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及其焚烧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48761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及其焚烧控制方法,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及连接于焚烧炉本体一侧的分离除尘装置,焚烧炉本体底部设有布风系统,布风系统上方设有炉膛浓相区、炉膛稀相区,分离除尘装置上端与烟道连接,烟道内还设有空气加热器,空气加热器出风端与布风系统通过风道连接,烟道尾端与烟气净化系统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实验炉采用可拆卸组装式,便于拆装,转运方便。占地面积小,大大降低了建设投资。给料和返料口连接,结构紧凑,更好的节省了空间,污泥在进入焚烧炉本体内时可以进行预热,有利于进炉后的稳定燃烧,合二为一式的给料返料能选择性的控制返炉量,无需停炉变工况下即可获得试验数据,有效指导工程实例的设计。例的设计。例的设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及其焚烧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及其焚烧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污泥焚烧是指利用焚烧炉将脱水(或半干化)污泥用高温氧化(燃烧)的方法,使污泥成为少量灰烬的技术。而我国目前依旧是以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污泥独立焚烧为主,国内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数量较少。我国南北生活习惯、雨季旱季自然条件变化很大,污泥热值等特性差异较大,污泥焚烧设备实际难以进行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如何“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非标污泥焚烧炉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可拆卸拼装的污泥焚烧实验炉。
[0004]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及连接设置于焚烧炉本体一侧的分离除尘装置,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布风系统,所述布风系统上方设置有炉膛浓相区、炉膛稀相区,所述分离除尘装置的上端与烟道连接,所述烟道内还设置有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出风端与布风系统通过风道连接,所述烟道的尾端与烟气净化系统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为多段可拆卸式,每段实验炉体间通过外部螺栓拼接组装连接。
[0006]优选地,所述分离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灰接收装置,所述分离灰接收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返料口,所述返料口与焚烧炉本体的进料口联通。
[0007]优选地,所述焚烧炉本体内设置有温度测量机构,所述温度测量机构设置于所述炉膛浓相区及炉膛稀相区,沿焚烧炉本体的炉膛高度方向间隔设置。
[0008]优选地,所述风道上还连接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设置于空气加热器的冷风进风口与热风出口之间。
[0009]优选地,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还包括一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炉体钢构架设于焚烧炉本体一侧,所述PLC控制系统与污泥焚烧实验炉内的系统电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占地面积小于10m2。
[0011]优选地,以上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的污泥焚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待焚烧污泥通过给料口进入到焚烧炉本体内炉膛浓相区进行燃烧;S2、燃烧时,未燃烬的污泥随烟气进入到炉膛稀相区继续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带尘烟气进入到分离除尘装置进行处理;S3、被分离除尘装置捕捉下来的粉尘进入到分离灰接收装置,通过炉膛浓相区与炉膛稀相区的温度进行选择性的调整从分离灰接收装置中返回焚烧炉本体内的量;
S4、经分离除尘后的烟气进入到空气加热器,通过换热将空气加热至650℃左右,加热后的热风经过风道送入布风系统,提供焚烧炉底料及污泥的加热、流化、焚烧;经空气加热器换热冷却后的烟气将进入到后端的烟气净化系统。
[0012]优选地,在污泥焚烧过程中,当炉膛稀相区浓相区内的床温过低时,可将分离灰通过分离灰接收装置底部的分离灰放灰管外排(即减少循环灰量),也可以向焚烧炉内添加生物质等辅助燃料,确保炉膛浓相区内的床温大于700℃,炉膛稀相区上部温度大于850℃,并通过炉膛稀相区内的温度测量机构,进一步分析烟气在850℃以上的停留时间,判断是否满足停留2S以上的环保要求。当炉膛浓相区内的床温过高时,可增大从分离灰接收装置返回炉膛浓相区的灰量,也可以调大空气加热器旁路风量调节阀开度,降低热风温度,达到降低炉内烟气温度的目的。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炉采用可拆卸组装式,便于拆装,转运方便,以更好的应用于不同的场合需求。占地面积小,大大降低了建设投资。给料和返料口连接,结构紧凑,更好的节省了空间,污泥在进入焚烧炉本体内时可以进行预热,有利于进炉后的稳定燃烧,且给料和返料的合二为一还能选择性的控制返炉量,无需停炉变工况的情况下即可获得试验数据,有效指导工程实例的设计。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验炉可以有效的掌握各类污泥的焚烧特性,给后期大型化污泥的焚烧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便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掌握,从而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晰的界定。
[0016]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包括焚烧炉本体及连接设置于焚烧炉本体一侧的分离除尘装置4,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布风系统2,所述布风系统2上方设置有炉膛浓相区1,所述炉膛浓相区1上方为炉膛稀相区3。
[0017]所述分离除尘装置4的上端与烟道8连接,所述烟道8内还设置有空气加热器7,所述空气加热器7的热风出风端与布风系统2通过风道71连接,所述烟道6的尾端与烟气净化系统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空气加热器7为空气换热器。为了更好的调节热风温度,以便满足污泥稳定焚烧需要,所述风道71上还连接有旁路风量调节阀72,所述旁路风量调节阀72设置于空气加热器7的冷风进风口73与热风出口之间。具体的,当污泥热值较高、含水率较低、炉膛浓相区1温度过高时,可以开大旁路风量调节阀72的开度,降低热风温度;当污泥热值较低、含水率较高、炉膛浓相区1温度过低时,关小(或关闭)旁路风量调节阀72的开度,以便提高热风温度,满足污泥稳定焚烧的要求。
[0018]所述分离除尘装置4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灰接收装置52,所述分离灰接收装置52的一端设置有返料口5,所述返料口5与焚烧炉本体1的给料口51联通。
[0019]所述焚烧炉本体内设置有温度测量机构,所述温度测量机构设置于所述炉膛浓相区1及炉膛稀相区3,并沿焚烧炉本体的炉膛稀相区3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测量机构为温度计。所述温度测量机构可以实时的监测到炉膛浓相区1内的床温
及炉膛稀相区3内的温度,进而保障污泥的稳定燃烧及有效的分析烟气在相应温度下的停留时间。
[0020]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还包括一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炉体钢构架设于焚烧炉本体一侧,所述PLC控制系统与污泥焚烧实验炉内的系统电性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中的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为多段可拆卸式,每段实验炉体间通过外部螺栓11拼接组装连接。拼接式的结构可以便于拆卸和转运,且整个炉体的高度等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占地面积小于10m2,整体的占地面积小,是的建设投资成本大大降低。
[0022]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了以上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的污泥焚烧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待焚烧污泥通过给料口51进入到焚烧炉本体内炉膛浓相区1进行燃烧;S2、燃烧时,未燃烬的污泥随烟气进入到炉膛稀相区3继续燃烧,燃烧后产生的高温带尘烟气进入到分离除尘装置4进行处理;S3、被分离除尘装置4捕捉下来的粉尘进入到分离灰接收装置52,此时,可以根据炉膛浓相区1与炉膛稀相区3的温度进行选择性的调整从分离灰接收装置52中返回焚烧炉本体内的量;在污泥焚烧过程中,当炉膛浓相区内的床温过低时,可将分离灰通过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焚烧炉本体及连接设置于焚烧炉本体一侧的分离除尘装置,所述焚烧炉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布风系统,所述布风系统上方设置有炉膛浓相区、炉膛稀相区,所述分离除尘装置的上端与烟道连接,所述烟道内还设置有空气加热器,所述空气加热器的出风端与布风系统通过风道连接,所述烟道的尾端与烟气净化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为多段可拆卸式,每段实验炉体间通过外部螺栓拼接组装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除尘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分离灰接收装置,所述分离灰接收装置的一端设置有返料口,所述返料口与焚烧炉本体的进料口联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焚烧炉本体内设置有温度测量机构,所述温度测量机构设置于所述炉膛浓相区及炉膛稀相区,沿焚烧炉本体的炉膛高度方向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还连接风量调节阀,所述风量调节阀设置于空气加热器的冷风进风口与热风出口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还包括一PLC控制系统,所述PLC控制系统通过炉体钢构架设于焚烧炉本体一侧,所述PLC控制系统与污泥焚烧实验炉内的系统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污泥焚烧实验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焚烧实验炉占地面积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孝阳王玉龙宋月阳于超董盟颜士春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盈东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