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8754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热解室和第二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包括进样口和第一传送链板;第二传送机构包括第二传送链板、鼓风机和玻璃板出口;热解室通过第一可动隔热挡板和第二可动隔热挡板分别连接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拟处理的光伏组件自进样口进入,由第一传送链板送入热解室,加热后发生分解,分离后的电池碎片从电池片出口排出;完整玻璃板由热解室链板送入第二传送机构,冷却后通过第二传送链板排出玻璃板出口。本装置结构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钢化玻璃板和晶硅电池片快速分类收集,同时还可以自动回收得到完整的玻璃板,有效地提高回收效率,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件的回收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截至2021年底,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容量306GW,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光伏寿命一般20

25年,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预测,从2025年起,我国开始产生大批量的退役光伏组件,至2030年,废弃光伏组件将达到150万吨左右,2040年达到约700万吨,2050年将达到2000万吨。因此,如何经济高效地处理废旧光伏组件将成为制约光伏产业绿色发展的一大难题。
[0003]光伏组件一般由铝边框、接线盒、钢化玻璃板、EVA(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胶膜、晶硅电池片和TPT(聚氟乙烯复合膜)背板组成。其中,晶硅电池片通过EVA胶膜实现与上层的钢化玻璃板和下层的背板材料粘结封装,三者类似于三明治结构,封装后再放入铝边框中固定。上述光伏组件的各组分中,铝边框、接线盒、钢化玻璃板和晶硅电池片等都可以进行回收利用。鉴于光伏组件中各组分的形态相对单一,对废旧光伏组件进行分类回收利用,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材料短缺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0004]对光伏组件进行回收处理,首先需要进行部件拆解,主要是分离拆解出铝边框和接线盒,一般采用自动拆框机可将铝边框完全拆下,再人工将接线盒拆卸,目前这方面的拆解技术已经成熟。拆除铝边框和接线盒后的光伏组件的分离回收技术,当前常用方法主要为物理法、热解法和化学溶剂法三种,其中:物理法相对简单,但其回收过程能耗较高、分离的各物质纯度低,且不能回收得到完整的玻璃板。化学溶剂法和热解法相对物理法均能实现钢化玻璃板的完整回收,但化学溶剂法因为溶液渗透缓慢等原因,导致整个过程耗时长、效率低,而且后期废液处理困难;热解法是在加热条件下,对EVA胶膜进行软化、分解从而分离玻璃板和电池片,实现光伏组件的分类分离回收。综上所述,热解法具有EVA膜去除率高、不使用化学药剂和能适应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等优点。因此,亟待开发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用于在分类分离玻璃板和电池片的同时,实现钢化玻璃板的完整回收,进而提高废旧光伏组件的回收效率,充分发挥热解法光伏组件回收利于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废旧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可实现完整钢化玻璃板和晶硅电池片快速分类分离,提高了光伏组件回收效率,为各类组件的处理和再利用提供便利。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热解室、第二传送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前端设置有进样口,供拟回收处理光伏组件进入;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的后端,所述第一传送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与所述热解室连接,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后送至所述热解室内;所述进样口和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之间安装有用于运送光伏组件的第一传送链板;所述热解室通过前端开口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通过后端开口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机构;所述热解室的所述前端开口与所述后端开口之间安装有热解室链板,用于运送热解中的光伏组件;在所述热解室内所述热解室链板上方设置有若干加热管;所述热解室后端顶部开有供热解气排出的热解气出口,后端底部开有电池片出口;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前端通过第二可动隔热挡板连接所述热解室的所述后端开口;所述第二传送机构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光伏组件热解产物玻璃板的玻璃板出口;所述第二可动隔热挡板和所述玻璃板出口之间安装有用于运送玻璃板的第二传送链板;所述第二传送链板上方设置有若干鼓风机。
[0008]优选地,所述进样口后设置有上下竖直排列的两个柔性辊轴,两个所述柔性辊轴之间的间距设置为拟回收处理的光伏组件拆除铝边框和接线盒后的厚度的0.5

1倍。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和所述第二可动隔热挡板最大开口为拟回收处理的光伏组件拆除铝边框和接线盒后的厚度的2

5倍。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传送链板、所述热解室链板和所述第二传送链板中任一或任意几个的传送面呈水平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若干加热管沿所述热解室链板传送方向相互平行且等间距排列。
[0012]作为以上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玻璃板出口连接有分离热空气的空气分离装置,所述热解气出口与所述分离装置空气出口均连通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用于所述分离装置输出的空气和所述热解气出口排出的热解气混合燃烧;所述燃烧室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烟气出口连通所述加热管。采用以上结构的装置,可将从所述玻璃板出口排出的预热空气和从所述热解气出口排出的热解气混合燃烧后产生的高温烟气导入所述加热管为所述热解室供热。
[00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包括第一传送机构、热解室和第二传送机构,热解室通过第一可动隔热挡板和第二可动隔热挡板分别连接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拟处理的铝边框和接线盒已拆除的光伏组件玻璃面朝上自第一传送机构进样口进入,可设置上下两个柔性辊轴对光伏组件进行辅助传送,再通过第一传送链板进入热解室,热解室内加热使EVA胶膜和背板等发生分解,分离后的电池碎片从电池片出口排出;完整玻璃板由热解室链板送入第二传送机构,冷却后通过第二传送链板排出玻璃板出口。所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如下:
[0014]1.在热解装置进样口右侧安装上下两个柔性辊轴,一方面,柔软的辊轴可使光伏组件在传送过程中保持完整,热解后可得到完整的玻璃板;另一方面,上下两个柔性辊轴的间距设置可小于玻璃板厚度,有效减少了外界空气进入热解室,保证热解室内的惰性氛围;
[0015]2.在第一传送机构右侧和第二传送机构左侧处设置可动隔热挡板,光伏组件经过时通过链板装置传送动力转动转轴将挡板打开,光伏组件经过后挡板自动关闭,可最大限度减少热解室热量散失并维护热解室的惰性气氛;
[0016]3.在第二传送机构顶部安装鼓风机,对热解后的完整玻璃板进行冷却降温,将排出的预热空气和经热解气出口排出的热解气一起混合燃烧,再将燃烧后的高温烟气通入加
热管为热解室供热,可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热效率;
[0017]4.本热解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实现玻璃板和电池片的分类回收的同时,还可以得到完整的钢化玻璃板,分类回收的各组件可根据需要予以重新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回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热解装置中的第一可动隔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0021]1‑
第一传送机构;11

进样口;12

柔性辊轴;1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光伏组件回收的热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送机构(1)、热解室(2)、第二传送机构(3),其中: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前端设置有进样口(11),供拟回收处理光伏组件进入;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14)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的后端,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14)与所述热解室(2)连接,光伏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14)后送至所述热解室(2)内;所述进样口(11)和所述第一可动隔热挡板(14)之间安装有用于运送光伏组件的第一传送链板(13);所述热解室(2)通过前端开口连接所述第一传送机构(1),通过后端开口连接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所述热解室(2)的所述前端开口与所述后端开口之间安装有热解室链板(21),用于运送热解中的光伏组件;在所述热解室(2)内所述热解室链板(21)上方设置有若干加热管(22);所述热解室(2)后端顶部开有供热解气排出的热解气出口(23),后端底部开有电池片出口(24);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的前端通过第二可动隔热挡板(31)连接所述热解室(2)的所述后端开口;所述第二传送机构(3)的后端设置有用于排出光伏组件热解产物玻璃板的玻璃板出口(34);所述第二可动隔热挡板(31)和所述玻璃板出口(34)之间安装有用于运送玻璃板的第二传送链板(32);所述第二传送链板(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强黄艳琴马善为王晨州胡斌刘吉吴洋文王博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