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换挡器以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9128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换挡器以及汽车,该电子换挡器包括壳体、换挡组件以及电路板;其中,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电路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关;换挡组件的顶端位于壳体之外;换挡组件的底端位于壳体内,并与电路板相对设置;换挡组件与壳体旋转连接,且换挡组件相对于壳体可上下伸缩;换挡组件的底端位于多个开关的顶端,以使按压或旋转换挡组件时可使多个开关中的其中一个闭合以切换挡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子换挡器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有利于降低成本。成本。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换挡器以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子换挡器以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汽车的换挡器。汽车换挡器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动力,并在动力的传递过程中改变传动比,以调节或者变换发动机的特性,同时通过变速来适应不同的驾驶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旋钮式电子换挡器包括:旋钮、磁铁、霍尔传感器、微控制单元、CAN收发器等众多元器件。旋转旋钮式电子换挡器可改变磁铁的磁场,变化的磁场被霍尔传感器感应生成电信号,通过微控制单元、CAN收发器等模块处理,然后以CAN报文的形式通过CAN总线传递给变速器控制单元,从而实现档位信号的传递。
[0004]然而,由于上述旋钮式电子换挡器中涉及的元器件较多,导致旋钮式电子换挡器的结构复杂且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换挡器以及汽车,其结构简单且可靠性高。
[0006]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子换挡器,包括壳体和换挡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关;所述换挡组件的顶端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换挡组件的底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换挡组件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且所述换挡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上下伸缩;所述换挡组件的底端位于所述多个开关的顶端,以使按压或旋转所述换挡组件时可使多个所述开关中的其中一个闭合,以切换档位。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通过设置多个开关,从而实现切换多个档位;通过设置壳体并将电路板设置在壳体内,可以使壳体对电路板起到保护作用,另外还可以为换挡组件提供支撑,进而提高电子换挡器的可靠性;通过将换挡组件与壳体之间旋转连接,且换挡组件相对于壳体可上下伸缩,这样通过旋转或者按压换挡组件均可以实现档位的切换,方便操作。并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高且成本低。
[0008]可选的,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两个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侧;所述开关的第一端均与汽车的变速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汽车的电源连接;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
[0009]通过将开关设置为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以方便区分不同的档位;通过将开关的第一端均与汽车的变速器控制单元连接,以使电子换挡器与汽车的变速器控制单元连接,以实现通过该电子换挡器可以控制汽车的速度。另外,通过将第一开关和一个第二开关的
第二端与汽车的电源连接,另一个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以使不同的开关闭合以后可以产生不同的电信号,这样在闭合不同的开关时变速器控制单元可以接收到不同的电信号,从而根据不同的电信号进行切换档位。
[0010]可选的,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旋钮、按键和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按键穿设在所述支架内;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按键和所述支架的顶端,且所述旋钮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按键可上下伸缩连接。
[0011]通过设置旋钮和按键,从而使旋转和按压换挡组件均可以切换档位;通过设置支架可以为按键提供保护,以提高按键的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将支架和壳体旋转连接,旋钮与支架固定连接,以使旋转旋钮时可带动支架旋转,而旋钮设置在按键和之间的顶端,方便抓握,这样可以提高切换档位的效率。
[0012]可选的,所述按键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架的外侧,且所述按键的底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键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相对设置,以使按压所述按键时可使所述第一开关闭合。
[0013]通过将按键的两端均延伸至支架的外侧,这样可以方便按压按键;另外,按键的底端位于壳体内,可以缩短按键到第一开关的距离,这样可以提高按键的灵敏度。
[0014]可选的,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多个触发组件,多个所述触发组件围设在所述按键的外侧;其中,每个所述触发组件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抵接;每个所述触发组件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开关相对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开关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触发组件。
[0015]可选的,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设有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之间;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沿第一方向到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逐渐变小;所述第三预设位置沿第二方向到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逐渐变小;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沿所述第二方向到所述第三预设位置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均相同;所述触发组件的顶端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并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0016]通过设置触发组件以使旋转旋钮时可以实现档位的切换。通过在支架上设置环形凹槽,并将第一预设位置沿第一方向到第二预设位置环形凹槽的深度设计的逐渐变小,这样在沿着第一方向旋转旋钮时,可以使触发组件向下延伸至一个第二开关闭合,实现一个档位的切换。同理,通过将第三预设位置沿第二方向到第二预设位置环形凹槽的深度设计的逐渐变小,这样在沿着第二方向旋转旋钮时,可以使触发组件向下延伸至另一个第二开关闭合,实现一个档位的切换。另外,通过将第一预设位置沿第二方向到第三预设位置环形凹槽的深度设计的均相同,以保证旋转旋钮时,仅有位于一个第二开关上的触发组件向下延伸,以保证旋转旋钮时只会使其中一个第二开关闭合,从而避免两个第二开关同时闭合时,导致汽车的变速器控制单元发生紊乱,从而导致汽车故障。
[0017]可选的,每个所述触发组件均包括触杆以及套设在所述触杆上的弹性件;其中,所述触杆的顶端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相抵接,所述触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开关相对设置;所述触杆的顶端设有围绕所述触杆向外延伸的凸沿;所述弹性件的顶端与所述凸沿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底端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弹性件压缩限制在所述壳体和所述触杆之间,以
使所述触杆的顶端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槽底相抵接。
[0018]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触发组件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至少一个所述触发组件的初始位置位于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以使沿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旋转所述旋钮时,至少一个所述触杆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向下延伸至将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关闭合。
[0019]通过将触发组件设计成包括触杆以及套设在触杆上的弹性件的结构,可以保证触杆的顶端始终与环形凹槽的槽底相抵接,这样可以使电子换挡器切换档位后支架自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即旋转支架可以使其中一个触发组件到达环形凹槽的第二预设位置,松开后,由于弹性件的回弹力可以使支架自动回旋,以使触发组件回到第一预设位置或第三预设位置。这样可以减少切换档位的操作流程,从而可以降低用户的学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换挡组件以及电路板;其中,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开关;所述换挡组件的顶端位于所述壳体之外;所述换挡组件的底端位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电路板相对设置;所述换挡组件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且所述换挡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可上下伸缩;所述换挡组件的底端位于所述多个开关的顶端,以使按压或旋转所述换挡组件时可使多个所述开关中的其中一个闭合以切换挡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两个所述第二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关的两侧;所述开关的第一端均与汽车的变速器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和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汽车的电源连接;所述两个所述第二开关中的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组件包括旋钮、按键和支架,其中,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旋转连接;所述按键穿设在所述支架内;所述旋钮设置在所述按键和所述支架的顶端,且所述旋钮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旋钮与所述按键可上下伸缩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两端均延伸至所述支架的外侧,且所述按键的底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按键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开关相对设置,以使按压所述按键时可使所述第一开关闭合。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组件还包括多个触发组件,多个所述触发组件围设在所述按键的外侧;其中,每个所述触发组件的顶端均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抵接;每个所述触发组件的底端均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与所述第二开关相对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开关上均设有至少一个所述触发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壳体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上设有第一预设位置、第二预设位置和第三预设位置,其中,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位于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三预设位置之间;所述第一预设位置沿第一方向到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逐渐变小;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青松张超王力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