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相相专利>正文

一种工业电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83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热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工业电炉,包括底座、炉体、排气系统以及烟气再利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排气系统中,当炉体内部排出烟气时,烟气流动带动一号开合块向左移动,当一号开合块离开一号口时,烟气通过一号口向净化管道内部排出,当烟气流量较大时一号开合块继续带动联动弹簧杆右移带动二号开合块右移使得二号口打开,故可以对出气管道与炉体内部进行减压处理,保证炉体内部保持稳压状态,同时避免烟气发生回流的可能;在再利用部中,排气管排出的空气通过联动叶片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过程中带动转动叶片转动,进而转动叶片与风箱相互配合可以向过渡管内部鼓入空气,从而可以保证炉体内部加热所需的氧气。氧气。氧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业电炉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热处理的
,特别涉及一种工业电炉。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电炉是电炉与温度控制柜配套使用、通过调节电炉温度可以对金属件在氧化性气氛下进行正火、退火、淬火等热处理,由于工业电炉加热速度快、加热均匀等特点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
[0003]传统的工业电炉废气处理过程中烟气排量随着通入空气以及温度变化而改变,烟气不能及时排出可能会导致其发生回流的情况,进而导致工业电炉与排气管道内部气压过大,易对工业电炉造成损坏。
[0004]工业电炉在对金属件在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烟气可能经过现有毒气净化设备处理后直接,烟气中的热能以及风能未经利用直接排放至外界环境,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电炉,包括底座、炉体、排气系统以及烟气再利用系统,所述的底座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炉体,炉体上端面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气口,炉体上端面且位于出气口上侧安装有排气系统,炉体左右两侧以及底座上端面共同安装有烟气再利用系统。
[0006]所述的排气系统包括出气管道、复位弹簧杆、连动杆、一号开合块、二号开合块以及联动弹簧杆,其中所述L型结构的出气管道安装在出气口处,出气管道内部开设有与炉体内部相贯通的腔体,出气管道水平段右端面滑动沿左右延伸方向滑动设置有连动杆,出气管道水平段右端面与连动杆右侧竖直段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杆,出气管道水平段下端面开设有一号口,一号口上端滑动设置有一号开合块,且一号开合块上端与连动杆左侧竖直段下侧固定连接,出气管道水平段上端面开设有二号口,二号口下端滑动设置有二号开合块,二号开合块与连动杆左侧竖直段之间安装有联动弹簧杆。
[0007]所述的烟气再利用系统包括分流管、净化管道、毒气净化设备、连通管、储水罐、再利用部以及过渡管,其中所述的炉体左右侧壁上均安装有储水罐,且左侧的储水罐高于右侧的储水罐,两个储水罐且远离炉体的一侧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两个储水罐内部均安装有连通管,两个连通管下端且位于储水罐下方均安装有排气管,两个连通管上端均安装有毒气净化设备,两个毒气净化设备上端面均安装有净化管道,右侧的净化管道与一号口贯通连接,左侧的净化管道上端面安装有与其内部贯通的分流管,分流管远离左侧的净化管道的一端与二号口相连接,底座上端面安装有与排气管一一对应的再利用部,再利用部与炉体之间共同安装有过渡管。
[0008]优选的,所述的净化管道内部安装有左右对称的晃动板,净化管道左右侧壁上均滑动设置有牵引杆,两个牵引杆上且位于净化管道内壁与晃动板之间套设有回位弹簧,两
个晃动板之间均匀安装有多个晃动杆,每个晃动杆上自左向右均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晃动凸起。
[0009]优选的,所述的再利用部包括风箱、联动叶片、转轴以及转动叶片,其中所述的底座上端面安装有与排气管一一对应的风箱,风箱靠近炉体的一侧通过轴承安装有转轴,转轴位于风箱内部的一端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转动叶片,转轴位于排气管正下方的圆周面上周向均匀安装有多个联动叶片。
[0010]优选的,两个所述的过渡管之间且位于炉体外侧安装有环形管,环形管内壁上安装有多个与其相贯通的连接管,连接管远离环形管的一端与炉体贯通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的出气管道水平段内壁上侧且位于二号口左侧设置有限位凸起,限位凸起可以对二号开合块进行限位作用,避免二号开合块在联动弹簧杆带动下移动到二号口左侧,对非工作状态下对二号口不起密封作用,一号开合块右端安装有牵引板,牵引板可以增大一号开合块与烟气的接触面积,当烟气排量较小时,避免一号开合块与烟气接触面积较小导致一号开合块保持相对静止,影响一号口的开合情况。
[0012]优选的,所述的连通管为自上而下延伸的螺旋形结构,延长连通管在储水罐中的路径,提高连通管内部热烟气对水的加热时间,减少热损耗。
[0013]优选的,所述的炉体前端面安装有用于观测炉体内部的观察窗,可以肉眼观测炉体内部金属件的热处理效果,同时炉体内部发生故障时工人可以及时关停炉体,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0014]优选的,所述的出气管道竖直段右侧壁下方开设有放置通槽,放置通槽内部与腔体内部共同卡接有滤网,可以对烟气中的颗粒物进行阻拦,避免颗粒物进入出气管道中,提高出气管通内部的清洁性,其中滤网卡接在出气管道内部便于及时对滤网进行更换处理,避免长时间使用颗粒物造成滤网网孔的堵塞。
[0015]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排气系统中,当炉体内部排出烟气时,烟气流动带动一号开合块向左移动,当一号开合块离开一号口时,烟气通过一号口向净化管道内部排出,当烟气流量较大时一号开合块继续带动联动弹簧杆右移,联动弹簧杆继续带动二号开合块右移使得二号口打开,此时二号口可以对出气管道与炉体内部进行减压处理,保证炉体内部保持稳压状态,同时避免烟气发生回流的可能。
[0016]2.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再利用部中,排气管排出的空气通过联动叶片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过程中带动转动叶片转动,进而转动叶片与风箱相互配合可以向过渡管内部鼓入空气,从而可以保证炉体内部加热所需的氧气,保证热气压的充分利用,同时减少使用驱动的成本。
[0017]3.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环形管与均匀连接管相互配合可以保证鼓入的空气可以从炉体下方各个方向均匀进入炉体内部,避免空气在炉体内部分布不均影响金属件表面热处理的品质,提高炉体加热过程中空气鼓入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B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1的C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炉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净化管道内部结构示意图(自前向后看)。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欢动版、牵引杆以及晃动凸起之间安装结构示意图(自左向右看)。
[0026]图中:1、底座;2、炉体;21、进料口;22、出气口;23、观察窗;24、环形管;25、连接管;3、排气系统;31、出气管道;311、一号口;312、二号口;313、限位凸起;314、牵引板;315、滤网;32、复位弹簧杆;33、连动杆;34、一号开合块;35、二号开合块;36、联动弹簧杆;4、烟气再利用系统;41、分流管;42、净化管道;421、晃动板;422、牵引杆;423、回位弹簧;424、晃动杆;425、晃动凸起;43、毒气净化设备;44、连通管;441、排气管;45、储水罐;451、进水口;452、出水口;46、再利用部;461、风箱;462、联动叶片;463、转轴;464、转动叶片;47、过渡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业电炉,包括底座(1)、炉体(2)、排气系统(3)以及烟气再利用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端面中部安装有炉体(2),炉体(2)上端面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进料口(21)以及出气口(22),炉体(2)上端面且位于出气口(22)上侧安装有排气系统(3),炉体(2)左右两侧以及底座(1)上端面共同安装有烟气再利用系统(4),其中:所述的排气系统(3)包括出气管道(31)、复位弹簧杆(32)、连动杆(33)、一号开合块(34)、二号开合块(35)以及联动弹簧杆(36),其中所述L型结构的出气管道(31)安装在出气口(22)处,出气管道(31)内部开设有与炉体(2)内部相贯通的腔体,出气管道(31)水平段右端面滑动沿左右延伸方向滑动设置有连动杆(33),出气管道(31)水平段右端面与连动杆(33)右侧竖直段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杆(32),出气管道(31)水平段下端面开设有一号口(311),一号口(311)上端滑动设置有一号开合块(34),且一号开合块(34)上端与连动杆(33)左侧竖直段下侧固定连接,出气管道(31)水平段上端面开设有二号口(312),二号口(312)下端滑动设置有二号开合块(35),二号开合块(35)与连动杆(33)左侧竖直段之间安装有联动弹簧杆(36);所述的烟气再利用系统(4)包括分流管(41)、净化管道(42)、毒气净化设备(43)、连通管(44)、储水罐(45)、再利用部(46)以及过渡管(47),其中所述的炉体(2)左右侧壁上均安装有储水罐(45),且左侧的储水罐(45)高于右侧的储水罐(45),两个储水罐(45)且远离炉体(2)的一侧自上而下依次开设有进水口(451)与出水口(452),两个储水罐(45)内部均安装有连通管(44),两个连通管(44)下端且位于储水罐(45)下方均安装有排气管(441),两个连通管(44)上端均安装有毒气净化设备(43),两个毒气净化设备(43)上端面均安装有净化管道(42),右侧的净化管道(42)与一号口(311)贯通连接,左侧的净化管道(42)上端面安装有与其内部贯通的分流管(41),分流管(41)远离左侧的净化管道(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相相
申请(专利权)人:张相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