]为了从植物灯笼草中筛选出具有抑制NO生成活性的化合物,建立了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筛选模型。在细胞指数生长期加入不同浓度的受试药物,处理一定时间后,以Griess反应测试细胞上清液中亚硝酸盐的浓度,从而作为评判NO合成水平的参数,从而筛选出有较强抑制NO产生的化合物。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分析化合物在RAW264.7细胞中对炎症因子iNOS和COX

2蛋白水平的影响,最终发现可能的抗炎先导化合物,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灯笼草中8个新的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属于醉茄内酯,其结构如图1所示。
[000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1)灯笼草(Physalis minima L.)的地上部分用溶剂提取,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
[0009](2)步骤(1)所得粗提物溶解于水中,采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萃取,回收溶剂得到萃取物;
[0010](3)步骤(2)所得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以石油醚/丙酮或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梯度洗脱;
[0011](4)上述步骤(3)中所得流份经MPLC(中压液相色谱,色谱填料为ODS)分离,以甲醇/水,或乙腈/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0012](5)上述步骤(4)中所得流份经HPLC

RI(高效液相

示差检测)色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洗脱,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1

8。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所述灯笼草为茄科(Flacourtiaceae)酸浆属灯笼草(Physalis minima)地上部分提取物。
[001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步骤(1)所述的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提取或超声提取,所用溶剂为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药材:溶剂的重量体积比为1:5~1:15。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述的萃取方法,所用有机溶剂为石油醚、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中的任意一种,水溶液和有机溶剂体积比1:1~1:2。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步骤(3)中,洗脱溶剂为石油醚/丙酮或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其比例为100:2~100:30。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步骤(4)中,所述甲醇/水混合溶剂的比例为6:4~9:1,优选6:4~7:2,或乙腈/水混合溶剂比例为6:4~8:1,优选6:4~7: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化合物1

8的制备方法,步骤(5)中所述流动相甲醇和水混合溶剂、或乙腈和水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例为6:4~9:1,优选6:4~7:2。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八个新的醉茄内酯类化合物对于LPS诱导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中NO的产生具有抑制作用。用于制备抗炎药物或抗炎药物的先导化合物。
附图说明
[0019]图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

8的结构式;
[0020]图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1H NMR谱;
[0021]图3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
13
C NMR谱;
[0022]图4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HMQC谱;
[0023]图5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HMBC谱;
[0024]图6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1H
‑1H COSY谱;
[0025]图7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的NOESY谱;
[0026]图8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1H NMR谱;
[0027]图9本专利技术化合物2的
13
C NMR谱;
[0028]图10本专利技术化合物3的1H NMR谱;
[0029]图1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3的
13
C NMR谱;
[0030]图1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4的1H NMR谱;
[0031]图13本专利技术化合物4的
13
C NMR谱;
[0032]图14本专利技术化合物5的1H NMR谱;
[0033]图15本专利技术化合物5的
13
C NMR谱;
[0034]图16本专利技术化合物6的1H NMR谱;
[0035]图17本专利技术化合物6的
13
C NMR谱;
[0036]图18本专利技术化合物7的1H NMR谱;
[0037]图19本专利技术化合物7的
13
C NMR谱;
[0038]图20本专利技术化合物8的1H NMR谱;
[0039]图21本专利技术化合物8的
13
C NMR谱;
[0040]图22本专利技术化合物1

8的HMBC与1H
‑1H COSY相关信号图;
[0041]图23Western blotting实验测定本专利技术化合物3对RAW264.7细胞iNOS和COX

2表达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的实施例将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
[0043]实施例1
[0044](1)灯笼草10.0kg用甲醇提取3次(用量3
×
140L),减压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
[00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灯笼草中八个新的醉茄内酯类化合物(1

8),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结构。2.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灯笼草(Physalis minima L.)用溶剂提取,回收提取液得粗提物;(2)步骤(1)所得粗提物溶解于水中,采用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萃取,减压回收溶剂得到萃取物;(3)步骤(2)所得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法分离,以石油醚/丙酮或石油醚/乙酸乙酯混合溶剂梯度洗脱;(4)上述步骤(3)中所得流份经MPLC(中压液相色谱,色谱填料为ODS)分离,以甲醇/水,或乙腈/水混合溶剂为流动相梯度洗脱;(5)上述步骤(4)中所得流份经HPLC

RI(高效液相

示差检测)色谱分离,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洗脱,或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得到化合物1

8。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笼草为茄科(Solanaceae)酸浆属灯笼草(Physalis minima L.)地上部分的提取物。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提取方法为加热回流提取或超声提取1~3次,所用溶剂为石油醚、环己烷、二氯甲烷、氯仿、乙酸乙酯、丙酮、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药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远强许婧刘文慧张涵万红煦侯剑彤
申请(专利权)人:南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