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体育运动用柔韧性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体育训练
,尤其涉及一种体育运动用柔韧性训练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一种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在诸多的体育项目中,体操是一种极为考验人体柔韧度的运动项目,在体操运动员平常的训练中,关于柔韧度的训练基本上属于重中之重,其中便会用到压腿杆对大腿根部关节的柔韧度进行拉伸训练。
[0003]但大多数的压腿杆基本上为一根单独的横置的棒类部件,其横向长短不能伸缩,从而导致过长的压腿杆不方便进行位置上的挪移,不方便运动员日常的挪移使用,并且,这种传统压腿杆的固定位置一般也是固定的,与地面之间的高度为一定的,不可进行调节,而不同运动员之间的身高可能各不相同,这就导致在人们身高与压腿杆高度不匹配时,很难达到舒适的训练状态。 />[0004]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体育运动用柔韧性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先转动半牙螺杆,将其从卡槽内拧出,随后启动电机一,并使其输出轴转动90
°
,其输出轴便带动转轴一和其上的凸轮转动90
°
,当凸轮接触到凹形架一的底部内壁时,便使得凹形架一连带着两个连带杆下降,从而使两个定位柱从对应的调节槽内抽出,此时三个压簧便呈压缩状态,随后往相互远离的方向拉动两个实心压腿副杆,这样便使得实心压腿副杆逐渐的从空心压腿主杆内抽出,直至抽至人们所需要的长度后,再次启动电机一,并使其输出轴转动270
°
,使得凸轮逐渐的与凹形架一的底部内壁分离,直至二者完全离开后,凸轮回至原位,且同时压簧的作用下,使得凹形架一带着两个连带杆上升,最终使两个定位柱进入对应的调节槽内,然后拧动半牙螺杆,将其拧入卡槽内,然后进行压腿训练便可;S2:当人们在进行S1中的训练过程时,若发现空心压腿主杆和实心压腿副杆的高度不在其所适合的压腿高度时,便可先往相互靠近的方向按压两个拉板,在两个衔接杆的带动下,两个固接板便相互远离,从而将两个嵌杆分别带出对应的嵌槽,此时的复位簧便呈压缩状态,随后转动其中一个转轴二,便可在两个齿轮的啮合下,使得两个转轴二同时转动,继而在两个齿牙板与齿轮的啮合传动下,两个齿牙板便带着盒体上升,从而能够将空心压腿主杆和实心压腿副杆往上带动;S3:在将空心压腿主杆和实心压腿副杆带至大致的高度后,先进行微微调整,小幅度的转动转轴二,使得其中两个嵌槽能够与对应的嵌杆对应,随后松开两个拉板,在复位簧的作用下,便可使嵌杆直接插入嵌槽内,这样便完成了高度的调节;S4:在都调节完毕后,便可进行相应的压腿训练;S5:在训练完毕后,按照之前相反的步骤,先将空心压腿主杆和实心压腿副杆调节至最低的原始位置,然后将两个实心压腿副杆缩入空心压腿主杆内,然后带走即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育运动用柔韧性训练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压腿训练次数为三至五次,且每次压腿时间为8
‑
10min。3.一种体育运动用柔韧性训练装置,包括空心压腿主杆和两个实心压腿副杆,两个所述实心压腿副杆均设置在所述空心压腿主杆内,且两个所述实心压腿副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延伸至所述空心压腿主杆外并与所述空心压腿主杆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实心压腿副杆的下方均设有立柱,两个所述实心压腿副杆的底部均开设有多个调节槽,所述空心压腿主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顶部设为开口的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凹形架一,所述凹形架一的两侧外壁上均固定安装有连带杆,两个所述连带杆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延伸至所述盒体外并与所述盒体的一侧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连带杆上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柱,两个所述定位柱的顶端均延伸至对应的所述...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